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横三纵”引领长春“快”时代

“两横三纵”引领长春“快”时代

做客嘉宾:周洪亮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对话记者:赵 雪 畅言话题:“两横三纵”快速路

如果说城市是一个生命体,那么交通就是体内的血液。每一天,长春都在车流中醒来,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长春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以平面交通为主的长春,交通难题该如何破解?

2012年3月15日,长春市开启了“两横三纵”快速路的建设。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经过4万余名建设者昼夜奋战,实现了 “两横三纵”快速路系统的全线运行。这标志着长春正式跨入立体交通时代,意味着我们的城市有了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

为什么要启动“两横三纵”快速路建设?设计理念和特色是什么?在施工中,全市上下克服了哪些困难,破解了哪些难题?

近日,市建委副主任周洪亮向记者回顾了“两横三纵”快速路从方案招标,到施工图设计、启动实施,再到最后建成通车的一个个难忘瞬间。

1.科学决策 构建高效快速路网系统

记者: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我市要建设“两横三纵”快速路?建设快速路网系统,对城市发展有哪些意义?

周洪亮:为科学调整、完善城市路网格局,有效疏解中心城区交通流量,适应城区未来承载更多机动车的发展需求,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持“地铁、轻轨,高架路、下穿道,地上、地下,平面、立体,主路、支路”同步谋划、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形成网格化、立体化的大交通体系,打造畅通长春。

经过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多方权衡利弊,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提出咬牙挺过城建“阵痛期”,在2012年正式启动“两横三纵”快速路建设。

“两横三纵”快速路采取快出、慢进、环线疏导的设计理念。为保证建设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符合实际,市建委与规划部门紧密配合,对外公开招标设计方案,邀请国内知名的三家具有市政甲级资质、业绩优良的设计单位参与投标,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审。市政府还两次召开会议对方案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报请市规划委员会集体审定,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快速路系统建设方案。

这是一个工程庞大、线型复杂的城市路桥隧综合工程,更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庞杂的交通系统工程,全程以高架式为主,重要节点转换采用全互通或半互通立交,不仅可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压力,提高长距离通行能力,而且使长春的路网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以快速路系统为核心的路网骨架。同时,它还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带动新区发展,使各城区、开发区的交通快速无缝衔接;将内外交通联络在一起,疏解外部交通,把外部交通和过境交通对城区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

2.开足马力 启动史无前例“超级工程”

记者:面对“两横三纵”快速路这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全市上下如何勠力同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周洪亮:2012年3月15日,“两横三纵”快速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对于长春,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

这不是一项普通的任务!仅从一组数字便可窥见一斑:“两横三纵”全线共有13405根钻孔桩、3189个承台、3232个墩柱、737联连续梁,施工机械达4000台以上,高峰期间施工,工人总数达3.8万。

如果说“两横三纵”快速路建设的难度在于工程量大、工期紧,那么,这还算不上是一项“超级工程”,“两横三纵”快速路建设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

前进大街互通立交桥具有四层立交的复杂性;宽平大路与开运街互通立交桥是西部快速路全线最重要、最关键、施工难度最大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尤其是开运街与宽平大路路口,集中了道路、桥梁、轻轨、铁路、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组织方式,其复杂程度国内罕见;亚泰大街快速路的双塔斜拉桥跨越铁路,必须在保证列车安全通过的前提下才能施工,因而施工时间有限且分散,不仅如此,双塔斜拉桥在建造时要先封闭两个桥洞,再对塔身部分进行建设,建成后再将桥洞打通,而且塔身建设工序十分复杂……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破解一个个技术难题,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为了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城市造成的影响,施工现场,数十家建设单位开足马力,竭尽所能加大人力、物力投入,24小时不间断施工。数万名建设工人与钢筋水泥为伴,战严寒,斗酷暑,干劲十足!与此同时,各部门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放弃节假日休息,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在心血和汗水的浇筑下,一座座桥墩拔地而起,一联联桥面从无到有,“两横三纵”快速路的建设急速挺进!

