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伏特加,让俄罗斯人不顾一切的竟是这种酒

相比伏特加,让俄罗斯人不顾一切的竟是这种酒


前几天,我的一个酒鬼朋友决定趁着年假去俄罗斯感受一下战斗民族的魅力。

作为一个资深纸上旅游达人,搜罗了一圈,最后在百瓶APP上找到了一个适合酒鬼光顾的旅游景点。最后我把俄罗斯的远东重镇——符拉迪沃斯托克,塞进了他的行程单。当然你如果觉得名字不好记你也可以叫它“海参崴”,在海参崴的乌苏里湾有一块特别的沙滩,不过与其说他是沙滩还不如说他是玻璃回收站,这里的沙滩密密麻麻的全是玻璃渣,所以也被当地人称为“玻璃沙滩”或者“伏特加沙滩”。

相比伏特加,让俄罗斯人不顾一切的竟是这种酒


据说,前苏联时期,政府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处理大量的废旧酒瓶,所以就把废弃的酒瓶统一倾倒到这片沙滩上,这些玻璃残渣沿着海岸线绵延了数公里,如果你去过俄罗斯,也随意逛了逛俄罗斯的超市你会发现在超市里卖酒的地方伏特加的瓶子一般是白色磨砂,而啤酒则是绿色或者棕色,所以不难看出战斗民族还是更喜欢伏特加的,但是绝对谈不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那种喜欢。

相比伏特加,让俄罗斯人不顾一切的竟是这种酒


当我给朋友推荐这个地方时,他居然选择拒绝,还警告我要惜命,说着满是玻璃渣的沙滩怎么会有人去玩。不过我想他历史一定没有学好,因为距离前苏联政府处理酒瓶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尽管这几十年中没有人去过,但是经过海水几十年的冲刷,沙滩上的玻璃渣也已经变成了圆润的玻璃鹅卵石。我叮嘱他即使喜欢也别带回任意一个,毕竟现在国家规定禁止倾倒了,也就是说这些玻璃鹅卵石是限量版,假设所有去过的人都带着“纪念品”离开,那么不出二十年,玻璃沙滩将荡然无存,还是拍些好看的照片证明去过就好。

作为战斗民族的“生命之水”,俄罗斯人对伏特加的热爱达到了购物狂的境界。不过想一下西伯利亚严寒的漫长冬季,也就对这样的狂热稍稍理解了。在严寒里倒上一杯伏特加,一口吞下,五脏六腑瞬间温暖起来,简直就是冬日里活命的刚需。当然作为十五世纪中期就出现的伏特加来说,它的最初功效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消毒的,这也很好理解俄罗斯人为什么在举杯祝酒时会说“为了健康”。不过你要是跟俄罗斯人一起喝伏特加的话,千万别喝温的,在他们的字典里伏特加可没有温的哦。

相比伏特加,让俄罗斯人不顾一切的竟是这种酒


作为爱喝酒的战斗民族来说,当然不止伏特加这一种酒,俄罗斯的美酒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蜂蜜酒”了,蜂蜜酒的饮用历史可长太多了,在俄罗斯的习俗里,新婚的夫妻从婚礼开始到婚礼举行后的一个月中的每一天都要喝自家酿的蜂蜜酒和蜂蜜水,并且在这个期间绝对不允许喝烈酒。(不知道偷偷喝会不会被发现)而蜂蜜酒的酿制不仅需要严格的选材,还要经过自然的发酵,再反复换桶。最后埋在土里几年,(埋在土里这个操作,怎么那么像我们的女儿红?)当然这个几年是5-8年,这个可不是我这种下水道女孩可以消费得起的。

相比伏特加,让俄罗斯人不顾一切的竟是这种酒


伏特加的烈、蜂蜜酒的贵都不是我能承受的,相比之下格瓦斯简直就是福音,朋友临行之前我还强迫他必须给我带一点正宗俄罗斯格瓦斯回来。这种被称作液体面包的传统斯拉夫饮料,是一种带着气泡的微发酵饮料,(怎么感觉有点像我们夏天常喝的酸梅汤?)。

相比伏特加,让俄罗斯人不顾一切的竟是这种酒


现在人们喝的格瓦斯大都是用大列巴(就是下面那张图的面包)发酵而成的,虽然格瓦斯发源于斯拉夫地区,但随着前苏联的扩张也传播到不少的国家,甚至是中国,现在中国的新疆、哈尔滨也十分流行喝格瓦斯,至于我拜托朋友带回来完全是因为一点点对于发源地的执念了。

相比伏特加,让俄罗斯人不顾一切的竟是这种酒


当然对于这个与熊为伍的国家,很多人是充满好奇且疑惑的。不过好奇总不如真正的去一趟,看到百瓶里有很多酒类达人都在分享,我觉得自己真正去一趟,品一杯美酒,去了解这位邻居的别样文化,至于我,当然是去了解一下代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