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十字街「老商圈」已經舉步維艱 接下來該如何轉身怎麼走下去

“要買東西,去十字街!”這句話要是放在十年前,幾乎是桂林人出門逛街的指南針。但如今,十字街的商業生態對桂林人的吸引力驟降,傳統實體零售業的日漸式微和消費品類的單一陳舊,使得市民的消費體驗已經很長時間得不到升級,更多商圈的誕生也讓紅火的十字街風光不再。

作為桂林歷史最悠久的核心商圈,十字街何去何從?

1

商場矩陣已被打破

桂林人印象中的十字街商圈,以十字街為中心,南起百貨大樓,北止桂林電影院,西到解放西路,東到王城商廈,曾是桂林最紅火的零售業聚集地。

首先扛起商業大旗的是眾多大型商場。進入21世紀以後,桂林的微笑堂、夢之島等新貴與百貨大樓、王城商廈等老商業體組成了十字街商圈的百貨商場“矩陣”。那時,桂林人逛街的主要路線就是流動於這些商場,也帶火了商場之間的其他零售門店。

市民黃小姐說:“以往逛街,先從微笑堂一路逛到百貨大樓,再反向從百貨大樓逛到夢之島,再回到十字街,基本想買的衣服、包、鞋子都買齊了。”

但時至今日,黃小姐的逛街座標只還剩下微笑堂商廈一站。她的印象中,百貨大樓和王城商廈主要還是靠老客戶和中低端策略,進入桂林10年的夢之島百貨已經落寞多時。

記者昨日來到夢之島,原本主打中高端的商場一樓已經全部變成特賣場,四樓已經暫停營業,商場一側還貼出了調整升級的海報。作為廣西知名連鎖百貨商場品牌的夢之島,業界認為其正在進行戰略調整。今年8月,柳州夢之島奧特萊斯店已經閉店,撤出了柳州。

近年來,不僅是廣西,全國其他地區百貨公司閉店、調整的新聞屢見報端,實體零售業頹勢難掩。業內人士分析,在電商勢頭兇猛的大環境下,租金和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商圈地理位置優勢不再,單純的購物業態,自身管理落後等因素疊加,百貨公司步履維艱,促使百貨公司調整步伐進行轉型。

除了夢之島之外,中山中路的另兩處桂林人原本很愛去的購物場所——— 八桂大廈和小香港也舉步維艱。這些傳統的百貨業態更新不如電商快,購物方式也略顯陳舊,難以和社交化、休閒娛樂化、體驗式的綜合體拼爭。

桂林十字街“老商圈”已經舉步維艱 接下來該如何轉身怎麼走下去

十字街旁一家大型超市正在清倉。

2

零售業態步履維艱

以往的十字街有“街”可逛,除了商場多,還在於商圈豐富的零售業態。

十字街,由中山路與解放路兩條街道相交成十字而得名,發展成桂林延續千百年的城區中心。查考桂林城市發展變遷歷史,可看出十字街在唐代就顯出雛形,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衣、食、購、玩等各種形態齊聚,終而形成繁華商業區。

如今,走上十字街街頭,已難以找到購物消費的衝動。市民小徐就住在府後裡,從小在市中心長大。“這麼近我都很少去逛街了,感覺買不到什麼想要的東西。”從小徐所在的府後裡出發步行前往十字街,不出5分鐘就到微笑堂,但周邊的購物場所已經對小徐這樣的老桂林沒有什麼吸引力。

以微笑堂為參照物,東側文化大廈、北側南方大廈、對向的大世界全都是手機和電信行業賣場,基本沒有別的業態。“有外地來的朋友跟我開玩笑,不論從十字街地下過街通道哪個出口出來,眼前都是賣手機的,難怪會迷路。”小徐說。現在,很多年輕人給十字街起了新的名字——— 手機一條街、奶茶街(指工人文化宮內)等等。

前幾年還在十字街有一席之地的超市、專賣店、便利店都已基本絕跡。在整個十字街片區走上一圈,除了手機專賣店之外,只有幾家眼鏡、衣鞋、首飾零售商佔據一些店面,很難形成濃厚的購物氛圍。

