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语出惊人了?他的话在美国文化土壤上其实很正常

特朗普为什么总和别国对着干?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又语出惊人了?他的发言内容此处可以省略千万字,但是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有些道理是相通的,他说出那样的话,美国人民怎么看?其实这有点像内地企业家和海外企业家两种图书的内容和语境的异同。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财经记者兼第一代财经作家,本栏目财经科技新知主持人陆新之撰写与策划过多本财经图书,同时作为多家著名出版机构的顾问,又是十几年的财经图书栏目制榜人,他根据第一手经验,提出中外企业家类图书有两个比较大的分别。

特朗普又语出惊人了?他的话在美国文化土壤上其实很正常

硬说一个人怎么怎么不好,他就没好的地方吗?谁信!

第一,海外的一些企业家类图书更加丰富立体。例如写扎克伯格的图书《facebook效应》,它里面就很生动丰满地写了扎克伯格的另一面——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坏小子,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比较低级趣味、做事鲁莽,甚至有一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太符合的东西,或者说写的他好像是大家都不太喜欢的一个人。最后这本书还被包装拍成了电影《社交网络》。它的内容是否属实是另一说,单就是类似它这种人性化写法在国内就很难看到。

特朗普又语出惊人了?他的话在美国文化土壤上其实很正常

当然国内也有图书写企业家怎么坏怎么不好的,但是它的说法也很单向,比如写一个企业家不好就很粗线条地表达他就是好大喜功,花心好色,不一棒子打死,也好像是这可以全部抵消他的商业经营上的所为,也就是国内大多数企业家图书还是在用同一种方式写他的好或不好,这样就变的很片面、很孤立,甚至很乏味很无聊。

扎克伯克很成功,但更可贵的是美国人觉得他的坏很正常

企业家是人不是神也不是恶魔,有成功、有不那么好的习惯和毛病,所以不要一味叫好唱高调,像是一种特意画好妆容,端着的伪装造作,也不要一味抹黑,像是竞争对手买的水军对其明下黑手。在这方面海外版的企业家类图书就比较立体丰满,这和它的社会文化、商业文化有关系。

特朗普又语出惊人了?他的话在美国文化土壤上其实很正常

它的文化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被允许的。比如还是《facebook效应》那本书,它从一个相对负面的角度观察扎克伯克,如果这本书在国内,估计还没出版就会有公关公司找来施加压力,即便是它出版后可能作者还得吃官司,因为它里面有很多东西,确实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证据,但它在美国的文化环境里,就很自然、很合理,它就能被容纳。

即不管你是facebook还是扎克伯格,不管你市值几百美元,他该质疑还是会质疑,读者认为这也很正常。

当然,作者写扎克伯格的坏,他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黑公关式写法,他也不是敲诈勒索似的,不是以收钱销赃为目写企业家的坏,他就是从根本上给企业家一个立体丰满的描述,而不是给企业家脸上抹一笔黑。所以相信扎克伯格不管给《facebook效应》的作者多少钱,后者也不会把他的坏改写成好。再者读者们也不会买账,也就是他们那么写有其文化和群众基础。

我们黑粉多水军多,但不同文化下我们写企业家也很务实接地气

第二,我们内地的企业家类图书也有一个特点,即特别接地气,或者说特别生动实用,尤其它里面有一些细节,有一些经验,是特别符合当下的其他企业参考借鉴的。

特朗普又语出惊人了?他的话在美国文化土壤上其实很正常

例如我们在互联网界有一种优势叫中国优势,或者叫外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迷局,即所有开到中国来的国际型互联网公司最后都被我们本土的互联网公司打败了。到底怎么打败的呢?其实本土公司不择手段刷流量、收买对手可能都还是表层原因,而且这个层面也很单向,而我们一些内地的作者就有提出很多适用于中国本土网民的细节操作,这都是我们财经类图书实用的一点。

包括以前淘宝、百度到底怎样打败eBAY、google的,它都不是一免费、一找人去政府告黑状就能解决的战争,它其实还是有一些更深层的商业运作和商业操作的原因。

为什么德鲁克、kk在中国这么火,中国就没有一个这样的作者?

特朗普又语出惊人了?他的话在美国文化土壤上其实很正常

中国版的企业家类图书还有一种是多个企业家的合集,也就是一本书写八个人十个人甚至二十个人来提炼共性。其实这种写法在海外是最多的,包括杂志《连线》与KK等,而且他们这方面的整合水平高、观察样本足够多,确实能提炼出很多提纲挈领的东西,但在这一块,中国概念性的图书还是比较弱,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这几年本土作者原创的管理类图书基本上已经崩溃了,为什么?因为这方面的提炼读者不太认。

现在我们有的是什么?一类就是企业家自传和他传类的图书,另一类是所谓的对一个事件的分析解读类图书,比如以360和腾讯大战、PtoP或者区块链等为主题的,所以说我们的财经作者其实单点突破能力比较强。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们的作者心思比较灵活,比如国外的财经类图书作者,即使他是记者,他也是观察型和积累型的,也就是他要经历三年五年十年,在那个行当积累有他的深度认知,他才开始提炼概念。而他真正通过第一手跌打滚爬之后遂即创作出来的东西,未必有我们内地的作者写的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外财经类图书是各有千秋,看西方的可以开眼界,可以激发一些想法;看国内的可以更接地气而且更真实实用。

特朗普又语出惊人了?他的话在美国文化土壤上其实很正常

当然怎么样一种真实还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因为它里面可能每个人表达的都是自己观察到的,正所谓一家之一的立场和观点,但是一个企业可能有十个人从不同角度写,它们交叉起来可能才可以产生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群像。这样你仅仅是看一两本书那可能确实不够,所以多读书不仅能建立一个自己的系统思维体系,还可以慧眼识破商业骗局和商机,避免上交智商税。

例如,只要多看几本经典的企业家案例,大体是可以看穿乐视网的贾跃亭老板的戏法,至少可以避免追进去!同样,大量的新三板的各种奇葩公司,光听故事容易上当,但是系统阅读财经图书,肯定是能够提高分辨能力的。

特朗普又语出惊人了?他的话在美国文化土壤上其实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