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那些事之27:戴宗传假信乃吴用阴谋诡计

宋江在浔阳楼醉后题反诗,被黄文炳汇报给江州知府蔡德章,在黄文炳的煽动下,蔡知府把宋江定性为反革命罪,打入死囚牢。对如何处理宋江一事上,蔡知府也拿捏不准,拟请示其父当朝太师蔡京,于是他指派戴宗前往东京送信。

水浒那些事之27:戴宗传假信乃吴用阴谋诡计

出差之前,戴宗告诉宋江“哥哥放心,知府差我上京师去,只旬日之间便回。就太师府里使些见识,解救哥哥的事……”,这话显然是骗宋江的,因为后来蔡知府对黄文炳讲戴宗“此人自来不曾到东京”。既然从未到过东京,戴宗对太师府里的人也不可能太熟悉,如何“使些见识”?这只有一种可能:戴宗要把宋江违法犯罪之事告诉铁哥们吴用,请吴用定夺救还是不救。想当初吴用向宋江推荐戴宗的理由是“但有甚事,可教众兄弟知道”。此时戴宗却误导宋江,说自己去东京,使些见识。果然宋江相信了:“望烦弟弟救宋江一命则个”。

戴宗的神行法果然厉害,次日中午就到达梁山。如果按照地理路线讲,戴宗从江州(九江)去东京(开封),不应该经过梁山,那样的话只能是“不走弓弦走弓背”,开始以为这可能是作者的地理知识偏差,才导致戴宗路过梁山,但从后文中晁盖与吴用的对话“倘若不从这里过时,却不误了大事”的提醒,可知从江州到东京除了梁山外还有别的路。戴宗即使以前不清楚水泊梁山,但与宋江交往那么长时间,他应有所耳闻,更何况挚友吴用还在山寨当军师。所以,戴宗此行绝非是《水浒传》作者之误,而是他有意绕道水泊梁山,且专门来向吴用汇报的。

路过一饭店,戴宗想填饱肚子,再询问上梁山之事。未曾想朱贵下手更快,戴宗很快被蒙汗药蒙倒。通过信件、腰牌,朱贵发现这人竟是吴用的挚友戴宗,于是把戴宗送上梁山。吴用听说戴宗来了,“连忙下关迎接”。晁盖一听宋江被捕就急眼了,想立马带兵营救宋江。吴用却说,大哥别急,先让戴宗带一封假信回去,当蔡知府把人押往东京的时候,咱们采取老方法,半路救下宋江,不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吴用此计的本意绝对没有营救宋江的意思,只是安慰晁盖罢了。

接着吴用把萧让、金大坚骗上山,模仿蔡京的笔迹和印章给蔡知府写封假信,信的末尾盖上了“翰林学士”的印章。正如事后吴用自己所言,如何父书与儿子却使个讳字图书,违背基本的常识?他如此做的目的就是故意让蔡德章识出破绽,早点杀掉宋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宋江犯事后,日后极有可能上梁山,凭宋江的江湖威望,吴用难以控制住局面。为了个人的利益,他连好友戴宗的死活都顾不得了。

水浒那些事之27:戴宗传假信乃吴用阴谋诡计

所以当戴宗离开梁山后,吴用才故作后悔地说要出事了。他装作弥补过失,向晁盖献计,动员晁盖等好汉乔装打扮连夜行动救宋江。其实吴用心里清楚,晁盖他们还没有到江州,宋江、戴宗的人头就会落地的。果然,黄文炳发现了破绽,怂恿蔡知府立斩二人。怎奈节外生枝,管案子的黄孔目和戴宗关系较铁,他有意拖延时间,一直把行刑日期拖了五天。也就是这五天,才给了晁盖等人一次难得的营救机会。否则,晁盖等人只能到江州“公费旅游”一趟,恐怕连宋江的尸体都找不着。

行刑那天,“宋江只把脚来跌”“戴宗低了头直叹气”。可见,晁盖等人事先没有与李逵取得联系,宋江当然也不知道劫法场的行动计划。正要行刑,黑旋风李逵蓦地从茶坊楼跳下杀死刽子手,晁盖等人急忙趁乱于虎口中救下宋江。此时的晁盖好像没有撤退预案,只让大家跟着李逵走。估计当初吴用根本没有料到宋江能坚持到当天,故此也未制定什么撤退计划。这可以从花荣提出的疑问中看出,花荣责备“哥哥,你教众人只顾跟这李大哥走,如今来到这里,前面又是大江拦截住,断头路了,却又没一只船接应,倘或城中官军赶杀出来,却怎生迎敌?”有人提出,吴用设下此计,是希望官兵把晁盖等人也一网打尽,他好当一把手,这不符合逻辑,吴用当时根本没有料到黄孔目拖延行刑时间。假如宋江与戴宗早被处死,乔装打扮的晁盖众英雄仍会全身而回,吴用篡权之梦岂不是落空了?

水浒那些事之27:戴宗传假信乃吴用阴谋诡计

至于那封假信引起的风波,如果宋江秋后算账,吴用完全可以解释说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考虑不周而已,于轻描淡写之中,掩盖住当初的险恶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