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滴滴不再道歉,悲劇不再重演

希望滴滴不再道歉,悲劇不再重演

近日,樂清女孩被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消息引發全民關注,滴滴陷入巨大的輿論漩渦。此案發生,距今年5月發生的空姐搭乘滴滴順風車遇害案不過才三個月。

日前,滴滴出行宣佈自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免去黃潔莉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職務,免去黃金紅客服副總裁職務。滴滴出行稱,順風車業務下線後,公司將內部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從下架順風車業務,到CEO道歉,滴滴試圖“亡羊補牢”的舉措也引發了網友熱議。

試想,假如命案發生前,遭遇類似事件的女孩的投訴,滴滴能夠引起重視,對司機予以調查,是不是能夠減小此次命案發生的概率?如果滴滴客服能夠在被害女孩的親友尋求幫助的時候,能夠給予他們技術上的支持,而不是耽誤時間,樂清女孩如今還可以和自己的朋友歡喜相聚。

滴滴的道歉,來得遲嗎?從時間上來說,不算遲。但是從意義上看,道歉並不能體現出滴滴的誠意。滴滴接下來對平臺的整改、對司機加強管理的舉措,更為關鍵,相信社會也將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

多起網約車惡性事件的發生,暴露出了網約車企業在平臺監管上的致命短板。不僅是滴滴,其他網約車平臺也應自查自省自身存在的管理漏洞,是否有能力嚴格審核用戶信息,到底應該如何處理用戶投訴?這些都需要網約車企業自律、自查。

網約車企業應將確保乘客的安全作為運輸平臺的基本原則;其次便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服流程和信息處理制度來保障乘客的安全,而不是簡單地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免職;同時要落實內部監督,又要接受來自社會上的輿論監督。

許多政府部門已經採取了措施對網約車企業加強監管,要求企業進行自查和整改。如天津市要求滴滴清除平臺上所有不合規車輛與人員。

網約車的發展為公眾提供了交通出行便利,但近年來發生的惡性案件一再給這個行業敲響警鐘——網約車企業必須把乘客安全置於首位,互聯網平臺不能只追求經濟利益。希望滴滴不再“滴血”,不再道歉,悲劇也不再有重演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