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用“屎尿屁”形容一个故事的风格,一般是意指其荒诞、不正经或是“低俗”。

两年前的喜剧爆款《王牌贱谍:格林斯比》,就是“屎尿屁”这种下三路污贱、恶搞、重口电影的代表作品。

不过,有时候也有例外,就比如“屎尿屁”的事件,但它偏偏要一本正经地讲给你——

《美国囧案》

American Vandal Season 2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美国囧案》是Netflix推出的原创美剧,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建立真实罪案的风格,题材以小见大,内核尖锐讽刺。

去年播出的第一季,讲述的就是一个看起来一地鸡毛的、不正经的“屎尿屁”事件。

本月,第二季如期归来,一经播出,口碑就爆了。

豆瓣9.3的成绩高于第一季,IMDB超过8分,烂番茄新鲜度96%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距离第一季播出已经过去了一年,没看过的不说,看过也该忘的差不多了。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第一季的故事,顺便梳理出一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叫《美国囧案》?

首先得强调的是,片名绝对是个非常非常贴合故事的中文译名,关键就在囧字上。

囧字,本义为“光明”。经过ORZ到囧RZ的演变,网络社交与网络文化赋予了它“郁闷、悲伤、无奈、尴尬、困窘”的含义,让它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表情符号。

囧RZ的事件

2016年4月2日,美国加州欧申赛德县汉诺威中学,该校校职工停车场里的27辆车上,被人恶意用油漆喷画了男性生殖器涂鸦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说这是恶作剧吧,造成的损失太大了,27辆车的修理费用高达十万美元;

说这是刑事犯罪吧,看着案发现场,又让人憋不住想笑。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这是个小地方,出了这档子事儿,当地媒体、合影学生蜂拥而至。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对警方和学校来说,这已经不是开玩笑级别的恶作剧,而是蓄意破坏私人财产。

甚至,在警方调查之前,学校已经展开了自查,并且揪出了“凶手”。

囧RZ的“凶手”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作案者是狄伦·麦斯威尔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狄伦是这所高中里最喜欢搞恶作剧的高三学生,而且他的恶搞方式总是跟“屎尿屁”沾边。

搞破坏、不尊重人、冲动行事,这些都是狄伦的作风。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如果就这样对狄伦定罪,既定印象是主因,冤案一般就是这么发生的。

问题就在这,狄伦不但是大家能想起来的唯一嫌犯,所有的证据还全部都对他不利:

有目击证人看到作案经过,并且坚称作案者是狄伦;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狄伦有作案动机,他讨厌西班牙语老师,在她的课堂上画过很多次生殖器,西语老师的车不但是被涂鸦的车辆之一,还被戳破了轮胎;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狄伦有作案条件,案发时段的监控被删除,狄伦因为参加学校社团,是拥有进入机房并删除监控权限的9个人之一。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就这样,狄伦被学校开除,等待他的,还有正式的起诉以及十万美元的赔偿。

让人疑惑的是,狄伦从不羞于承认自己干过哪件事儿,他甚至觉得涂鸦事件本身也很酷。

但就是这件事,狄伦死活不承认,并且认为自己被冤枉的很扯。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囧RZ的调查

狄伦参加的社团,早安节目中的两位好基友成员彼得山姆,想把整件事拍成纪录片。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为了最大程度的还原真相,两人展开了自己的调查。

尽管他俩也不喜欢狄伦,但是两人发现校方的证据却错漏百出。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比如狄伦的涂鸦和案件中的多处细节不符;

西语老师的汽车轮胎被扎更像是在路上的偶发事故;

狄伦的作案动机不成立,除了他之外还有至少8个学生有机会删除监控存档;

就连最重要的目击证人,也有过往言语不诚实,曾编造谎言向别人炫耀校花莎拉·皮尔森帮他“打手枪”。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莎拉·皮尔森听说后的反应


彼得和山姆,通过缜密的推理和调查,一步一步把校方的证据全部作废。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他们也挖出了不少校园里的私密事件。

什么情侣之间的背叛、校花不为人知的性经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恋情、校方故意掩盖学生投诉等等

彼得和山姆发现,人们说话有所保留、夸大其词、谎话连篇,把这件事变成了闹剧。

而调查过程中,对真相的追寻,也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了另一些原本无辜的人。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囧RZ的结果

