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

建築業信息化是建築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築業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必然要求,對建築業綠色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住建部|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

一、 指導思想

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推進信息化發展相關精神,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及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等相關要求,實施《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增強建築業信息化發展能力,優化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環境,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建築業發展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塑造建築業新業態。

二、 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築業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建築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建成一體化行業監管和服務平臺,數據資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和信息化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建築企業及具有關鍵自主知識產權的建築業信息技術企業。

三、 主要任務

(一)企業信息化

建築企業應積極探索“互聯網+”形勢下管理、生產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聯網等技術的創新應用,創新商業模式,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01.勘察設計類企業

推進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深度融合

進一步完善並集成企業運營管理信息系統、生產經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升級換代。深度融合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實現BIM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體化應用,促進企業設計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快BIM普及應用,實現勘察設計技術升級

在工程項目勘察中,推進基於BIM進行數值模擬、空間分析和可視化表達,研究構建支持異構數據和多種採集方式的工程勘察信息數據庫,實現工程勘察信息的有效傳遞和共享。在工程項目策劃、規劃及監測中,集成應用BIM、GIS、物聯網等技術,對相關方案及結果進行模擬分析及可視化展示。在工程項目設計中,普及應用BIM進行設計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擬分析、優化、繪圖、審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視化溝通,提高設計質量。

推廣基於BIM的協同設計,開展多專業間的數據共享和協同,優化設計流程,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研究開發基於BIM的集成設計系統及協同工作系統,實現建築、結構、水暖電等專業的信息集成與共享。

強化企業知識管理,支撐智慧企業建設

研究改進勘察設計信息資源的獲取和表達方式,探索知識管理和發展模式,建立勘察設計知識管理信息系統。不斷開發勘察設計信息資源,完善知識庫,實現知識的共享,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識的價值,支撐智慧企業建設。

02.施工類企業

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滿足企業多層級管理需求的數據中心,可採用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雲等方式。在施工現場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廣泛使用無線網絡及移動終端,實現項目現場與企業管理的互聯互通強化信息安全,完善信息化運維管理體系,保障設施及系統穩定可靠運行。

推進管理信息系統升級換代

普及項目管理信息系統,開展施工階段的BIM基礎應用。有條件的企業應研究BIM應用條件下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協同工作機制,建立基於BIM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推進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並集成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資金管理、勞務管理、物資材料管理等信息系統,實現企業管理與主營業務的信息化。有條件的企業應推進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項目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的深度集成,實現業務財務管理一體化。推動基於移動通訊、互聯網的施工階段多參與方協同工作系統的應用,實現企業與項目其他參與方的信息溝通和數據共享。注重推進企業知識管理信息系統、商業智能和決策支持系統的應用,有條件的企業應探索大數據技術的集成應用,支撐智慧企業建設。

拓展管理信息系統新功能

研究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企業風險管控能力。建立並完善電子商務系統,或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系統,開展物資設備採購和勞務分包,降低成本。開展BIM與物聯網、雲計算、3S等技術在施工過程中的集成應用研究,建立施工現場管理信息系統,創新施工管理模式和手段。

03.工程總承包類企業

優化工程總承包項目信息化管理,提升集成應用水平

進一步優化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組織架構、工作流程及信息流,持續完善項目資源分解結構和編碼體系。深化應用估算、投標報價、費用控制及計劃進度控制等信息系統,逐步建立適應國際工程的估算、報價、費用及進度管控體系。繼續完善商務管理、資金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及電子商務等信息系統,提升成本管理和風險管控水平。利用新技術提升並深化應用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設計管理、採購管理、施工管理、企業管理等信息系統的集成及應用。

探索PPP等工程總承包項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建立相應的管理信息系統。

推進“互聯網+”協同工作模式,實現全過程信息化

研究“互聯網+”環境下的工程總承包項目多參與方協同工作模式,建立並應用基於互聯網的協同工作系統,實現工程項目多參與方之間的高效協同與信息共享。研究制定工程總承包項目基於BIM的多參與方成果交付標準,實現從設計、施工到運行維護階段的數字化交付和全生命期信息共享。

(二)行業監管與服務信息化

積極探索“互聯網+”形勢下建築行業格局和資源整合的新模式,促進建築業行業新業態,支持“互聯網+”形勢下企業創新發展。

01.建築市場監管

深化行業誠信管理信息化

研究建立基於互聯網的建築企業、從業人員基本信息及誠信信息的共享模式與方法。完善行業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企業、從業人員誠信信息和項目信息的集成化信息服務。

加強電子招投標的應用

應用大數據技術識別圍標、串標等不規範行為,保障招投標過程的公正、公平。

推進信息技術在勞務實名制管理中應用

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基於位置的服務(LBS)等技術建立全國建築工人信息管理平臺,並與誠信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對接,實現深層次的勞務人員信息共享。推進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技術在工程現場勞務人員管理中的應用,與工程現場勞務人員安全、職業健康、培訓等信息聯動。

