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英國有一制度讓人厭惡,新娘結婚前三晚不屬於新郎,而是領主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世界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我國古時候,社會非常重視女性的貞潔,所以有了貞潔牌坊一說,也就是,強調女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忠貞不二。然而,在古時候的英國,卻有一個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的習俗,也就是,任何新娘子在結婚這天晚上需要和其他男人共度良宵。


古代英國有一制度讓人厭惡,新娘結婚前三晚不屬於新郎,而是領主


春宵一刻值千金,結婚這件事不管對於南方還是女方來說,都是屬於終身大事。但是,為何英國偏偏要盛行這種號稱初夜權的風氣呢?這一習俗其實並不是由民間興起,而是自上而下由統治者出臺了相關的規定政策。也就是說,這是一項正當權利。


古代英國有一制度讓人厭惡,新娘結婚前三晚不屬於新郎,而是領主


關於這一奇葩的規定產生的背景,其實還要追溯到這個國家的組成成分。眾所周知,英國領土上有著“三大巨頭”,即英格蘭、蘇格蘭以及愛爾蘭。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還有三虎,勝者為王,厲害的人往往就容易先佔據主導,即英格蘭佔了主導地位。


古代英國有一制度讓人厭惡,新娘結婚前三晚不屬於新郎,而是領主


幾家歡喜幾家愁,英格蘭作為優勢的一方自然是發揮了它的王者之風了,而另一方的蘇格蘭作為被征服者,可謂是苦不堪言 。各種強制性剝削,各類高賦稅,為了保存自己的尊嚴和權力,他們就提出了這一特權——初夜權。


古代英國有一制度讓人厭惡,新娘結婚前三晚不屬於新郎,而是領主


初夜權,顧名思義,就是在男女雙方大婚的當晚,領地老大可以無條件享受這一權力。如果有人不接受這一安排,就需要被罰以鉅款,而如果既不服從又不願罰款,那這件婚事就被視為無效的婚姻,不被法律所承認。


古代英國有一制度讓人厭惡,新娘結婚前三晚不屬於新郎,而是領主


在後來的歐洲,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對於新娘來說,她的新婚前三天晚上都不屬於新郎,而是應該按照先後順序分別歸屬耶穌、聖母以及領主。而這一特權之後也成為 一種政治軍事手段,英格蘭人利用這權力強迫很多新娘從了領主。


古代英國有一制度讓人厭惡,新娘結婚前三晚不屬於新郎,而是領主


當然,蘇格蘭人在這期間也發起過反抗起義,雖然聲勢浩大,但是最終還是被英格蘭人所平息了。而將領華萊士的下場就是被統治者判處了死刑,他臨死前高喊著兩個字“自由”,喊出了所有被迫害許久蘇格蘭人的心聲和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