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多少年來,眼鑑一直是瓷器鑑定中最常用最通行的傳統鑑定方法,但是,在許多收藏愛好者心中卻一直有個心結難以解開,也就是說,當前的眼鑑難以讓愛好者對瓷器的認知能真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毋庸置疑的新老準確答案,因為在仿製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眼鑑並非無懈可擊而讓人完全信服,且往往容易被假象所矇蔽,“國寶幫”光環的失色,是否正是當前的眼鑑缺乏讓愛好者發自內心產生共識的客觀標準導致的結果,令人深思。

十年前,經朋友介紹,結識了一位研究瓷器歲月痕跡的收藏家,經與其交流並用其介紹的方法對新老瓷器進行分析比對,立刻讓人如獲至寶茅塞頓開,多年來屢試不爽。這種利用特製放大鏡來觀察瓷器表面的微觀特徵,尋找其老舊歲月痕跡,然後對瓷器進行新老判定的方法,是否正是對眼鑑的創新和發展,併為眼鑑提供值得信賴的客觀標準,值得期待。

任何一件明清時期的傳世瓷器,由於經歷了幾代甚至十幾代人的使用把玩,在瓷器表面都會或多或少的留下滄桑的歲月痕跡,由於這些歲月痕跡是客觀存在的,且就目前的微觀做舊技術還無法仿製,一旦被我們所認知,並將其應用到瓷器的鑑定上,必然會為我們瓷器愛好者的自鑑提供極佳的切入點。

傳世瓷器上的歲月痕跡往往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既會有老舊的痕跡,也同樣會有新劃的印記。問題的關鍵是在這些多種多樣、紛繁複雜的表面細微痕跡中,如何去區分哪些是舊痕、哪些是新痕,哪些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哪些是人為做舊的結果。只要我們能科學地分辨出這些歲月痕跡,瓷器鑑定中最關鍵的新老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甚至立辨真偽,同時,對斷代也可提供重要參考。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談如何客觀地辨識這些歲月痕跡,並希望通過歲月痕跡的辨析,來解決眾多收藏愛好當面對瓷器時,內心一直難以言表的無奈和疑慮,增強瓷器收藏的自信,讓老器展現其應有的榮耀與輝煌,讓仿品露出原形而無路遁逃。

筆者認為,老舊痕跡通常可以劃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使用痕,既長期的使用把玩擦拭留下的劃痕,如圖1、圖2所示;第二種是腐蝕痕,既長期在大氣環境中釉面發生化學作用留下的痕跡,如圖3、圖4所示;第三種是汙垢痕,既在器物表面、凹坑、棕眼或破泡內長期滯留下來的有機或無機沉積物,包括肉眼

就可分辨的原髒原舊附著物,如圖5所示。上述三種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1—1清中期霽紅瓶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1—2使用痕(斜角光)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1—3汙垢痕(直角光)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2—1清中晚期鼻咽壺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2—2使用痕(斜角光)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3—1嘉靖梅瓶殘器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3—2底款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3—3腐蝕痕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4—1清初鬥彩筒瓶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4—2使用痕、腐蝕痕(斜角光)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5明早期汙垢痕(直角光)

痕跡都可以作為新老瓷器判定的客觀標準,並相互佐證,下面就如何辨析這些歲月痕跡進行闡述,不妥之處懇請指正。

一、使用痕

老舊使用痕是所有傳世瓷器中最常見、最容易辨認、也最能給人以新老準確答案的客觀存在物,在傳世品中可以說是件件都有,且年代越久遠,老舊痕跡越多越明顯。部分明顯的老舊使用痕,特別是成片狀的使用痕,僅靠肉眼就可分辨,而另一部分細微的老舊使用痕,特別是對於長期細心保管且不輕易示人的器物,必須藉助特製放大鏡,方可辨析。

利用帶斜角入射光的四十倍左右放大鏡觀察可知,每一件老舊瓷器的微觀使用痕都是不盡相同的,但是,這些使用痕都具有共性的特徵是呈現出粗細不同、長短不一、方向各異的線條狀,且佈滿器身,如圖1—2、圖2—2所示。特別是在使用把玩擦拭過程中被手或其它物品經常觸碰到的部位,老舊使用痕更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甚至會從線狀逐漸疊加擴展成片狀,如圖6所示,這正是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長期使用把玩擦拭導致的結果。一旦在瓷器表面發現這些老舊使用痕,瓷器的新老問題,不辨自明。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6—1雍正鬥彩盤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6—2(斜角光)

在傳世瓷器表面,既會有老使用痕,也同樣會有新使用痕,兩者的最大差異是,新使用痕邊界清晰,見菱見角,而老使用痕由於經過長期反覆的觸碰,菱角會被鈍化。另外,在新劃痕的溝槽內,沉積物少而色淺,反射光泛白,而老劃痕的沉積物多而色深,有油膩感,反射光暗淡不明。

而在帶斜角入射光的放大鏡下,人為做舊的使用痕最容易辨認,其特徵是絕大多數的劃痕都是細長明亮、粗細均勻、相互平行,與真正意義上的新老使用痕都存在天壤之別。如圖7所示。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7—1做舊筒瓶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7—2人為做舊使用痕(斜角光)