彼得和山姆一本正经的推理与调查并拍摄的纪录片,不但证明了狄伦无罪,还让他成了网红。

狄伦回到了校园,所有人都变得跟他很熟一样,欢迎他回来。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直到狄伦第一次观看拯救他的纪录片时,才发现大家一开始对他的横加指责,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丑。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狄伦获得了清白,但这个过程中他遭受的以及失去的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女友和他分手,同学对他的恶语评价,以及死不认错的老师,导致狄伦认定了自己是个坏孩子,丧失了改变自己的动力,也彻底放弃了自我拯救的机会。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彼得和山姆也放弃了对“真凶”的追查,就像之前,大家通过对狄伦的既定印象,直接给他定了罪。

对他们来说,继续深入调查,可能会伤害其他无辜的人。

最终,整个事件里,不同的人分别经历了郁闷、悲伤、无奈、尴尬、困窘,组成了完整的囧字拼图。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美国囧案》第一季的故事就这样结束,彼得和山姆给自己的纪录片定下了基调。

第二季一开始,就是好消息。

他们拍摄的纪录片被Netflix收购,随之而来的是更好的资源、设备等等。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因为生殖器涂鸦事件纪录片的走红,无数粉丝给两人发邮件,向他们提供新的纪录片拍摄选题。

这其中,多是对生殖器涂鸦事件的拙劣模仿,至少对彼得和山姆来说,提不起调查的兴趣。

最后,两人看到了一个叫克洛伊的女孩发来的求助视频,决定对她所说的事件进行拍摄和调查。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之所以选择拍摄这个叫克洛伊的女孩所说的事件,彼得和山姆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这是一个比第一季更过火的恶作剧,2017年11月6日,克洛伊所在的圣伯纳丁高中,发生了一系列的粪便袭击师生的事件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作案者在社交媒体上以“粪便怪盗”的匿名ID,事先警告并准时发动了袭击。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其次:汉诺威中学的生殖器涂鸦,对有些老师来说是头疼的经济问题;

圣伯纳丁是全美最富有的高中之一,并且拥有数一数二的篮球项目,校友捐款人包括两个亿万富翁和一个议员,学校把自己的声誉看得高于一切。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学校不在乎这点经济损失,作案者也抓住了学校声誉的软肋,进行的全是有针对性的心理攻势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2017年11月21日,校方联合警方经过两周的调查与审问,宣布抓获作案者“粪便怪盗”。

他们声称的“真凶”,和普遍的想象有较大出入,是一个看起来清秀、温文尔雅,性格安静又有点古怪的圣伯纳丁在校高二学生:凯文·麦克莱恩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与第一季的狄伦不同的是,凯文向警方承认了“犯罪事实”,并且在认罪书上签了字。

向他们求助的女孩克洛伊,是凯文的好友,她坚信善良的凯文不可能是“粪便怪盗”,也不可能干这么多伤害别人的事情。

事实上,认罪不久后凯文就翻供了,他声称受到了校领导和警察的威胁、诱导以及虚假的承诺,承认了那些他没做的事情。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2017年12月,彼得和山姆带着摄制小组,来到位于华盛顿州的圣伯纳丁天主教高中。

他们想挖出真相,不管凯文到底是不是作案者。如果是,就坐实他;如果不是,就证明他的清白。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彼得和山姆面临着更复杂,难度更高的挑战。

我们先捋一下粪便袭击的时间线——

校餐厅(11月6日):这是第一次袭击,柠檬饮料里下泻药导致师生集体腹泻,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英语教室(11月10日):在英语老师组织的每年一次的节日活动中,吉祥物需要被挑选出来的同学蒙眼击破,撒出礼物。

当然,那天撒出的“礼物”太特别了。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校篮球队动员大会(11月14日):前面说了,圣伯纳丁高中的篮球项目在全美数一数二,在这个学校发挥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进入NBA几乎是定局。

在每年一度的篮球队动员大会上,原本应该喷出礼花的发射器,却喷出了研成干粉末的粪便。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日历“糖果”(12月4日):在学校教师休息室里,放着一座圣诞倒计时礼物盒日历,日历上的日期是一个可以开关的空间,里面放置着不同口味的糖果。

不用猜,糖果就是袭击方式。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面对校方和警方已经得出的结论,两人仍然要对证据进行新的推定和调查。

针对凯文的指控并非毫无根据,但是疑点太多了,老问题——

有证人告发凯文是作案者

证人不是别人,凯文最好的朋友,泰纳。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泰纳和凯文的合影照片


