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害晚明的東林黨到底是如何發展壯大的!(三)

上回我們講到顧憲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解決了一大票人的住宿問題,也就是找到了一塊古人遺地建起書院,而這個書院便是後世流傳的

東林書院。

禍害晚明的東林黨到底是如何發展壯大的!(三)

同年10月,也就是萬曆三十二年(1604),,顧憲成會同顧允成、高攀龍、安希範、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等人發起東林大會,並在大會上制定了《東林會約》,該會約規定每年一大會,每月一小會,嚴寒盛暑除外。

這個宣言的發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便相當於正式向外界宣告東林黨組織的成立。

東林黨的成立原因

東林書院成立之初就並非為了教育,而是為了宣揚顧憲成等人的政治主張。因此它並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傳授知識的學校,而更像是一個政治意圖明顯的團體,它由一批在朝中失勢卻心有不甘的在文官發起成立,主要目的是宣傳政治意見。

明代官場的各類人物在東林書院集結,關係也在不斷髮展,很快東林書院編織了一個隱秘而龐大的關係網,每年一次的東林大會能夠匯聚近千人,這裡面大多數人都有機會高中舉人,稱為未來的朝堂官員,或者裡面本身就有大量的朝廷要員,這些政治力量逐漸集結,並蔓延到到朝堂之上,甚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朝廷官員加入其中,這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內閣首輔葉向高、戶部尚書李三才、吏部尚書趙南星等等。

從古至今,也唯有東林能夠成為影響一個朝代進程的書院。

禍害晚明的東林黨到底是如何發展壯大的!(三)

東林黨的爭議

顧憲成在東林書院寫過一副經典的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副對聯雖然流傳百年,但它的瑕疵在於,它想要開創一個讀書人都能參與到國家大事的決策之中,這就相當於變相地削弱皇權統治的權威,在封建社會,畢竟只有皇帝認命的官員才能參與政治決策,決定國家大事。

而顧憲成的這一副對聯便是在向世人宣告,天下之事應該由天下讀書人共同參與。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讚揚的,咋一看之下,似乎真的是心繫天下。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這副對聯中,它的上半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預示著似乎只有讀書人才能參與到這個國家的決策之中。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在當時的明朝,只有科舉制才能當官,只有當官才能制定政策。於是這就變成了只有讀書人才有機會參與到國家決策之中,尋常老百姓即便有想法,有不滿也只能是乾瞪眼、當個局外人。

而讓人有些無奈的是,這些讀書人崇尚孔孟之道,將道德作為評判標準,這也就導致他們對於許多治國政策的理解出現偏差。最直觀的感受便是明朝稅收,自東林人士得勢以後,明朝商稅不斷減少,稅務負擔不斷轉嫁給農民階級,最終導致明朝末年的大明王朝掘墓人李自成的出現。

東林黨人的治國想法大多數時候只是停留在空談理想的基礎之上,他們比較喜歡做的事不是富國強民,而是富家強東林黨!並且希望朝堂之上一家獨大,朝堂之下百姓遵守道德,追求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然而明朝末年,百姓吃飽都成問題,餬口度日成為了一種奢望,道德在這個時候當不了飯吃!

追求理想的烏托邦團體不應該建立在損害國家利益的基礎之上

後世許多學者認為,東林黨人將正直當成一種商品,以批評作為本錢,販賣他們的聲望。雖然他們的人品無可非議,但他們卻開啟了道德綁架政治的先例,其始作俑者正是顧憲成。

禍害晚明的東林黨到底是如何發展壯大的!(三)

下一篇:東林黨干將李三才。

禍害晚明的東林黨到底是如何發展壯大的!(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