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对蛋鸡、肉鸡等家禽,有哪些危害?

最近随着新玉米上市,不少蛋鸡和肉鸡养殖户反馈,在原来的老玉米中掺了一些新玉米,虽然鸡采食量上升,但是产蛋个头变小了,但有些鸡群却出现拉稀,黄料便,过料,蛋廓发白,产蛋上升不快的现象,这到底怎么回事,该如何解决?

新玉米对蛋鸡、肉鸡等家禽,有哪些危害?

造成以上现象,主要和新玉米的许多特性有关。

新玉米特点:

1、水分含量高,打破营养平衡

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华北地区一般为15%-20%,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20%-30%。高水分会破坏日粮中维生素等活性成分、降低日粮中代谢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打破日粮中各营养素间的平衡关系,饲料中新玉米占比太多会不利于鸡群健康生长。

2、抗性淀粉含量高,不利于消化

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储存一段时间(5~6周)含量逐渐降低。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而在大肠中容易被大肠杆菌发酵利用,产生毒素引起拉稀。

3、代谢能值低,蛋鸡产蛋率下降

玉米水分含量高会造成代谢能水平偏低,导致畜禽采食量增加,特别是产蛋鸡表现尤其明显,采食量增加,产蛋率却下降。采食量增加直接造成料肉比升高,饲料成本增加。

4、发霉变质,引发腺胃炎肌胃炎

多数养殖户认为玉米霉变只发生在玉米贮存过程中,但实际上玉米霉菌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谷物在采收前后约25%已受到霉菌的污染,高水分的玉米存放时也容易引起发霉变质,这是引发腺胃炎的重要因素。

使用新玉米或者使用新玉米的饲料造成蛋鸡产蛋率下降,鸡蛋个头变小,蛋鸡肉鸡拉稀,料比高和出现黄料便该怎么办?

出现以上状况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淀粉乐”拌料,一袋拌料2500斤,长期添加使用,严重者可以配合康美GD5000使用。

新玉米对蛋鸡、肉鸡等家禽,有哪些危害?

主要成分:

1

淀粉酶:添加分解粘性淀粉多糖的多种淀粉酶

2

霉菌毒素祛除剂:添加多种分级霉菌毒素的生物酶和吸附霉菌毒素的进口吸附剂

3

多糖多糖:复合添加多种多糖多肽等提高免疫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编辑微信(13853213700)或侯老师微信(13583298551)咨询:

如何识别霉变玉米?

很多养殖户认为玉米发霉一眼就能看出来,事实上凡是能看出来发霉的玉米那是已经发霉的很严重了,而有不少霉变的玉米,在外观上是不那么容易察觉的。

1、看玉米皮

发霉玉米的玉米皮比较容易分离。养殖户可以对玉米进行查看,如果很多出现玉米皮容易分离的情况,那这种玉米霉变的可能性很大。

2、看玉米胚芽

如果养殖户发现玉米胚芽内部有大量的黑色或者深灰色,那么这种玉米肯定是已经发霉了。但有一点儿要注意,正常的优质玉米,胚芽底部是有一个小黑点的。

3、尝玉米口感

正常的玉米是有一种香甜的口味的,而霉变的玉米嚼出来的味道是苦涩的。所以养殖户只需要试试玉米的口感,就能判断其是否发生了霉变。

4、看玉米是否饱满

霉变的玉米一般其籽粒的饱满度下降的比较严重,有一种明显的瘪。养殖户只需要多观察一下玉米的饱满度,就能做出判断了。

5、用水试试玉米的浮力

正常的玉米放在水里肯定是沉底的,养殖户可以抓一把玉米放在水里,如果上浮的比较多,那证明玉米的霉变比较严重了。

如何正确使用新玉米?

1、控制新玉米添加比例

如果新玉米水分14%~16%,为了平衡日粮中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新玉米添加比例=标准水分玉米在配合料中的添加比例×(1-14%)÷(1—实际水分含量%)×100%,此方法只能从理论上解决营养平衡的问题,抗性淀粉的影响无法消除,所以也不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

2、新旧玉米掺和使用,过渡半个月

将陈玉米与部分新玉米混合使用,逐渐增加新玉米的添加比例,过渡半个月,以减少抗性淀粉的影响。新玉米配的饲料水分较高,不宜久存,最好随配随喂。

3、新玉米筛选风选

新玉米过筛与过风,可以有效减少破碎粒及杂质在玉米中的含量,从而减少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适口性也可以得到改善。

4、适度陈化后再使用

新玉米需要入库储存5-6周,最好在同一个月以上,经过后熟化以后再使用。

5、使用合理配比的针对性强的脱霉菌制剂

6、寻求玉米替代产品稻米、米糠、棕榈仁粕等,小麦及其副产品等,都可以作为玉米的替代产品,以此来减少此阶段玉米的用量。

了解最新毛鸡和鸡苗价格,请长按下方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家禽信息PIB”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毛鸡和鸡苗价格,请长按下方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家禽信息PIB”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