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那被救的小孩命運如何?

從小,我們就聽說過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也很佩服年少司馬光的聰慧,那被救的小孩命運如何?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那被救的小孩命運如何?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一生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還主持編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可謂是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其父親當時正在擔任光山縣縣令,所以給他取名為“光”,司馬光一名由此得來。

受其父親的影響,司馬光從小就十分喜歡讀書,尤其是喜歡讀《左氏春秋》,常常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七歲時,司馬光已經能夠背誦出《左氏春秋》的大概內容,還能夠將其中的大概內容梳理得十分清楚,令他在當地十分出名。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那被救的小孩命運如何?

此外,還有一件事情令司馬光聞名於世,那就是他砸缸救人。

據《宋史》記載: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某日,司馬光和小夥伴們在庭院裡面玩,其中有一個貪玩的孩子爬到一個大缸上面,失足掉到大缸裡了。其他的孩子看到這個場景,有些嚇到不知所措,有些則跑去呼喊大人前來幫忙。

可時間不等人,司馬光急中生智,用一塊石頭使勁向大缸咂去,水缸破了一個大洞,水從裡面流了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那被救的小孩命運如何?

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今天的話,估計早就上了新聞頭條,瞬間傳遍了整個世界,說不定還能看到現場監控視頻呢!可惜,那是科技並不怎麼發達的北宋,沒有那麼快的傳送速度。但儘管如此,司馬光砸缸救人之事還是通過圖畫等方式,迅速傳遍了北宋境內各地。甚至,小小年紀的司馬光比他那當縣令的父親還要受人欽佩!

而那被救的小孩就是上官尚光,成人後移居城西龍堤南坡,並在那裡建立一個“感恩亭”,以報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