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仅要像范冰冰那么美,更要懂得付出《苏丹》带来的启示

《苏丹》上映以来成绩不及预期,是什么原因打破了印度电影的神话。

看《苏丹》想起以前同是印度电影的《摔爸》,《摔爸》是父亲训练女儿摔跤,《苏丹》是丈夫为了妻子摔跤。《苏丹》应该叫摔跤吧老公。

去年5月,《摔跤吧,爸爸!》低开高走,砍下12亿中国票房,收获9.1分超高口碑。遥想《摔爸》当年,被《银河护卫队2》和《速度与激情8》夹攻,一个疾跑就爬到实时票房榜首。

《摔爸》是一部关于梦想、执念、亲情、毅力、女权、拼搏的深刻作品,而《苏丹》只是披着体育外衣的爱情片儿。

《苏丹》讲的是一位本来做小生意的小镇青年苏丹,为爱成为一名摔跤手,虽是半路出家但所向无敌,一次意外,让他遭遇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最终,他迎来了人生的绝地反击和情感救赎。

虽然励志的各种主题它都有,但本质上它们全都服务于爱情。为了撩妹,他学摔跤;为了娶妻,他拿地区冠军;为了实现妻子的理想,他去拿奥运会金牌……最后,为了跟妻子破镜重圆,他转行参加MMA综合格斗,又赢得冠军,重获美人芳心。每一场比赛,苏丹都赢了。即便他经验不足,即便他断了肋骨,即便被各路高手狂虐,每场比赛的结果都是苏丹胜出。如此邪门儿的胜率,只为表达老婆的可怕爱情的伟大,也是没谁了。

《苏丹》中,身体荒废、对手太强、自己太轴的男主角,在终极一战也被打得很惨。此前还铺垫了他宁死不降的决心(被教练勒晕都不认输),以及“重伤未愈、上台必死”的身体状况。可是在最后时刻,苏丹站起来了。

而这个妻子的价值观,对国内观众来说也是有问题的,受过高等教育、身负摔跤绝技的她,在苏丹赢得重要比赛之后,当场主动表示肯嫁。而不久前,她刚把苏丹骂了一顿,说他是小混混,永远不配得到爱。赢得比赛就能嫁,这选夫标准,是在选拔种子选手?

相比之下,《摔跤吧,爸爸!》中的大女儿(女1号),小时候抵制训练,后来为了女权独立,转而努力训练。进入国家队后,骄傲自满,跟父亲决裂。在一系列揪心的历程之后,她赢得终极一战,实现了父亲的梦想。这样的大团圆,这样的女主角,才会被中国观众接受。

摔跤是内心的较量。

爱情不仅要像范冰冰那么美,更要懂得付出《苏丹》带来的启示

在哪里失去,就该在哪里捡回来。

最后KO对手的致命一击,画面呈现的是两个苏丹迎面对拳。一个,是之前的他。一个,是现在的他。这种突破困境的方式和精神,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苏丹那种直面失败、死不认输的信念,虽然鸡血,但值得学习。

记住,战胜自己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生活。

诚然,《苏丹》作为一部商业片,对得住这三个字——戏剧化的情节、尖锐的人物冲突、激烈的打斗场面、宝莱坞传统的歌舞场景,一应俱全。可以说,《苏丹》基本满足了观众走进影院,看一部商业片的心理预期。

但是,《苏丹》的不足,比喻起来就是,它像一个资历尚浅的手艺人,虽然深谙制作流程和技术,但却尚且无法领悟与习得技术之外的智慧和经验,使他的手工艺品固然是有鼻子有眼,却总觉得差点意思,细一思量,才明白是缺了某种直击人心的精气神。

首先,《苏丹》有很典型的好莱坞剧作基因。特别是对于看过编剧圣经《故事》一书的人而言,《苏丹》看上去多少会有点像电影流水线作业出来的标准化产品。

最后,作为一部引进片,《苏丹》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市场表现。 《苏丹》是一部多主题电影。开始,它讲的是男追女的爱情喜剧,如苏丹说“就好像医生娶医生,摔跤手自然也娶摔跤手”,苏丹为俘获芳心,成为了摔跤手。 然后,它又讲原谅与救赎。阿尔法因为苏丹的自负与迷失,遭受了巨大的情感伤害,苏丹企图通过在摔跤事业上重整旗鼓,赢得自我的救赎,家庭的回归。

《苏丹》所传达出来的价值我也不太认同,刻意鼓吹“一定要赢”,虽然多处借着主人公之口说出了“不是要赢在擂台上,而是要赢在生活里”这样的话,但影像的呈现上依然偏重于追求大团圆结局。只是这样的剧情看多了,未免会让人觉得无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