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夏丹:結緣新聞十九年

歐陽夏丹:結緣新聞十九年

歐陽夏丹:與新聞結緣的十九年

歐陽夏丹:結緣新聞十九年

說起歐陽夏丹

常看《新聞聯播》的觀眾一定很熟悉

不過你知道嗎

這位“年輕面孔”其實已經做了十九年的新聞工作了!

今天小點和大家分享她在南京大學的演講

一起來看看是什麼造就了現在的夏丹吧

以下內容整理自歐陽夏丹演講:

轉行幹新聞這一行純屬偶然,剛開始我在上海電視臺做的是一些文藝節目,有一天領導通知我說:“新聞類的欄目《上海早晨》的主播嗓子啞了,她也不想再做現在的工作,想退居到幕後,所以這個崗位一下子缺人了,你可不可以過來頂上?”就這樣,我和新聞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今天。

第一件事情,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新聞主播這個職業認知的,是在2001.9.11那天。

9·11的恐怖襲擊是在美國當地時間早上9、10點鐘發生的,北京時間是晚上的8、9點鐘,正好是我的節目要錄製的時間。當時一看到電視牆上,BBC、CNN什麼的,都在播出911的事情,我們的新聞主編說:“壞了!出大事了!”主編立刻把當天的新聞所有的流程單全部都撤銷掉,轉而直播這個事情。

歐陽夏丹:結緣新聞十九年

那個時候是很冒險的,因為上面的領導並沒有發話說,你可以直播這個事情,而且我們不明白這個事件的性質是什麼,中方的立場是什麼。這個時候領導很大膽,說:“引進衛星畫面,夏丹你上去直播。”我嚇了個半死,因為之前的播報都是有提前記者寫好的稿子,編輯給你核對好,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念出來就可以了。但是那天晚上的經歷我真是連滾帶爬呀,因為你沒有任何的稿子,坐在那裡,片頭曲響完,你就要開始描述:今天幾點幾分在哪裡發生了個什麼事情,來,我們現在切進畫面,看看事情是怎麼樣的。

書到用時方很少,我那時候就覺得自己怎麼詞窮了呢,我翻來覆去是“濃煙滾滾、濃煙滾滾”,我很著急,不停地催後面的記者快送新稿件上來,給我做支撐,否則我這個直播怎麼進行下去?好不容易導播跟我說,聯繫上了駐當地的一個記者,你跟他聊一聊。但是我發現自己問完了第一個問題之後就不知道怎麼問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天吶我真恨我自己,我怎麼那麼笨吶!

歐陽夏丹:結緣新聞十九年

雖然這一期節目連滾帶爬地做完了,但是我對自己非常的不滿意,那個時候完全顛覆了我對新聞主播這個職業的認識。新聞主播並不是你單純的有一個好的面孔,好的聲音,不錯的氣質,而且你能準確無誤地把新聞給播報出來,你就是一個合格的優秀的主播了,絕對不是這樣的。你對新聞背景的瞭解,你對整體結構的駕馭和調度能力,你的綜合能力,你的應變能力,經歷閱歷知識儲備,完全表現出來了。

神舟九號酒泉發射的報道,也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採訪。去到酒泉的時候,我們都想得挺好的。雖然在大漠戈壁,經過幾十年發展以後那裡應該不錯了。但是到了那裡以後,六月份神舟九號發射的那次,高溫酷暑,天氣太熱了,我住的招待所還經常停水停電,停水也就算了,停電的時候你的工作簡直沒有辦法展開。在準備的時候,網上你也搜不到任何的資料,因為他們害怕洩密,飛船啊,火箭啊,他們不可能把這麼精準的東西告訴你。去採訪相關的人,他們也不願意多說,他們也要遵守他們的紀律,信號來了,馬上就要連線了,也不知道說什麼,沒有任何信息,也沒有任何資料。

歐陽夏丹:結緣新聞十九年

後來我沒有辦法了,沒有任何信息和科技層面的東西,和大家分享的只能說情感了。所以連線的時候,我就說了兩層意思的“熱”:來到酒泉以後我感受到了兩個方面的熱,一是三十五、六度的高溫,我描述了當時的天氣狀況,飛行員是如何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第二個熱就是我們航天人的熱情,包括火箭從垂直測試廠房到發射塔架的這1500多米的一段路上,有無數的航天人和家屬在沿途為它們送行,就好像在送自己的孩子去參加大考一樣,充滿了依依不捨,又有期待,希望看到它一飛沖天的場面。說情感,說熱度。

連線完了以後領導說不錯,“有溫度”。其實每一次的新聞並不一定要用那些很專業的術語去跟電視前的觀眾分享,但是觀眾從你的報道當中感受到了有溫度的內容,有人情味的內容,他覺得那也是一次成功的連線。

歐陽夏丹:結緣新聞十九年

3名航天員那天在問天閣參加中外媒體見面會的時候,給我印象也非常的深。其實我以前看到過很多次,以前發射的時候航天員怎麼怎麼樣啊,走出來跟大家見面回答問題,那時候我是作為一名觀眾在電視機前看。但是當我在現場看的時候,三名航天員依次地走出來,站定給大家敬軍禮的時候,在現場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馬上就讓我熱淚盈眶。

我當時問我身邊一位航天人,我說在電視機前看的時候怎沒有那樣的感覺呢,現場太讓人震撼了,讓人激動了,就是我們國家的航天員無私奉獻、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讓你很有觸動。後來那個航天員很感動地說,“你有這樣的情緒和感覺,說明你已經越來越靠近我們航天人的心了。”這句話給我的感覺就是,其實當你作為一名觀眾或新聞主播的時候,那可能都不是最能體會新聞核心、新聞魅力的時候,而是在你身臨其境、人在現場的時候,感受它的溫度和它的脈搏的時候,你才夠感覺到新聞的魅力和現場的魅力。

歐陽夏丹:結緣新聞十九年

當你有了記者和現場的經歷之後,你再坐回主播臺的時候,你就會更加全面地、客觀地、更加有自己的感受去聊這個事情,觀眾也能從你的話語和播報當中看出你的立場和你的態度,所以那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場有很多立志去做新聞、做記者、甚至以後做主播的人,都不要在這段經歷上缺席,我覺得這段經歷對你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說到記者呢,我相當相當地佩服他們,我們做主播可以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很舒服,但大多數記者都是撒在全國各地全球各地,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都要獨自去承擔的。比如我們年輕的戰地記者王薇薇,她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已經堅持了很長時間,在她的報道當中身後經常就會響起炮火聲。一個那麼年輕的二十幾歲的女孩,不畏懼,一直在那堅守著,發回各種有關當地的報道。

我們的記者楊春,我看他穿著層層防護隔離服,去到採訪埃博拉病毒的重災區採訪,那也是有生命危險的,但是他很從容,也很淡定,一條條的報道,源源不斷地發回來,這都是讓我們肅然起敬的記者。

歐陽夏丹:結緣新聞十九年

作為一個好的新聞人,一個出色的新聞人,我們不僅僅應該有激情,有理想,有熱情。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有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很少願意去談責任感和使命感這麼大的詞,但是我覺得,新聞要做好,除了激情和夢想之外,確確實實還需要的兩樣東西,就是責任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