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学子:“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最理想的考试心态

深圳中学学子:“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最理想的考试心态

杨烯 深圳中学2018届高三一班毕业生,被北京大学录取。杨烯初中毕业于深圳中学3+2整体实验体系,初三开始接触高中物理竞赛。2017年入选物竞广东省代表队,获北京大学降一本线录取协议。杨烯喜欢听音乐,同时有着广泛的阅读兴趣。

深圳中学学子:“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最理想的考试心态

班主任郭玉竹老师评价

“在波折中前进”总结了杨烯同学在深中的6年成长经历,同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主人,创造自己的奇迹。

杨烯有理想、有抱负,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他在物理竞赛中能后发先至、脱颖而出进入省队,得益于他具有永不言弃的精神和不断超越的勇气。他11月份才回班参加复习备考,第二次阶段考试年级排名327,他没有沮丧,而是理性分析,改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针对薄弱科目,有的放矢,查漏补缺,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取得良好效果,成绩稳步提高,深二模年级排名16。尽管高考发挥不太理想,但642分也是许多人眼里妥妥的高分。

毕业回望

回想凤凰木下读书的六年有太多值得叙述的事情。可当真要我写出一篇文章,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笔比较合适。细细一想:“罢了,从初中入学时开始吧。”

仍记得六年前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满怀着对深中的憧憬的我第一次踏入了西校区的大门。在这里,我遇上了一群最好的同学。

整体体系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同学们很高的学习能力暂且不论,像是有人时不时提出来的奇思妙想就足以让大家思考讨论一个下午。“学生讲坛”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香港之行”更是一次对我们团队协作的考验。初三时的班上“刷题竞赛”,尤其是数学的,强力地促进了我们班的中考备战水平。我感觉这种独立的小集体更像是一个“聚变炉”,同学们更多地是相互促进,迸发的能量足以引发每一个人以很大的速率向着更好的方向蜕变。若是当初没能加入这个集体,难以想象我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说起来令人发笑,初一初二时我的成绩是在整体体系内部是垫底的,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能成为整体的一份子着实让我感到自豪,但是现实的打击又使我失落。回想起来,我确实是因为不好好用功读书才到那种境地,有“不劳而获”的嫌疑。不过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

于是我开始寻找发泄的方法,碰巧初一时提前学习了物理课程,初二时又学习了初中物理联赛的内容(虽然最终没能参加初中物理联赛)。那个时候的主流还是数学竞赛,我就自以为领先别人一步,拿着本物理教材在班上装模作样,可是事实上我连平常的考试都难以从容对付!不过这大概就是我与这门学科的缘分所在吧。

初二第二学期的时候,我有幸能接受吴长江老师的指导开始系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初三时接触了高中物理竞赛,可是到了初三寒假迫于中考的升学压力,我不得不中断高中物理的学习,开始备战中考。这个时候的升学压力迫使我开始认真学习中考内容。在初中阶段后来的几次月考中,我从体系内垫底进步到中上并获得自招资格考入深圳中学高中部。

初中的三年里无数次听说了深中学生的丰富课余生活,无数次听说了社团之多、学生活动之多,更是无数次听说了“校园民主”。可惜的是,我一直是个旁观者,高中三年都未能参与其中,这是我高中生活最大的遗憾。不过看着其他同学乐在其中我也感到开心。毕竟,这是深中“最亮丽的风景”之一。

九月

以高中生的身份踏入东校区校园的我遇上了一群新同学。最初我没有分到当时的竞赛班上。因为整体学生的傲气,也有要学习竞赛的缘故,在与新同学相处的时候显得比较嚣张,现在回想起来比较后悔那时没能正常地与同学相处。虽然后来反省过很多次,但是已经没法再回到这段时光了。

高一下学期重新分班时我考入了竞赛班。这时我又开始自我感觉良好,竞赛与高考课程都渐渐松懈了起来。没有付出自然没有收获。高一下的高考课程学的很不好,这甚至影响到了高三的高考备战(化学生物两科受影响最大)。竞赛也没有获得一个好成绩,33届联赛中只获得了一个省二等奖,而且在其中名次不靠前。这其实是个不小的打击,通常来说在广东的高中联赛中第一年省二第二年就无缘省队了。

高二上学期时我陷入了一个迷茫期,知道竞赛要坚持下去但是感觉有种看不清前方的感觉,同时我没参加任何学生组织,也没法全心全意地学习高考课程。没法停课准备竞赛的情况下正常的文化课还是免不了的。受某部漫画影响,我认同这样一个说法:不仅要准备能一击制敌,更要准备第一击失效后立刻能补上的第二击。当时我寻思着竞赛不行还有高考,于是要求自己上课认真听课,同时准时完成作业。这时我依旧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用于竞赛的学习上,虽然当时没有什么期望但是还是要坚持下去。

深圳中学学子:“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最理想的考试心态

与涂道广老师的合照(竞赛教练)

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有一次在找涂道广老师单独问问题后被留下谈话。在指出我竞赛学习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后,对我说:“你要认真准备复赛,能稳拿一个省一,说不定还有机会进省队。”是啊,还有机会进省队,为什么不博一下呢?在这次谈话后我将学习重心压在了竞赛上,少了先前的迷茫,更多的是为了心中那种看似难以实现的目标而奋斗。或许是上天眷顾,我在第34届联赛中入选了省代表队。但是我在准备竞赛时的专心程度和投入的时间比起停课准备竞赛的同学来说差距非常大,这种投入上的缺失导致我的自身实力不足,加上决赛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发挥失常,最终只获得铜牌。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涂老师和吴老师在物理学科上对我的指导与帮助!

深圳中学学子:“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最理想的考试心态

与物理竞赛的同学们合照

回归高三已是11月初

虽然已经获得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降分协议。但是抱着一丝“裸分”的幻想,依旧认真准备高考。

高三的生活确实是高中三年最让人难忘的。从西校区清晨的绚丽朝霞、傍晚公园跑步时的鸟鸣,到同学们面对升学压力时仍能爆发出的愉快笑声。规律的作息让我改掉了喜欢熬夜的毛病,六个不同科目的同时学习也是一种磨砺。为了同一个目标的努力将原先因不同竞赛而拆散的班级又重新凝聚在了一起。

当整个班都在大步前进时,我身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受到这气氛的鼓舞,从刚回归时的年级三百名开外持续进步到二模时的前二十名。我信心满满地挑战高考,却在这最后一战严重失误,得到一个不理想的成绩。所谓骄兵必败,高考前我确实被模考的成绩冲昏了头脑了,导致考试心态不好。“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最理想的考试心态,可惜自己在高中的最后一场却没能做到这一点。

深圳中学学子:“胜不骄,败不馁”才是最理想的考试心态

与同学在昆仑山脉的合照

总的来说,深圳中学是一个能让优秀者更优秀,能让不优秀者变得与优秀者一样优秀的地方。学校提供的平台足以支撑学生的多维成长,同学们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收获一个充实的三年。

感谢学校提供的机遇与成长环境,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悉心教导,更感谢各位同学三年或者六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