無論你說什麼都否定你的人,是什麼心態?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就是你說什麼,他(她)都會否定你。

或者說,他(她)們總是喜歡和別人唱反調。

比如舉幾個例子:

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看到孔明三氣周瑜把周瑜氣死了,他(她)非要來一句,其實真實的歷史上週瑜並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諸葛亮也沒有那麼厲害;看到諸葛亮的空城計的時候,他(她)非要來一句其實歷史上根本沒有空城計,空城計只不過是諸葛粉們杜撰出來的;看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我們誇他厲害的時候,他(她)非要來一句,狂什麼啊……最後不還是敗走麥成了嗎?

無論你說什麼都否定你的人,是什麼心態?

再比如,我們在拍攝一個小學學生跳舞的視頻的時候,他(她)非要來一句,小小年紀不學好,現在的年輕人啊……

再比如,我們打算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她)非要說,你可拉倒吧,你還是老老實實的上班吧……

再比如,我們說唐太宗慎思納言,他和你扯其實是一個通過宣武門之變的殺兄弒父的偽君子;

再比如,我們說某某日本動漫很好,他(她)和你扯你怎麼不支持國漫啊,你為什麼這麼崇洋媚外啊?

還有很多很多

……

我們一直在想,這些人都是什麼心態呢?

他(她)說的那些我們難道不知道嗎?

無論你說什麼都否定你的人,是什麼心態?

《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難道我們清楚嗎?難道把《三國演義》列為四大名著之一的那些人不知道嗎?可是,它仍然是我們的四大名著之一,並且經久不衰,那麼就說明它就有它存在的一些價值,而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不符合歷史就能給否定了的……

還有下面的那些例子都是,難道他(她)說的那些我們不知道?

我們既然知道,那麼他(她)們到底為什麼還這麼刷存在感呢?這麼說一下大煞風景的話呢?

後來,我想明白了,其實這類人,在內心深處深深的自卑,自卑的原因或許各異,但是他(她)們一定非常自卑,並且不願意承認自己非常自卑。

他(她)們時刻想顯露自己的博學,反而卻暴露了自己的無知。

它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自卑,所以時刻想要在語言要來證明自己高人一等,可是,真正高人一等的人,又豈會呈口舌之利?

無論你說什麼都否定你的人,是什麼心態?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寫到:“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所以,適度的自卑有時候並不是壞事,它能夠激勵我們努力,前進,奮發向前。

但是還是那句話,什麼事都有一個度,有一個成語叫“過猶不及。”

自卑到文中這種程度的人,不僅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是這樣的人,我還是真誠的希望,你能改掉它。

以上。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