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技术|中华蜜蜂越冬管理现状与对策

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授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

大多数养殖户能够保证中华蜜蜂安全越冬,但也有不少养殖户,尤其是新发展的养殖户的中华蜜蜂在冬季损失惨重,甚至全群覆没。针对这些现状,分析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总结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中蜂养殖技术|中华蜜蜂越冬管理现状与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越冬蜂群问题

蜂群主要表现为:一是群势不够强;二是子脾不多;三是蜂王老弱病残;四是蜂多于脾、脾多于蜂等蜂脾不相称。这样的中蜂群越冬期间蜜蜂死亡率高,很难过冬。

2.防寒保暖措施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一是多数仍然是室外越冬,天气突然骤变,保暖措施不当而全群覆没;二是初春阳光明媚之时开始开门采集,会出现蜜蜂有去无回,损失惨重。

3.越冬蜂粮保障不足

主要表现为:一是越冬蜂粮质量不好;二是越冬饲料数量不足。

4.越冬期掌握不准

我国各地冬季气候差别大,中蜂在不同地区越冬的状态各不一样,每年入冬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定地饲养管理措施不能适应发展。

中蜂养殖技术|中华蜜蜂越冬管理现状与对策

二、对策措施

1.各地气候区域的越冬管理

我国各地冬季的气温差别很大,中蜂在不同地区越冬的状态各不一样,因此饲养管理的方法也不同。我国主要有4类气候分区,分4类管理。

2.南亚热带气候区

在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冬季气温常在10℃以上,外界有零星蜜粉源。这个时期虽然是冬季,但中蜂并不停止采集活动,蜂王也不停产,故蜂群要按繁殖期进行管理。

3.亚热带气候区

在粤北、闽北,以及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冬季气温波动在0~10℃之间,平均气温在5℃以上。在这种气候下,蜂群依然处于繁殖状态,没有出现冬蛰现象。但由于气温较低,工蜂外出采集常被冻死。若让蜂群大量繁殖,便会促使大量工蜂出外采集,从而增加冻死的威胁,引起群势迅速削弱。因此,这类地区应缩小蜂王的产卵量,减少群内的哺育工作,以减少工蜂外出采集。在管理上,宜适当进行箱内保温。

中蜂养殖技术|中华蜜蜂越冬管理现状与对策

4.北亚热带气候区

在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的广大山区,1~2月份的气温可降到0℃以下,日平均气温在0~5℃。这些地区的蜂群应放置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过冬,使蜂王处于停产状态,一般不包装,或仅做内包装。这样有利于蜂群结团冬蛰。到春季繁殖时,再加外包装保温。

5.温带气候区

在秦岭、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冬 季平均气温长期在0℃以下,蜂群处于冬蛰状态。在这类地区,越冬前应培育一批幼龄蜂,并保证群内有充足的封盖蜜脾,冬季要做好箱内外的包装保温工作,缩小巢门,防止老鼠进人箱内为害。气温在-20℃以下的地区,蜂群应放人地窖越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