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賀知章的名篇得廣泛流傳,精華在「對比」,精析!

在唐朝的詩人中,如果要推一位人生贏家,非賀知章莫屬!相比李白莫名其妙參加叛軍而被投入監獄的倒黴經歷,以及杜甫窮困潦倒有上頓沒下頓的苦難日子,賀知章實在是太有成就感了!

賀知章從小勤奮好學,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這份榮譽,讓他官位亨通,步步高昇,最後坐上了太子的老師這把椅子。賀知章教學有方,很受皇帝器重,太子敬重,等到他86歲告老還鄉之際,皇帝專程賜給他一個鑑湖來養生,並且還親自率領太子和百官,在長安城東門外給他送行。

《回鄉偶書》︱賀知章的名篇得廣泛流傳,精華在“對比”,精析!

這份榮耀和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夠享受到的。這才是真正的“榮歸故里”。本以為自己回到家鄉也有鮮花和掌聲相迎,結果賀知章被當頭一棒,打得抑鬱至極,不久之後,也就撒手人寰了。

今天要講的這首,就是賀知章回鄉踏上故土的小感慨——《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賀知章的名篇得廣泛流傳,精華在“對比”,精析!

“少小離家老大回”

賀知章離開家鄉的時候,年僅36歲,堪稱“少小”。而等到他再回家鄉,卻已經是86歲的高齡了,也算作是老大。這個“老大”可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團隊中的大哥,而是指“年紀大”。回顧人生路,賀知章真正是年輕時候離開年紀大了才回來。

“鄉音無改鬢毛衰”

從36歲到86歲,與故鄉一別就是五十年。五十年的風霜雨雪,讓賀知章的頭髮掉了不少。“鬢毛”是指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髮,“衰”是減少的意思。雖然歲月改變了賀知章的容顏,但口音卻沒有改變,一如五十年前。賀知章踏上故里,心中便在思量:故鄉人聽到我這一口標準的家鄉話,還能不能認出我來呢?

《回鄉偶書》︱賀知章的名篇得廣泛流傳,精華在“對比”,精析!

“兒童相見不相識”

就這麼一路期待一路走,到了村門口,賀知章便遇見了幾個穿著肚兜,扎著羊角辮的小屁孩。見到,陌生人,孩子天生地感到好奇,於是一路尾隨。見此狀,賀知章童心未泯,想逗逗孩子,於是招呼:“過來,給你們糖吃!”

“笑問客從何處來”

因為是在自家的地盤上,孩子們也不怯生,嘻嘻哈哈圍聚過來,有一個膽肥的於是問了一句:“你是誰?是哪來的客人吶?你要找誰?”

孩子的話一出,頓時給了賀知章一盆冷水,澆滅了他剛剛踏上故土的期待:我哪裡是什麼客人?土生土長,如今年紀大了,估計家鄉人沒一個認識我了!

賀知章心情低落,據說不久之後,便抑鬱而亡了!

《回鄉偶書》︱賀知章的名篇得廣泛流傳,精華在“對比”,精析!

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之所以被這麼廣為流傳,妙在“對比”手法的使用上。你看,“少小”對比“老大”;“鄉音未改”對比“鬢毛衰”;“兒童”對比“老頭”;“孩子樂呵呵的心情”對比“賀知章失落的心情”;“官場德高望重的那麼多年”對比“此時無人相識的落寞”,在對比中,不露痕跡地讓人領會到賀知章內心的傷感。

弱弱地問一句:時間都去哪了?

《回鄉偶書》︱賀知章的名篇得廣泛流傳,精華在“對比”,精析!


(家有牛娃,一起輕鬆學古詩!歡迎訂閱頭條號“牛娃學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