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敗走保險路線圖:十年生死兩茫茫

前言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亦變。

海航系與新光海航人壽的最後一絲聯繫還是斷了。

10月10日,銀保監會一紙股東變更批覆通知,撕下了新光海航人壽“海航系“的標籤,也成全了海航欲遮還羞且早已顯露的退出心。

自2008年新光海航的成立,到2018年海航的退出,風雨十年。這家曾以併購聞名的萬億級企業,先後以百億級計量單位的資金押注保險板塊:

新光海航、民安財險、華安保險、渤海人壽,甚至保險中介,域外大型保險公司參股或收購均有涉獵之舉。

遺憾的是,那些年展現出的保險野心,在集齊產、壽、代理、經紀等保險牌照後,始終未能結出巴菲特式、MT式甚至南粵險企三兄弟式的“理想”之花。

如今大環境及公司內部的激烈變化、風刀雨銼,保險已非介入時的保險,海航也不再是那個海航。

這可能也註定了海航保險板塊的宿命。

01

廣撒網,謀求保險多牌照

誰曾想,偏於一隅,傳統航空業起家的海航集團,一度與萬達、復星、安邦並稱海外併購四大天王,且成為國內知名資本系族。

如同所有資本系族,重金佈局金融領域是繞不過去的。在涉及銀行、證券、期貨、基金、互聯網金融等多領域後,海航金融以保險、租賃等為大。

佈局保險甚至可以追溯至本世紀之初:

2000年,海航集團旗下企業投資的海南通匯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500萬元;

2003年,投資的揚子江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立,並宣稱要依託民航背景優勢,力圖在航空、機場、物流、再保險等方面創造中國保險經紀公司的新品牌。

僅擁有無甚江湖地位的保險中介牌照,顯然無法匹配海航之心。海航之保險版圖的真正崛起還要等到中國保險市場的第三波擴容潮,先後發力壽險、財險牌照。

2007年,海航資本正式創立。這一年,其與正急於進入大陸市場的臺灣新光人壽一拍即合,達成合作協議,共同籌建一家中外合資人壽保險公司。2008年9月,新光海航人壽成立,註冊資本5億元,雙方各持股50%,海航如願拿下壽險牌照。

2010年,民安財險100%股權掛牌轉讓,以海航集團旗下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牽頭的六家企業,以15.41億元的價格受讓其全部股權,成為實際控制人,拿下財險牌照。

一紙保險牌照萬金難求的時代,海航之所以可再度拿下民安財險之股權原因,是基於“同一機構不能同時控股兩家相同性質的保險公司”的規定。那時的太平財險、民安財險皆屬於太平集團。

此後這項規定,也成為海航相繼退出新光海航、民安的硬性規定。

擁有一壽一財的海航集團,2011年再度參股李光榮之華安財險。

2011年1月,華安財險增資擴股之際,海航系又參與到其中,其麾下兩家公司海航資本控股及海航酒店控股分別出資1.75億元及1億元,合計持股19.64%,成為華安財險第二大股東。

與此同時,外資險企在中國水土不服、虧損嚴重、股東間隙的種種不順暢中,加之新光海航業績的連年不見起色,和可遇不可求的中國壽險保費盛宴時代,讓海航打定“做自己能夠控制的保險公司”,即有了後來的渤海人壽。

2013年,渤海人壽獲批籌建,聞安民、汪軍、謝志軍、馬昕等班子成員多來自新光海航人壽,其中深意昭然若揭。

2015年,海航集團浮出水面,渤海人壽註冊資本金由8億元增至58億。其中,渤海金控持有渤海人壽11.6億股,佔總股本20%,成為渤海人壽第一大股東。

那是知名資本系族身影不斷遊過,大鱷與保險傳說不斷的時代。

奈何無論是民安財險還是新光海航之業績均不忍睹,這也註定了這兩家海航最早控股的險企的命運。

02

戰略轉,連棄新光海航與民安

渤海人壽的成立,預示了新光海航的命運。

這家曾經主打強大股東背景的險企,淪為棄子。面對尷尬的業績、長期停滯不前的業務與不得不考量的監管政策規定,新光海航人壽的結局早已註定。

海航敗走保險路線圖:十年生死兩茫茫

此後,新光海航人壽也上演了一場“增資—延遲—撤回”的戲碼。

2012年,原本依據董事會決議,新光人壽和海航集團應於2012年7月31日前按比例向新光海航合計注資5億元,但已萌生退意的海航卻“消失”在增資事宜中。

2013年,新光海航人壽年報顯示,“股東增資未如期到位”。

2014年,在新光海航人壽年報中,暫收增資款一欄出現2.5億元。但這筆款項僅來自於臺灣新光人壽,海航的注資並未出現。

2016年3月,新光人壽又將向新光海航增資的款項收回。

這一過程中,僅見新光人壽出資,海航之心皆知。也有媒體報道,股東雙方進退博弈之趣聞,臺資股東頗是光火。

期間,由於償付能力不足問題,新光海航人壽被原保監會兩度下發監管函,且在2015年11月被停止展開新業務。

2016年9月,海航集團欲全部出清新光海航股權,其中36%的股權擬轉讓給柏林資管,14%的股權轉讓給深圳光匯石油集團。但這一股權轉讓遲遲沒有得到監管的批准。

直至2018年10月,一紙新光海航的股東變更書,也結束了海航與新光海航的關聯。

對於民安財險,海航也是採取轉讓股權的辦法退出股東名單。

這家老牌的財險公司,前身是香港民安保險,是比華安財險還資深的保險機構。奈何經營情況一直不盡如人意,常年遊走在虧損邊緣。自2009年以來,除2012、2013、2017三年實現盈利外,其他6年皆虧損。

