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上线“猜画小歌”,智能技术与人们生活越来越近

距离上次人们近距离感受到谷歌AI技术还是在"阿尔法狗"战胜围棋选手李世石的时候,"阿尔法狗"的大胜让人们不禁惊叹智能技术已经如此成熟。7月18日,谷歌发布首款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迅速引爆微信朋友圈。"猜画小歌"来源于Google AI的神经网络驱动,该网络源自囊括超过 5,000 万个手绘素描的数据群。游戏中,用户可以和谷歌的AI组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速写。在每一轮体验中,用户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勾勒出一幅日常用品的图画(比如狗、钟表或鞋子),AI"小歌"则需要在时间结束前猜出图画中的物体。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中科院等共同举办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今年9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举办。大会将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分论坛峰会、特色活动、展示应用、创新大赛四大板块,重点突出"产学研用投"相结合的办会方式。

智能技术概述

中国智能技术是以大数据为支撑,涵盖了模拟、延伸人的思维与智慧等应用方法、工具和技术。智能技术使得智能产品具备了原本只有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的能力,是对推动各行各业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智能技术的常见应用领域包括:机器感知与人机交互、智能信息处理、网络智能与移动计算、智能控制与决策、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

进入21世纪以后,第五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智能+"概念的出现对各个产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智能+"促进了智能技术与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诸如微软、苹果、谷歌、腾讯、阿里等全球知名高科技企业都依托各自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客户聚集能力上的优势,争相进入人工智能产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智能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和连通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促进各行业制造工艺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通过智能技术对行业的渗透,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连接方式都将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谷歌上线“猜画小歌”,智能技术与人们生活越来越近

中国智能技术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智能技术按照技术类型主要分可分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三大核心技术,三种技术在中国各自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最为久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大数据起步于2004年,近年市场得到爆发性发展,而云计算技术则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最为迅猛。

中国智能技术行业发展历程

谷歌上线“猜画小歌”,智能技术与人们生活越来越近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积极入局,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在近几年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据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51.4亿元人民币增至2017年的223.9亿元人民币, 2013年到201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4.5%。沙利文预计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增长至1,538亿元人民币,2018年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5.6%。受益于产业政策的加速实施,技术的不断突破,商业应用的大规模落地,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2013-2022预测

谷歌上线“猜画小歌”,智能技术与人们生活越来越近

来源:fsTEAM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由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次组成。基础层包括底层算法的研究,数据或硬件的提供;技术层专注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应用层集成了人工智能各方面的技术成果,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提供智能化的产品及服务。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分析

谷歌上线“猜画小歌”,智能技术与人们生活越来越近

从商业模式来看,凭借着不同产品及服务之间的技术特点以及不同厂商之间的战略布局等多方因素,当前人工智能行业的变现渠道较为多样化。以头部企业旷视科技为例,旷视科技目前以To B和To G为主,多种模式结合发展,未来或将开拓To C模式。在To B模式方面,其服务的核心行业主要有:金融安全,城市安防,手机AR,商业物联,工业机器人等,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例如,旷视科技在2018年3月与新零售品牌黑口袋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智能零售行业解决方案,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传感网络打通会员体系与大数据,构建线上线下零售服务体系。而在To G模式方面,政府目前是旷视科技最大的客户之一,对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安防领域,这主要是由于图像识别及人脸识别技术在城市治理和公共安全领域里能起到关键作用,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增量。而未来,面向政府也将会是人工智能发展落地的一个新方向。而商汤科技目前主要为企业及政府机构提供计算机识别服务,服务于公安部门、手机厂商、互联网娱乐平台、国家气象、测绘部门、电信运营商等,是一家典型的B2B企业。

中国人工智能重点应用领域分析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可应用于广泛商业化的下游产业较多,如安防、金融、硬件、营销、驾驶、医疗等领域;然而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仍处在逐步完善过程,因此,仅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较为成熟的细分市场之中,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下游产业的大规模应用覆盖。在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逐渐突破瓶颈的市场趋势下,人工智能在生活办公等领域的应用深度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计算机视觉应用领域

谷歌上线“猜画小歌”,智能技术与人们生活越来越近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未来展望

产业链的并购整合继续加速

当前,人工智能行业整体的渗透率并不高,真正的落地到终端应用市场的人工智能服务仍然较少,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行业内参与者众多导致不同技术之间存在隔离性,用户无法通过单个厂商享受到一体化服务的便利。因此,未来人工智能行业内对于产业链的并购整合势必会加速,通过厂商之间服务的整合,行业标准将逐渐清晰。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人工智能作为智能技术市场中的尖端领域,融合了线上与线下渠道,将其应用于广泛的商业化渠道如安防、金融、硬件、营销、驾驶、医疗等领域。线上渠道的发展与数据量、运算力和算法模型的发展,互联网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率所关联,而线下渠道则与国内高新技术型企业的研发水平、宣传力度有关。

同时,其他与人工智能技术密切相关的软硬件设施更新亦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产生联动作用。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例,21世纪后,得益于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全球范围内产生并存储的数据量飞速增加,数据量作为人工智能的燃料和发动机,为深度学习训练计算机视觉技术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截止2017年年底,全球数据量已达20ZB单位级别,预计2020年可达37ZB。巨大规模的数据量,可为计算机视觉算法模型提供充裕的素材,有助于其精准度的快速提升。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一个对下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厂商凭借自身技术更新迭代,充分发挥与不同下游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将有望实现大范围的应用下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