两人是邻居,自幼开始熟识,从小到大形影不离,甚至一起组建了乐队。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最了解他的人告发了他,这才是最致命的。

泰纳声称告发出于愧疚,他知道凯文早晚有一天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校餐厅袭击之前,泰纳就发现凯文不对劲,在药房买一袋东西,却神秘兮兮的不愿意告诉他买了什么。

袭击当天,凯文很可疑的撞倒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先生的柠檬水,然后重新给他买了别的饮料。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而且,凯文那天有意坐到一个跟他有恩怨的同学面前,像是要看着他出丑。

这个证据很快出现了疑点,泰纳所说的药房,出售的根本没有含袭击当天所使用的泻药主要成分麦芽糖醇的医药产品。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凯文本人也是校餐厅的袭击受害者之一

作案条件

校餐厅袭击当天,有一场消防演练,凯文的确有进入后厨下药的机会;

替换英语教室活动的吉祥物里的礼品,可能吧;

进入校运动员更衣室,替换礼花发射器里的东西,这个就不太现实了;

校教师休息室,严禁学生进入,凯文想在那里作案,条件几乎不成立。

作案动机

哪怕所有的作案条件都疑点重重,凯文的作案动机也是他的死穴。

初中时期,凯文在一次体育课上,因坐在草地上导致短裤的屁股位置沾上了污渍。

凯文解释说是脏东西,但没人相信,大家都认为他拉裤子了。

一位同学(校餐厅袭击时坐在凯文对面的那位)拍下了他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并且给凯文起了绰号,叫他“屎麦克莱恩”。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自此以后,同学们开始疏远了他。

最明显的就是,

之前凯文过生日,来了35个人

在这之后,只来了3个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凯文深受校园霸凌,作恶的那个同学却开心的不得了。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即使进入高中阶段,大家慢慢遗忘了凯文“屎麦克莱恩”的绰号,却经常一边拿着手机拍摄,一边向凯文投掷水果。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凯文的反应非常迅捷,经常能准确的空手击中水果。

他有了新的绰号,叫“水果忍者”。

大多数时候,同学们投掷的是一些苹果、橘子、香蕉,有时候,投掷的是一个西瓜……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在警方和校方看来,投掷水果是校园霸凌的延续。

凯文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水果忍者”是他自己想出来的点子,是他消解同学对他古怪标签的方式。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不管怎样,凯文都被校方开除了,他被警方限制在家附近活动,不得接近学校。等待他的,还有正式的控告

放心,以上内容绝大多数是来自第二季第一集的信息量。

在这里,堂叔不打算向你剧透太多,谁是作案者的调查结果固然重要(这一季“有始有终”),

但是《美国囧案》的重心,每一次都落定在事件发生前后以及调查过程中人们的反应上

这个把地点设定在高中校园的美剧,以非常真实、近乎残忍的方式,一本正经的给你剥开荒诞事件背后的一层又一层让人脊背发凉的现象。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就像在第一季结尾时,彼得针对高中所说的:

好、坏、无辜、有罪,先入为主很简单。老师们这么做,学生们也这么做,我自己也不例外。高中只占你人生中的四年,但这段时间带给你的经常是问题多于答案,怎么能让这四年给你定了性?怎么会有人认为四年够长,能让你看清别人是怎样的人?


生殖器涂鸦,粪便袭击对高中学生来说,都是表面上让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彼得和山姆,以狄伦、凯文的遭遇为引线,带出了事件背后深不见底的现实意义。

剧中的美国校园离我们很远,00后年龄的学生们跟我们是同步的。

发生在校园里的霸凌

、校方对不同阶级学生的区别对待边缘学生、友情的疏离与背叛,甚至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交面具,也都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这也是《美国囧案》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它以两个青少年的视角、逻辑、态度和待人处事方式,带着你一步一步见证,

见证不同的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管理层对事件作出的不同反应及其后果。

都说学校是个“小社会”,学生在其中成长,背后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进来,完成了对“大社会”的缩影。

豆瓣9.3,一本正经地讲述“屎尿屁”的故事


等这些学生长大后,走出“小社会”,也会正式参与到“大社会”里。

在这之前,如何对待别人,如何正视自己,以及对什么样的事件作出什么样的选择,《美国囧案》都不会强加给你绝对正确的答案。

但是有一个或几个的群体作参考,再去想,去问,去体会,去反思,已经足够沉重。

毕竟,“瞎子过河”的试错成本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