二、腐蝕痕

眾所周知,無論金屬還是非金屬,在自然環境中,都會發生化學或電化學反應,導致腐蝕現象發生。使用帶斜角入射光的四十倍放大鏡不難發現,傳世瓷器在自然狀態下,釉面(含彩料)都會呈現出不均勻的層狀脫落現象和五顏六色的彩暈,腐蝕嚴重的還會呈現出類似鐵鏽斑似的氧化痕,只是不同年代、不同釉料的瓷器,釉料脫落的程度及鏽暈的濃淡不同。

據筆者觀察對比,晚清民國瓷器的腐蝕痕跡,多是以邊緣圓潤的點狀出現,釉面硬度越低、存世時間越長,腐蝕點會越多越大。而明末清初瓷器的腐蝕痕跡,多是由點到面的片狀出現,有的甚至整器看不到一處未被腐蝕的釉面。這一現象為我們從微觀上對瓷器進行新老判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對斷代提供了兩個關鍵的時間節點。

通過對比發現,同一時期的低溫釉較高溫釉表面被腐蝕的程度嚴重,釉上彩及其四周釉面的氧化腐蝕程度也較其它不加彩的部位嚴重,這是由於高溫釉緻密且硬度高,腐蝕速度緩慢,而彩料硬度低,在燒結過程中與釉料的相互滲透降低了釉面的硬度,彩料四周蛤蜊光的出現及濃淡漸變的現象,正是與彩料滲入的多少及年深日久氧化加劇的結果。

就目前已知的做舊技術,配合微觀的做舊方法還鮮有見之,即使“歪打正著”——採用化學藥劑侵泡擦拭的方法來加速釉面的腐蝕,其整器釉面的腐蝕和色差都是均勻而缺少變化,或是釉面乾澀而無寶光,這已被大量的做舊實物所佐證,如圖8所示。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圖8—1做舊鼻咽壺

傳世瓷器歲月痕跡辨析

8—2做舊腐蝕痕(斜角光)

三、汙垢痕

每一件傳世瓷器,由於經過人們長期的使用把玩以及大氣環境中各種有機或無機物的長期侵淫駐留,在其器身都會或多或少的留下肉眼難以辨識的沉積物,特別是在器物表面不易擦拭清除的細小凹坑、棕眼和破氣泡內,存留的沉積物會是各式各樣、千變萬化的,如圖1—3、圖5所示。

對於傳世瓷器而言,由於汙垢痕主要是由大氣環境中的漂浮物長期沉澱駐留的結果,故其表面的微觀影像會呈現出自然的凹凸不平、顏色各異的特徵,且沉澱物越多越厚說明年代越久遠,而人為做舊的結果往往是表明平整、顏色均勻一致而缺少變化。當然,對於深藏不露,久不示人的瓷器,特別是經後人認真清洗的瓷器,僅用汙垢痕來判定是不全面的,但是,將其作為歲月痕跡綜合判定的依據之一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綜上所述,對於市場流通的傳世瓷器,用歲月痕跡對其進行新老判定,其邏輯關係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完全可信的,特別是對於清中期以前的開門瓷器,能給人提供無法辯駁的法理依據,讓人自信滿滿。

筆者在與許多愛好者和藏家進行交流的時候,常常會被問及同一個問題,故宮裡那些從未開封的瓷器有使用痕跡嗎。當然,對於我們普通收藏愛好者來說,這批瓷器的確是我們認知的盲區,但是,我們今天能上手能交易的瓷器,也絕非出自故宮那批深藏不露的藏品,而拿那些從未見過、也不可能上手、更不可能上市交易的瓷器來談其鑑定,那是毫無意義的,更不能作為普通愛好者反駁此種鑑定方法的理由。

另外,近幾年從國外迴流的瓷器較多,市場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外國人因注重保管,其使用痕會相對較少甚至沒有。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同樣是錯誤的。不能因為有外媒報導,個別瓷器因近幾代人不知其名貴而久居陋室,長期棄之不理,據此,就否定其祖上當年擁有時曾經有過的認知,這是不切實際的。早期境外古人喜歡收藏把玩中國古瓷的歷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老舊的使用痕在當年也就不可避免的會躍然瓷上,且只要不是在真空環境中保存,腐蝕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所以,無論境內境外,只要是傳世瓷器,歲月痕跡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只是其使用把玩的時間長短不同,保存的環境不同,其表面痕跡的強弱程度,也就會有一些差異而已。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利用歲月痕跡對瓷器進行鑑定的方法同樣是有其適用範圍的。據筆者對比分析,對於清中期以前的瓷器,此法鑑定效果明顯,特別是對於清早期以前的瓷器,鑑定效果極佳,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新老誤判的現象發生。而對於晚清民國以後的瓷器,由於時間短,歲月痕跡的特徵不明顯,所以,許多器物難以給人提供新老準確答案的痕跡,據此出現誤判也就在所難免。

想了解更多收藏知識、行情,或者有藏品想展示、理性轉讓的話歡迎下方留言或關注頭條號私信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