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深圳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已發展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設計之都”、“時尚之城”、“創客之城”、“志願者之城”等美譽。 2018年4月,深圳市榮登“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榜首。2017年,GDP達到22438.39億元。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1980年10月7日,批覆設立經濟特區,廈門先後獲批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2017年,GDP也只有4351.18億元人民幣。

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同樣是經濟特區,享受著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這麼多,是深圳太強,還是廈門太弱?廈門咋就成了“尷尬的特區”?

要問廈門在中國究竟算幾流城市?民間流行的論斷是這樣描述的:" 廈門以一個三流城市的底子,擠進了二流城市的行列,卻總認為自己應該是一流城市,這就是廈門人的痛苦所在。"

80 年代,一個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劃了幾個圈,廈門有幸成為這幾個圈當中的一個。於是昔日的海防前線、邊陲小城一躍而成為中國四大經濟特區之一。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的同時,經濟特區的身份也吊足了廈門人的胃口。然而歷史給廈門的機遇似乎就此“到頭了”,廈門先後幾次在關鍵的節點錯過了發展的機會,在人們的對特區的期待中漸行漸遠。曾經是廈門驕傲的廈華、廈新兩家電子企業,上市公司,如今早已當年之勇,成為一對難兄難弟,正在為保住上市公司的資格苦苦掙扎。

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在我看來,一個城市的發展,是 " 天時 "、" 地利 "、" 人和 " 三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廈門地處東南沿海,毗鄰臺灣,擁有天然良港,在改革開放之初就被列為經濟特區,應該說擁有了一定的 " 天時 " 和 " 地利 ",然而,比起深圳特區所擁有的蛇口開發區、封關管理、深易所等高起點的優勢,廈門特區儘管也有一些機遇,卻都失之交臂。

從全國一盤棋的經濟格局來說,廈門處於環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北中南經濟三極中的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地位尷尬,經濟輻射範圍有限,只能及於本省的閩南、閩西,勉強延伸到江西省,還要和廣東、上海爭奪,而且直到本世紀初,只有一條出省鐵路。因此以廈門的區位條件,充其量只有成為地區性經濟中心的潛力。

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比起 " 龍頭 " 的虛名,這些再加上原有的海港、空港優勢,才是廈門最寶貴的財富和城市競爭的本錢。廈門應該審時度勢,揚長避短,在 " 海西 " 這個歷史性的機遇中有所作為,這樣我們在多年之後,才不會再次抱憾:曾經有一個絕好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

廈門的 " 小 ",曾經讓很多熱愛廈門的人痛心疾首。但是時至今日,以廈門的現實條件,假如沒有重大的政策機遇,廈門要實現爆發式的超常規發展,可能性已是很小。即便如此,我們也大可不必耿耿於懷。城市的規模並不是女人的胸圍,越大越好。法諺有云:小就是好。

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對於廈門,較為現實的定位是:不強求做大,但一定要做強。有一些支柱產業上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某些城市指標位居全國前列;人民安居樂業。事實上,廈門面臨的最現實的威脅,不是做大做小的問題,而是產業空洞化。如果有一天,廈門在 " 金融業、服務業 " 的炒作忽悠下,出現房價飛漲,而實體經濟沒有發展,人民收入低下的情況,這才是最壞的結果。

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然而,為什麼廈門房價這麼高呢?

首先,廈門市住宅土地供應不足。雖然廈門市面積偏小,僅為17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400萬人,但與深圳19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90萬相比,人口密度沒那麼大。但房價直逼深圳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住宅土地供應不足,很多開發商長期拿不到地,導致廈門樓市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房價自然會上漲。

其次,廈門氣候、環境宜居,幸福指數高,適合養老。因此,廈門是一座人口淨流入城市,目前廈門戶籍人口僅為220萬人,近一半的外來人口。這些外來人口對房子的需求,使得廈門樓市供應更為緊張,推動了房價的上漲。

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全福建人的廈門。

廈門雖然GDP是排在全國的40多名,但基本面還是不錯的,人口、產業的競爭力水平也確實不差。一直以來,福州和廈門都是會被大家拿來相提並論的兩座城市,因為它們一個是福建省會城市,一個是福建房價最高配套最高端的城市。福州雖然是福建的省會城市,但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城市建設遠遠不如廈門。

2017年9月,廈門舉辦金磚會議,這場會議讓廈門在知名度和影響躍升了不止一個等級,美麗的海濱夜景、島內清新的紅磚綠瓦、現代化建築掩映在清晨薄霧中,宛如海上蜃樓,讓多少人震撼。多年以來,廈門一直都豔壓福州,福州是不甘心的,但是很明顯的是,政府都把所有最好的公共資源、商業、教育、醫療、交通設施都往島內引。例如全國著名的大學廈門大學就在島內。

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而福州顯然是被大家嫌棄的,福州是個山城,氣候、空氣、景觀都沒有廈門突出,冬天冷夏天熱,所以福建有錢人都不願意把房買在福州,他們只認島內,認廈門資源最稀缺也是最漂亮的地方——廈門島。廈門房價堪比北上深,經濟比廣州差,GDP甚至都排到全國第40多名,房價均價卻超過了廣州,但假設廈門有廣州經濟的水平,那麼我認為,房價比現在翻一倍都有可能。

你想想,中國有哪個城市的市中心,是在一個海島上的?唯有廈門。很多全國的有錢人在三亞鳳凰島上買一套房子,然後一年來住個三五天,都已經心滿意足。更何況,廈門是市中心就在海島上,舒適的氣候、優質的空氣、優越的景觀樣樣都有,這是多麼難得的美好城市啊。

如果你問一個福建人,你為什麼不去福州買房呢?他會非常直接地告訴你:

福建人誰認福州?只有福建哪些窮地方的人,買不起廈門島內的房子,才會想著去福州買房。顯然,未來這一點會越來越明顯,福建人只認廈門,這會讓福州越來越有心無力、難以翻身。這幾年,廈門通過5條跨海大橋,將思明區、湖里區、海滄區、集美區、翔安區連成一片,再加上旁邊泉州、漳州的不斷融合,廈門的海灣型城市輪廓已經成型了。

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廈門有此運氣,一方面是廈門的城運太好了,另一方面是福州的地利真的太不利了,此消彼長。而福州這座城市真的太小了,腹地也小。由於是盆地型城市、中間低四周高,城市擴張非常困難,或者說根本沒有得擴張,所以至今福州的城區面積是270平方公里,遠遠低於同屬于山城的武漢(560平方公里)、重慶(700多平方公里)。

只要福建經濟還向前發展,那麼廈門就將繼續吸收全省的有錢人來買房,“吸血效應”也越來越強,未來留給福州的資源,勢必會越來越少。

現在,你應該知道GDP只有4351億元人民幣的廈門,房價為什麼能位居全國前四的原因了吧!更能理解為何它成了“尷尬的特區”!

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深圳比廈門強?

人們曾經戲言,廈門適合養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廈門只能是適合富人養老。國內許多城市都喊出過 " 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 " 的豪言壯語,有志氣當然是好事,但不管建設什麼樣的城市,最終都是為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只有人民安居樂業,城市的存在才有意義,無論是對於廈門,還是對於其它城市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