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海合會,6個君主制國家創建的國際組織,擁有全球40%石油財富

海合會,全稱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乃由波斯灣沿岸的六個君主世襲制國家創建。二戰後的阿拉伯國家為尋找一條民族復興之路,展開積極廣泛的探索,其中就包括相互聯合,而波斯灣沿岸國家聯合組成的海合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海合會是以建立集體防禦機制起家的,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東局勢持續動盪的情況下,海灣君主國抱團取暖的表現。當時埃及和以色列關係的正常化猶如原子彈爆炸般震撼了中東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這直接導致阿拉伯聯盟走向分裂。作為世界上創建較早的區域性國際組織,1945年成立的阿拉伯聯盟是維繫阿拉伯世界團結與合作的重要紐帶。然而1977年,時任埃及總統薩達特突然造訪耶路撒冷,向宿敵拋出了橄欖枝。1979年,埃以雙方又在美國白宮簽署了結束戰爭狀態的和平條約。儘管如願以償的收回了被以色列侵佔的西奈半島,但阿盟主導者埃及卻在中東地區人心盡失,前後有多達十七個國家與埃及斷絕外交關係,阿拉伯世界一時間群龍無首。而隨著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蘇聯南下閃擊阿富汗和兩伊戰爭的接連發生,更使得中東局勢走向了持續惡化。所以面對日益複雜和脆弱的地區安全環境,沙特決定聯合海灣君主國,建立全新的集體防禦體系。1981年5月25日,沙特、阿聯酋、阿曼、巴林、卡塔爾和科威特六國的首腦齊聚阿布扎比,宣佈了海灣國家合作委員會的誕生。

圖說海合會,6個君主制國家創建的國際組織,擁有全球40%石油財富

海灣國家合作委員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最高理事會,由各國君主組成。每年11月或12月,他們會輪流在六國首都召開首腦會議。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海合會依託自身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政治輻射力,著力推動阿拉伯世界一體化進程,堪稱中東最成功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而海合會之所以能在中東地區的博弈棋局中脫穎而出,是與其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密不可分的。

首先是以經濟一體化為先導。目前海合會已建成自貿區和關稅同盟,正向海灣共同市場、貨幣和經濟聯盟的方向發展。海合會佔據著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的45%,並控制著全球40%的石油財富,而且其以雄厚資金為後盾,正努力探索著一條以石油為依託的多元化發展道路。2011年海合會六國的貿易順差已達5200億美元。繁榮的經濟在增強海灣各國聯繫的同時,亦維持著君主制的巋然不動。面對日益蔓延的中東亂局,富裕的海灣君主國為保證內部穩定,竟採取了最簡單粗暴的做法——向民眾發錢。如科威特拿出2.3億第納爾,約合8.4億美元,向國民免費發放14個月食品券;而巴林則向每戶居民一次性發放一千第納爾(約三千美元)。正是因為內部的穩定,才使海合會萌生了謀求阿拉伯世界領導地位的雄心壯志。

圖說海合會,6個君主制國家創建的國際組織,擁有全球40%石油財富

其次是強化集體安全機制,維持本地區秩序。海合會目前有一支常設的聯合武裝力量,稱為半島盾牌部隊。該部隊的現役兵員約四萬人,雖然在裝備、情報和後勤等方面比較落後,僅僅能執行類似警察的治安任務,但其對巴林、科威特這樣軍事實力孱弱的海灣君主國來說,仍是維持國家和地區穩定的堅強後盾。2011年巴林局勢陷入動盪後,半島盾牌部隊所屬的一千名沙特士兵和五百名阿聯酋警察,迅速以保護石油、水電及金融設施的名義進駐了巴林。海合會的軍事援助,對這個領土面積還沒有中國香港大、總兵力僅萬人出頭的蕞爾小國來說,絕對是雪中送炭,驚魂未定的哈利法家族得以在風雨飄搖中,繼續著他們家族的世襲制統治。

雖然海合會在阿拉伯地區的政治轉型中扮演了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但其仍存在著諸多隱憂。在經濟層面,海灣各國的資源蘊藏量天差地別,這直接導致具體經濟政策的差異和對立。對沙特、科威特等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來說,以充沛產能維持世界石油價格穩定符合其根本利益;而巴林和阿曼則傾向於控制產量,刺激油價上漲,希望以有限的資源換取最大的報酬。經濟政策的分歧,加之高度相似的經濟結構,已經嚴重拖累了海合會經濟一體化的前進步伐。

圖說海合會,6個君主制國家創建的國際組織,擁有全球40%石油財富

在政治層面,海合會同樣舉步維艱。伊拉克戰爭結束後,海灣地區的權力格局發生改變,長期壓制海灣六國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煙消雲散,沙特則趁機壯大為可與伊朗比肩的中東巨頭。所以希望獲得阿拉伯世界領導權的沙特與一心撲在建設上的阿聯酋、阿曼等國產生分歧。而在對待伊朗的態度上,海合會內部的分歧就更深了。其中卡塔爾就長期奉行實用主義政策,而不以意識形態劃界,所以其希望與伊朗,這個影響海灣地區局勢的重要力量搞好雙邊關係。但這卻犯了沙特的忌諱,並最終導致海合會內部的沙特、巴林和阿聯酋等國與卡塔爾的斷交。現今,動盪的局勢仍困擾著阿拉伯世界的發展,而已現裂痕的海合會也在大國博弈的棋局中,繼續著不斷探索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