3.克难攻坚 破解难题加快工程进度

记者:“两横三纵”快速路工程涉及面广,在管线排迁、交通疏导、质量安全等方面,我市各相关部门如何破解难题?

周洪亮:“两横三纵”快速路工程建设规模大、数量多、技术复杂、工期紧张,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的形势非常严峻。

在排迁方面,全线管线排迁线涉及水、电、气、热、通信5大类,排迁带来的问题很多,地下空间不足,为此采用统一建设管廊的做法,将通信、移动、联通、电力、有线电视等管线集中建设,同步实施,并最大限度一次性将管线排迁到方砖步道上,避免二次排迁,有效地加快排迁工作,满足了桥梁施工的时间要求。

在交通疏导方面,施工期间,多条路段采用封闭施工,对城市交通造成巨大压力,为确保施工阶段的交通组织不受太大影响,交警部门勤务随着流量走,及时调整警力部署,科学设置临时交通标志,适时进行限时,调流。

在社会影响方面,因工程规模范围覆盖较大,沿线与铁路、轻轨及高架桥等既有构筑物相交处施工一般困难较大,为了减小施工期间对既有构筑物的影响,最大程度保证施工安全,在实际施工时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对原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有针对性地合理变更以保证顺利施工。

在质量安全方面,为打造优质工程、百年工程,市建委在市场准入、加强监督检查、强化信用评价等方面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从确保施工原材料质量入手,严把进口关,实行大宗、重要材料准入制度,引入公路供应商参与竞争;对商品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二灰碎石等生产厂家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定准入单位,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复核,并派驻监理进行生产过程监管,建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对重要部位(如隧道、斜拉桥、钢箱梁、连续梁等)、主要材料(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钢材等)严格按照标准监督检查,并对交工的项目实行质量后评价制度。

在沟通协调方面,因涉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交警部门、水务集团、园林部门等多家单位,设计单位与建设管理单位协调共同建立“重点工程设计协调”微信平台,各单位及时在群里汇报、沟通,业主实时调度解决问题。

4.开创先河 长春迈入立体交通时代

记者: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经过4万余名建设者昼夜奋战,全长84.5公里的“两横三纵”快速路全线投入运行,这对于市民生活和城市未来发展意义何在?

周洪亮:“两横三纵”快速路的投入使用,标志着长春正式跨入立体交通时代,意味着我们的城市有了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也见证了长春人民的速度和激情、干劲和魄力。

如今,快速路如同一条条蜿蜒的巨龙,极大加强各城区之间的联系,快速路沿线的物流、地产、商贸都迎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其成果将在未来的岁月中逐步显现。

此外,同步建设的快速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可随时监控快速路上的交通和行车情况,从而有效发挥引导绿色、快速通行的重要作用,科学分配桥上、地面交通流量,适时保证安全畅通。畅通之余,快速路的景观打造让市民耳目一新。科学规划的公交停车港湾、高大的灌木、精致的景观小品等元素组合在一起,同时,快速路铺装工程将与沿线居民、商户、工企单位等无缝对接,达到和谐统一,整体提升市容市貌,让“精装城市”的理念成为现实。

伴随“两横三纵”快速路全线通车,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飞速驶入快车道,东部快速路至生态广场、四环路下穿临河街预计10月末实现互通;吉林大路快速路、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抚长高速改移工程、四环路快速提升改造等又一批大型工程正在研究、建设,城市大建设、大改造的旋律在春城处处唱响,激荡共鸣。

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今天的长春正给出答案!

2012年3月15日,‘两横三纵’快速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对于长春,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

‘两横三纵’快速路投入使用,标志着长春正式跨入立体交通时代,意味着我们的城市有了更快的节奏、更高的效率,也见证了长春人民的速度和激情、干劲和魄力。

(长春日报)

“两横三纵”引领长春“快”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