壽險另起爐灶時,海航的財險版圖也開始重新規劃。

2015年11月,民安財險大部分原始股東退出,被整體轉讓給了盧志強的泛海系領銜的接盤方。其中,海航系的20%股權也轉讓給了泛海系。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海航牽頭收購民安保險100%股權時,總對價15.4億元;2015年轉讓時,總對價變為35億元,翻了一番。

03

換目標,獨寵渤海人壽與押注華安財險

拋棄了新光海航人壽、民安財險後,海航的目標險企鎖定在渤海人壽與華安財險上。

自2014年年底渤海人壽成立至2016年年底,2年時間內海航系已大手筆增資渤海人壽,註冊資本金從8億元增至130億元。這與當時參股新光海航人壽的2.5億元,天壤之別。

2015年10月,渤海人壽獲得50億元增資。其中,渤海租賃注資11.6億元,佔增資後總股本的20%,為第一大股東。

其中,持股渤海人壽11.33%的寧波君安物產,也曾出現在海航集團旗下的民安財險股東名單中。

2016年11月,渤海人壽註冊資本變更為130 億元。其中,渤海金控仍持有渤海人壽20%股權,繼續坐鎮第一大股東位置。

對於曾經持股的兩家壽險公司,海航選擇退出新光海航人壽,獨寵渤海人壽更是從業績表現出發。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1月,渤海租賃還曾發佈公告稱,計劃對渤海人壽增資到200億元。如增資成功,在資本金排位上渤海人壽將躍居前10,渤海人壽也能更快開展業務,構建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團的戰略規劃。

財險方面,海航也計劃大手筆注資華安財險。

相對於民安財險來看,華安財險的業績基礎更加穩固。這似乎也成為海航選擇華安的重要原因。

海航敗走保險路線圖:十年生死兩茫茫

自2011年海航以增資方式入股華安財險之後,又陸續通過數家公司以受讓或增資方式謀求擴大其持股比例計劃。

2015年5月,海航投資擬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不超過52.24億元,其中23億元用於收購華安財險19.643%股權,其中包括海航資本持有的12.5%的股權和海航酒店控股持有的7.143%的股權。

然而,此次增資遇阻頗多,兩年三次延期的定增最終讓海航的增持計劃告吹。

04

敗走局,渤海人壽生不逢時,海外突圍無望

在保險版圖的佈局上,海航似乎從未一帆風順。

捨棄新光海航人壽與民安財險的海航集團,在渤海人壽與華安財險上猛下功夫,然時勢卻跟海航“開起了玩笑”。

海航敗走保險路線圖:十年生死兩茫茫

2017年,壽險行業迎來史上最強監管風暴,保險在迴歸保障的路上,也宣告了資產驅動負債型發展模式終結。渤海人壽保費幾倍的增速成為歷史,2017年,其規模保費在行業轉型大背景下,也降至85.05億元,同比下降54.1%。

這一年10月,原保監會對渤海人壽開出了一張監管函,細數其“十宗罪”:

渤海人壽在股東股權、股東大會運作、董事會運作、監事會運作、經營管理層運作、關聯交易管理、信息披露、發展規劃、內部審計以及考核激勵等方面存在問題,責令其自監管函下發之日起六個月內,禁止直接或間接與海航集團及其關聯方開展下列交易:

1.提供借款或其他形式的財務資助;

2.除存量關聯交易的終止行為(如到期、贖回、轉讓等)以外,開展資金運用類關聯交易(包括現有金融產品的續期,以及已經簽署協議但未實際支付的交易)。

2018年前8月,渤海人壽規模保費37.07億元,同比下降50.1%,行業排名50。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原定增持渤海人壽至200億的計劃暗淡,如今仍然停留在130億元的水平。

當然,渤海人壽的“夢碎”,還表現在其人事的動盪。

2016年12月,在渤海人壽第一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總經理聞安民被免去總經理一職。這位擁有30多年保險經驗的海航系元老,在接連失去渤海人壽總經理、董事等職務後,於2017年中,接到了另一份任職——渤海金控副董事長,但這也引起了外界對海航系險企高層變動的系列猜測。

而在聞安民去職渤海人壽 總經理一職空缺一年。2018年7月,渤海人壽迎來了新任總經理馬昕。此前,馬昕為渤海人壽副總經理。

再看財險方面,華安財險也並不是那麼平靜。

海航在經歷增持華安財險告吹後,不得不放棄華安財險的主導權。而此時,一向被海航青睞的華安財險也“出事了”。

2018年4月,上市公司精達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光榮因涉嫌行賄罪,被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檢察院批捕。而李光榮正是華安財險的董事長,此前也在渤海信託擔任董事長職務。

當財險、壽險皆步履維艱之際,海航又將目光轉向了海外。

2017年9月,有媒體報道稱,海航接洽了總部位於慕尼黑的安聯,希望收購多數股權成為其主要股東。但作為世界級的保險巨頭,安聯保險還是拒絕了這一請求。

連吃閉門羹的海航集團,以重金佈局保險,多不順。

如今大環境及公司內部的激烈變化、風刀雨銼中,保險已經不再是那個保險,海航也已經不再是那個海航。

普羅旺斯後的物是人非,及集團“投資戰略存嚴重失誤”、“全世界20個行業,我們幹了12個,投資沒有這麼幹的”、“團隊對形勢、問題嚴重性估計不足,沒有及時調整,當發現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的嚴苛批評後,是否也註定了保險板塊的宿命?

海航的境況或許是所有生不逢時的大資本系族險企之命運。

今日保 現已入駐

百家號 | 雪球 | 今日頭條 | 企鵝號

新浪微博 | 新浪看點 | 東方財富網

UC大魚 | 網易新聞 | 一點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