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三省,三种文化共荣的小镇,“朝秦暮楚”源于此地

在中国,版图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处,但有一个地方却与众不同,因为独有此地设有三省基层政府,三省共同管辖,这就是荆紫关镇,一个横跨豫、鄂、陕三省、丹江穿境而过的千年古镇。

一脚踏三省,三种文化共荣的小镇,“朝秦暮楚”源于此地

荆紫关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04年,楚王派太子荆镇守此地,于是此地取名“荆子口”,公元684年,武则天巡视国土途经此地,目前此地仍保留有武则天歇息的梳洗楼。在千年岁月中,古镇多次更名,直至民国初年,因荆花为紫色象征吉祥之意,定名荆紫关。

古时,丹江与古道在这里构筑起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使得荆紫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的丹阳之战就发生在此地,秦楚打得不分胜负,早上,荆紫关属于秦国,到了晚上就被楚军抢走了,于是就有了“朝秦暮楚”这个成语。

一脚踏三省,三种文化共荣的小镇,“朝秦暮楚”源于此地

不仅战略价值高,荆紫关自古还是交通要塞、商业重镇,在历史上与运河、蜀栈并称的我国南北三大通道。唐朝末期,藩镇割据阻断了淮河和汴河的漕运,政府和商人只得依靠丹江航运,位于丹江流域的荆紫关镇一跃成为商业重镇。明清时期的荆紫关更是达到历史巅峰,“康衢数里,巨室千家,码头上百艇接樯”,被人称作“小上海”。

步入近代,铁路的崛起,航运的没落,荆紫关也开始走下坡路。建国后的丹江口水库更是多次决堤发大水,荆紫关屡屡遭殃,昔日的商业重镇变得凋零败落,直到2006年修好防洪大堤,百姓的生活才彻底稳定下来,此时政府也开始重新规划荆紫关,开发旅游资源。

一脚踏三省,三种文化共荣的小镇,“朝秦暮楚”源于此地

漫漫历史遗留下的古迹自是多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明清一条街”,长街最早建于唐代,明清达到鼎盛。该街全长五华里,街道两旁存有3700多间清代建筑,走在长街上,你才能感受到昔日这里有多么繁华,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山陕会馆;江西商人集资建造的万寿宫;船商们组建的平浪宫;河南会馆、城隍庙等等。

古街现今还保存有刘家大院、陈家大院等富商住宅,2001年,“明清一条街”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阮氏三雄》、《包公》、《汉魂》、《内乡县衙》等影视作品先后在这里拍摄。

一脚踏三省,三种文化共荣的小镇,“朝秦暮楚”源于此地

在古镇对岸,有一条长不足百米、宽不过十几米的白浪街,没错,就是贾平凹散文《白浪街》中的那条街,属豫、鄂、陕三省的交界点,也是“一脚踏三省”之地。在街中央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三省界碑,三省以此石为界,朝西一面归陕西管、朝东北一面归河南管、朝东南一面归湖北管,踩在上面,可以体验“脚踏三省、气吞九州”的豪迈。

仔细想想一脚跨三省还挺有趣,文化和习俗的碰撞每天都在这座古镇上演。在荆紫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喝胡辣汤,你的邻居吃的是三合汤或者羊肉泡馍;你听豫剧,你的邻居哼的是秦腔或者汉剧;你睡在床上,头在河南,脚却在陕西或者湖北。你有去过荆紫关吗?关于这个地跨三省的古镇,你有什么要分享的吗?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