曾在十字街經營多年的商戶張先生說,他在十字街賣過衣服,開過酸店,也經營過電器,不過這些零售店都沒辦法支撐下來。“十字街的房租很貴,一家小店的營業額扣除房租、人工,幾乎沒有太多利潤了。”最終,張先生離開了打拼多年的十字街。

3

從香餑餑到燙手山芋

電商和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擠佔了實體零售行業的空間,原本紅火的十字街旺鋪也從香餑餑成了燙手山芋。

去年年中,身處十字街核心位置的南方大廈招租,原本的電信行業從這裡退場。但令業界沒想到的是,這裡竟長時間無人接盤。後來不僅是在媒體上做廣告,還在門前拉起巨大橫幅,增加招租效果。最終,南方大廈沒有迎來期待中的業態重新佈局,一樓仍由一家電信企業租下。

這只是附近商鋪流轉的縮影。由於十字街處於市中心的核心位置,所以租金一直是桂林最高的地段之一,一些鋪面的每月租金可達到1000元每平米。以往,這裡的高人流量和高消費人群眾多,銷售額和利潤都還相當可觀,所以有轉讓的門面出現,一定有人來“搶”著接盤。

但如今,經營者都意識到十字街門面的高租金已難以帶來高回報,一些接盤者陷入了困局。華老闆前段時間在十字街盤下了一個門面,轉讓費用5萬元,他準備主打宵夜市場,沒想到僅支撐了3個月就掛出了轉讓牌。“確實沒什麼生意,打算轉出去,但人家一瞭解,這裡租金蠻高,做過傢俱、珠寶、奶茶、宵夜,都沒有成功的。”洽談者因此打了退堂鼓。

與這裡的情況類似,本地的房地產中介透露,十字街商業圈內的八桂大廈、小香港、文化宮、社公巷等地段有不少門面待租或是轉手,這也反映了傳統實體零售業在十字街片區的微妙處境。

4

該如何獲得新機遇

隨著桂林城市的發展,讓十字街重回“百店百貨”的時代已不現實。那麼,未來的十字街商圈會是什麼樣子呢?

如今,桂林的商業圈已經大變樣,隨著高新萬達廣場、疊彩萬達廣場、萬福廣場、花生唐、彰泰天街等商業綜合體的開業,桂林人逛街購物多了很多去處,在建的華潤萬象城、吾悅廣場等,都是以新零售為主的城市綜合體。

而就十字街的地理條件和位置來看,短時間內發展商業綜合體已不具備條件。而在以王城片區為中心的歷史文化休閒旅遊中部商圈,不僅有東西巷的成熟商業形態,也有旅遊人口帶來的大流量資源。

從十字街本身的商業形態來看,也正在為適應市場需要而進化。在十字街商業區內,一些裝修獨特的電子產品體驗店、化妝體驗店都改變了以往大賣場的形式,轉而為顧客提供場景式的購物服務。一位經營者告訴記者:“既讓顧客享受電商價格般的優惠,又提供心理+物質雙重感受的場景化零售,這和以前十字街‘爛大街’的傳統零售有著本質的不同。”

不過,目前十字街較為單一、陳舊的零售體都還普遍存在,無法完成自我更新換代。業內人士認為,從全國的傳統市中心商業圈改造來看,無非是進行商業化或歷史文化類的重建,另一條路子就是等待新的商業資本進入,改變業界形態。

比如,作為電商龍頭的阿里巴巴加速轉型線下,已經在全國相繼投資了銀泰、聯華超市、高鑫零售等零售巨頭,“貓狗之戰”的京東更是揚言要在5年之內開100萬家便利店。確實,隨著消費模式的不斷革新,消費習慣和消費場景的升級,以“新零售”為主的體驗式消費模式更加依賴於實體店面。作為桂林商業代表的十字街商圈,或許能得到市民的重新審視。十字街這個老“街坊”,也能重新將消費者的目光吸引至實體商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