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很多人對於酒店的定義,可能只是一個外出住宿的地方,或者只是一間暫時屬於自己的屋子。這樣的酒店可能還停留在旅館的層面,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旅遊產業的崛起,用最近大火的一首歌來說,酒店,應該有一百萬種可能。

入住蘇州同裡湖大飯店之前,對這個酒店的認識可能也只是一家很普通的五星級酒店,地理位置比較優越,坐落在同裡湖邊上而已。但誰能想到,從坐上酒店的接駁中巴,奇妙的旅程就已經開始了。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這幾日“秋老虎”發威,絲毫不見秋日的清涼,悶熱潮溼讓人十分不舒服。出了火車站,直接上了酒店的中巴車。車上雖然打了空調,但是溫度並不是太低,這種天氣一熱一冷,很容易感冒。而且每個座位前面的袋子裡,都貼心的準備了一把扇子,如果實在很熱,可以稍微扇一下。

火車站到酒店,有近40分鐘的路程。如果坐地鐵,也是非常方便,蘇州站直接4號線坐到底站同裡即可。快到酒店的時候,就可以看見同裡古鎮的北門,從酒店走到古鎮裡,也只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十分方便。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走進酒店大堂,首先被吸引的是正對著門口的一塊大石頭。如果是一般的酒店,可能會因地制宜地放上一塊太湖石,但眼前的這塊石頭,明顯不是。虎壁瑪瑙,看導旁邊的標識,反正我是一臉懵逼,不懂石頭,或者,這只是隨意的一個裝飾吧?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事實上,我錯了,繞過大堂往房間走的過道上,擺滿了用玻璃罩罩好的精美的石頭,每塊石頭還都被取了名字:漫步月球、珠玉滿盤、手抓餅?看著可能更像靈芝的一塊橢圓形石頭,但因為有另一塊更像靈芝的,所以才取了這麼一個形象且雅俗共賞的名字。後來才知道,酒店的老闆是個賞石愛好者,這家酒店的各個角落,都擺放著他的藏品,以至於很多人以為,他建這個酒店,就是為了擺放他的藏品而已。這也不是沒有可能,誰能想到,這間酒店之中,還有一間石頭博物館,裡面不僅收藏了各種千奇百怪的石頭珍品,而且還會不定期的更新主題。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這家酒店是臺灣企業投資的,老闆也是臺灣人。而在臺灣,賞石被稱為雅石,是臺灣賞石藝術的象徵,與日本的“水石”、韓國的“壽石”是一個所指,不過因為不同文化圈對於賞石藝術的認知不同而給的不同的定義。玩家花大把時間四處尋找雅石,不在市場展場,而是上山下海,並且都是自己清理配座養石,透過佈置展示來呈現個人的“雅”。在他們看來,雅石,是一個人處境、情境、心境、意境的綜合展示物,是人生經驗的全方位展現。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對於我們這種不是太懂賞石的人來說,石頭,更多的是看個形態,對於其中的奧妙可能很難探得究竟。倒是在大堂過道和外面亭子中的兩塊石頭讓我這個遊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兩塊石頭有個很好聽的名字——靈璧石。靈璧石產自安徽靈璧縣,質地細膩溫潤,滑如凝脂,而其形態非常符合賞石的“瘦、皺、漏、透”的標準。而最奇特的是,這種靈璧石與一個成語息息相關——罄竹難書。用手敲擊靈璧石的不同部位,會發出不同聲音的迴響,而且聲音清澈透亮。古代人也是發現了它這一特性,用它製作了罄這種樂器。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酒店裡的石頭博物館,罄竹難書的罄竟源於它

走出石頭博物館,才意識到入住的這個酒店確實與以往入住過的任何酒店都不一樣,在這裡能夠享受到的不僅是舒適的住宿環境,還能接觸到許多從未聽聞的知識。於是,越發期待接下來的行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