02.工程建設監管

建立完善數字化成果交付體系

建立設計成果數字化交付、審查及存檔系統,推進基於二維圖的、探索基於BIM的數字化成果交付、審查和存檔管理。開展白圖代藍圖和數字化審圖試點、示範工作。完善工程竣工備案管理信息系統,探索基於BIM的工程竣工備案模式。

加強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構建基於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雲計算等技術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模式與機制。建立完善工程項目質量監管信息系統,對工程實體質量和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質量檢測單位的質量行為監管信息進行採集,實現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建築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等信息共享,保障數據可追溯,提高工程質量監管水平。建立完善建築施工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對工程現場人員、機械設備、臨時設施等安全信息進行採集和彙總分析,實現施工企業、人員、項目等安全監管信息互聯共享,提高施工安全監管水平。

推進信息技術在工程現場環境、能耗監測和建築垃圾管理中的應用

研究探索基於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環境、能耗監測模式,探索建立環境、能耗分析的動態監控系統,實現對工程現場空氣、粉塵、用水、用電等的實時監測。建立建築垃圾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項目建築垃圾的申報、識別、計量、跟蹤、結算等數據的實時監控,提升綠色建造水平。

03.重點工程信息化

大力推進BIM、GIS等技術在綜合管廊建設中的應用,建立綜合管廊集成管理信息系統,逐步形成智能化城市綜合管廊運營服務能力。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積極應用BIM、虛擬現實等技術開展規劃、設計,探索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等的運營管理,並示範應用。加快BIM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施工中的應用,推動各參建方共享多維建築信息模型進行工程管理。在“一帶一路”重點工程中應用BIM進行建設,探索雲計算、大數據、GIS等技術的應用。

04.建築產業現代化

加強信息技術在裝配式建築中的應用,推進基於BIM的建築工程設計、生產、運輸、裝配及全生命期管理,促進工業化建造。建立基於BIM、物聯網等技術的雲服務平臺,實現產業鏈各參與方之間在各階段、各環節的協同工作。

05.行業信息共享與服務

研究建立工程建設信息公開系統,為行業和公眾提供地質勘察、環境及能耗監測等信息服務,提高行業公共信息利用水平。建立完善工程項目數字化檔案管理信息系統,轉變檔案管理服務模式,推進可公開的檔案信息共享。

(三)專項信息技術應用

01.大數據技術

研究建立建築業大數據應用框架,統籌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應用系統,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匯聚整合和分析建築企業、項目、從業人員和信用信息等相關大數據,探索大數據在建築業創新應用,推進數據資產管理,充分利用大數據價值。建立安全保障體系,規範大數據採集、傳輸、存儲、應用等各環節安全保障措施。

02.雲計算技術

積極利用雲計算技術改造提升現有電子政務信息系統、企業信息系統及軟硬件資源,降低信息化成本。挖掘雲計算技術在工程建設管理及設施運行監控等方面應用潛力。

03.物聯網技術

結合建築業發展需求,加強低成本、低功耗、智能化傳感器及相關設備的研發,實現物聯網核心芯片、儀器儀表、配套軟件等在建築業的集成應用。開展傳感器、高速移動通訊、無線射頻、近場通訊及二維碼識別等物聯網技術與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研究,開展示範應用。

04.3D打印技術

積極開展建築業3D打印設備及材料的研究。結合BIM技術應用,探索3D打印技術運用於建築部品、構件生產,開展示範應用。

05.智能化技術

開展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設備、手持智能終端設備、智能監測設備、3D掃描等設備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研究,提升施工質量和效率,降低安全風險。探索智能化技術與大數據、移動通訊、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建築業中的集成應用,促進智慧建造和智慧企業發展。

(四)信息化標準

強化建築行業信息化標準頂層設計,繼續完善建築業行業與企業信息化標準體系,結合BIM等新技術應用,重點完善建築工程勘察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期的信息化標準體系,為信息資源共享和深度挖掘奠定基礎。

積極利用雲計算技術改造提升現有電子政務信息系統、企業信息系統及軟硬件資源,降低信息化成本。挖掘雲計算技術在工程建設管理及設施運行監控等方面應用潛力。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推進建築業信息化

各級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本地區“十三五”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目標和措施,加快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信息化推進工作機制,落實信息化建設專項經費保障。探索建立信息化條件下的電子招投標、數字化交付和電子簽章等相關制度。

建立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及專家庫,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建築業信息化創新體系,加強信息技術與建築業結合的專項應用研究、建築業信息化軟科學研究。開展建築業信息化示範工程,根據國家“雙創”工程,開展基於“互聯網+”的建築業信息化創新創業示範。

(二)大力增強建築企業信息化能力

企業應制定企業信息化發展目標及配套管理制度,加強信息化在企業標準化管理中的帶動作用。鼓勵企業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按營業收入一定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設,開闢投融資渠道,保證建設和運行的資金投入。注重引進BIM等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培育精通信息技術和業務的複合型人才,強化各類人員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提高全員信息化應用能力。大型企業要積極探索開發自有平臺,瞄準國際前沿,加強信息化關鍵技術應用攻關,推動行業信息化發展。

(三)強化信息化安全建設

各級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廣大企業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識,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重視數據資產管理,積極開展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工作,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