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探索 “双高”基地建设促增产增收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崔明明)万亩土地连片种植甘蔗、基地全部种植优良品种、全程机械化“一条龙”式服务、亩产甘蔗7.5吨以上、每亩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这是记者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黄安“双高”(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了解到的。

“建设‘双高’基地以前,农民的土地非常分散,一户农民的土地分散在二三十处的情况非常普遍,就算买来机械化设备也无法使用,更别提规模化发展了。这也是我最头疼的事情。”凤凰镇黄安村村长余云开说。

余云开介绍,2015年他和同村的9位农民自愿发起创建了甘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村耕地进行摸底裁断、逐户丈量、张榜公示,并由合作社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最终全村耕地由2741小块并成72大块,实现了整村推进的目标。

土地平整和“小块并大块”为基地实现经营规模化等夯实了基础。在以余云开为骨干的合作社的引领下,基地提出了“七分种植三分管理”的理念,将工作重点放在种植上。目前基地全部采用了1.5-1.8米行距种植,实现了从种植、中耕施肥、喷药到收割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有效降低了劳动成本。

此外,基地通过推广单芽种植技术、西班牙先进喷溉技术、全程机械化“一条龙”式服务等,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也让合作社获得持续发展的空间。凤凰镇人大主席韦锋业介绍,黄安“双高”基地亩均甘蔗产量已经达到了7.5吨以上,2017/2018榨季进厂量4.24万吨,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18.2万元。

“以前农民对‘双高’基地建设不积极、不认可,我们的基地建好以后,村民收入提高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周边群众看在眼里,建设热情一下子就起来了,都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说到这里,余云开显得非常自豪。

兴宾区区长周廷新表示,“双高”基地的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能力、有资金的农民可以开展规模化经营;有技术的农民可以成为基地聘用工人,取得务工收入;释放出的劳动力则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目前,黄安“双高”糖料蔗基地已经建设成为黄安“蔗野仙踪”产业核心示范区,辐射区域3.03万亩,1286户农民因此获益。

“强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是兴宾区‘双高’基地建设的有益实践”,兴宾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兴宾区每年都会在各个片区分别打造2-3个较高标准的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片区的辐射带动,使更多的群众看到“双高”基地建设的好处,提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兴宾区已建成18个“双高”基地万亩连片示范片,面积达23.66万亩。

据悉,兴宾区全区“双高”基地建设总任务为71.2万亩,截至目前,已落实片区71万亩,开工55.6万亩,完工52.6万亩,已种植甘蔗面积48.28万亩。周廷新表示,兴宾区“双高”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2018年进厂原料蔗达517.46万吨,比上个榨季增加了99.16万吨,增长率达23.71%,成为全国产蔗、产糖第一大县(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