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冰与火边缘的“虚拟货币”

区块链技术始于比特币的出现。从 2009 年 1 月比特币面世至今近 10 年的时间里, 随着它的迅猛发展, 各方都看见了基于区块链的代币和“虚拟货币”中的商机, 纷纷投入进来。在投机炒作和不确定的风险之间,“虚拟货币”可谓是走在冰与火的边缘。

走在冰与火边缘的“虚拟货币”

一方面,“虚拟货币”的价格探底回升。在经历了年初的峰值、第三季度的低谷后,2018 年 9 月 30 日,全球“虚拟货币”总市值已经达到约 2223 亿美元,其中比特币约 1141 亿美元。BitMEX、Binance 交易所的单日交易额能高于 10 亿美元。如今,相关交易平台已经遍地开花,著名的交易平台有 BitMEX、OKEX、火币等;各种相关业务和衍生产品也层出不穷,如 Coinbase 推出的“虚拟货币”指数基金。

另一方面,火爆的行情吸引了不法者的注意,“虚拟货币”也面临着严重的风险。例如交易所币安被黑客操纵,交易平台 ShapeShift 钱包失窃;此外钓鱼网站、诈骗与传销事件也层出不穷。在 2018 年 8 月,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将“代币发行融资”列入举报范围,举报内容包括了“虚拟货币”的兑换、买卖、定价、中介、承保及其他使用“币”的名称开展的非法金融活动。

尽管目前在国内非法,“虚拟货币”行业的各种安全风险依然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为以后的监管道路做好铺垫。如何规避、控制这些安全威胁,将是我们接下来所要重点探讨的。

继《知道创宇区块链安全风险白皮书 第一版》发布之后,知道创宇重磅发布《知道创宇区块链安全风险白皮书 第二版》,由全球“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与安全事件案例剖析区块链在技术、市场、生态各层面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对行业未来监管、保护与发展进行展望,同时对区块链生态安全状况与趋势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市场熊市持续,部分代币和“虚拟货币”可能从此消失

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三个月期间,全球“虚拟货币”的总市值持续5月以来的低迷,总体依然呈现下跌趋势。

走在冰与火边缘的“虚拟货币”

大部分参与者为了规避风险,都将资金投入看上去更稳定可靠的币种中抱团。而在如今资金持续流出“虚拟货币”市场的情况下,小众代币反弹的机会很小,整体市场呈现弱势,在此次动荡中可能会有大部分的代币和“虚拟货币”从此消失。

走在冰与火边缘的“虚拟货币”

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虚拟货币”面临着不同的技术风险

2017 年 11 月 29 日,比特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因技术故障而导致部分用户无法登陆网站进行交易,从而导致市场流动性萎缩,使得卖压释放后,价格快速下跌。

在 2017 年 12 月下旬,某“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因为故障而错误执行了若干交易指令。该交易平台在发现技术错误后,开始单方面逆转指令。本来可以从错误执行中得益的交易商基于平台单方面逆转交易,向新加坡国际商事法庭起诉平台违反合约。

除此之外,因为技术故障而造成的安全风险数不胜数。在“虚拟货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技术风险。

走在冰与火边缘的“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完整的生命周期

例如,在“铸币”时,比较显著的是漏洞带来的风险。而在用户持有“虚拟货币”时,需要面临保存“虚拟货币”的介质或机构产生的技术风险,如钱包安全性不足、私钥盗取、钓鱼网站、交易平台有漏洞或突发技术故障等。

知道创宇CEO赵伟提到:“为什么区块链上的数字值钱?因为有共识。资产是由数学、由程序来控制的,当发现黑客可以绕过所有程序,随便偷钱的时候,就没有共识,没有信任了。这个时候,资产的价值就是0了,就是垃圾。”

随着区块链的经济价值不断升高,“虚拟货币”安全事件爆发率逐年增加,案值增大。不法分子以用户财产为目标,利用各种攻击手段获取更多敏感数据,试图盗窃、勒索。“虚拟货币”安全事件的爆发点由区块链生态安全向区块链自身机制方面转移,尤其是智能合约存在较多安全方面的挑战。以太坊网络出现漏洞造成安全威胁已经不算新鲜事,使“虚拟货币”的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虽然说区块链技术在某些角度上说更加安全,但在系统自身方面同样存在薄弱环节,容易被攻击,造成损失。

“虚拟货币”市场相较于传统金融市场,具有更强的不可预测性,投资风险更大

“虚拟货币”市场继承了传统金融市场的种种风险,但是在具体程度上又有所区别。通过对2013年4月末至2018年9月标准普尔指数(S&P)、美元指数(DXY)、比特币(BTC)三者的价格监测发现“虚拟货币”波动程度远高于另外两者。

走在冰与火边缘的“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 及区块链技术本身所拥有的信息透明、不可篡改等特性在诸多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逐渐暴露的自身风险、近期频发的安全事件、各国变化的监管政策和尚不稳定的保护体系促成了如今缺乏理性、投机动荡的市场环境。

相关监管部门和“虚拟货币”机构需要从技术安全和管理手段两方面进行资产保护

当前区块链加持的“虚拟货币”依然风险重重,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参与者来说,如何有效的保护“虚拟货币”资产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宏观上,可以采用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宏观约束市场发展的手段。微观上,也需要“虚拟货币”机构内部对交易流程的监管,以及国家对灰色交易的监管。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能让“虚拟货币”走向正轨,应用在更广阔的地方。

技术上可以参考现在较为先进的安全数字钱包,而管理手段可以参照传统行业做法。同时,引入适合的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控制风险。 在监管和安全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在银行、保险业务、ETF指数基金和虚拟资产托管、信托服务等角度上进行探索,以及结合其他行业诞生出良性的应用,使“虚拟货币”为实体产业服务。

“虚拟货币” 的存续,需要国家和个人理性看待、脚踏实地地发展,保证行业健康有序。 在经过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将相关风险明确后,以适宜的监管策略和有针对性的安全性提升对症下药,才能将“虚拟货币” 从冰与火的夹缝间“解救”出来, 回归到理性的发展方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