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又放歸15匹普氏野馬

新疆又放歸15匹普氏野馬

9月27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向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放歸普氏野馬。 本報記者約提克爾·尼加提攝

本報吉木薩爾9月27日訊記者高娃報道:27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在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放歸15匹普氏野馬。至此,普氏野馬在新疆的野外種群數量達到221匹。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介紹,通過17年的努力,普氏野馬野放試驗現已取得探索性成功,成為西部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亮點,也為我國大型野生動物的放歸和野化提供了有益經驗。截至目前,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野馬種群達411匹,共有16批次110匹野馬放歸自然。

據瞭解,為順利完成本次野馬放歸工作,中心在5月份便已完成了野馬分群工作,將9匹母馬和6匹公馬從原群體中分出,分別組成野放母馬群和野放公馬群,將這兩群馬放入3000畝的半散放區進行半散放訓練,提高它們的野外適應性,並對它們進行了檢疫和驅蟲工作。

馬新平介紹,近幾年野放野馬種群的繁殖成活率達到100%,這意味著野馬的野外適應性和野馬種群的穩定性在不斷增強。此外野馬原棲息地——卡拉麥裡山生態環境不斷修復,也為野放野馬種群繁殖成活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木日扎別克·木哈什介紹,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作為亞洲最大的野馬繁殖基地,繁育的大多數野馬遠離保護者的照料,已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野生種群,使這一瀕臨滅絕、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物種得以被拯救。

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保留著馬的原始基因,曾棲息在從準噶爾盆地到蒙古高原西南部的荒漠草原地帶,是保存馬類動物遺傳多樣性及用於家馬性狀改良和育種的珍稀物種。19世紀80年代,它們被俄羅斯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命名為“普熱瓦爾斯基馬”,簡稱“普氏野馬”。目前,全世界普氏野馬約2000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