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景区演艺离“沉浸式”还有多远

伴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国内的旅游产品已经从最初的1.0观光型、2.0休闲型发展到了现在的3.0度假型,文化内涵+个性化的4.0时代也已初现雏形。在这个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游客对于景区演艺项目的认知率和观看率越来越多,如此趋势之下,沉浸式演艺无疑将会成为未来景区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陕西的多家景区已陆续开始了在此领域的探索。

1《长恨歌》带来景区演艺"繁盛"


当暮色笼罩大地,山鸟停止一天的鸣唱,栖身于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就迎来了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刻,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的同名大型实景历史舞剧,将在这里隆重开演。

通过演艺项目来盘活景区,丰富景区文化内涵,《长恨歌》不是陕西省首例,但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例,2017年《长恨歌》更是一举夺得年度最佳旅游景区演艺节目第一名的荣誉。


陕西的景区演艺离“沉浸式”还有多远


(长恨歌)

景区文化演艺的推出,不仅丰富了旅游资源,带活了景区,也让躺着的历史重新站了起来。华清宫通过剧目演艺了,提高景区吸引力,引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这个模式让各大小景区看红了眼。于是,最近几年,大型旅游实景演艺巨作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如陕旅旗下的《出师表》《大唐女皇》《12·12》《法门往事》《黑娃演义》《黄河大合唱》……曲江海洋馆的《哪吒》、大唐芙蓉园的《梦回大唐》。

以致于以前“来陕西旅游,没看过兵马俑、没上城墙等于没来的”说法,如今有了“来陕西旅游,没看过一场演艺,等于白来”的版本。然而说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各大小景区目前的剧目虽多,品质却云泥混杂,难以满足游客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及文化鉴赏水平。

就目前来看,陕西省的演艺剧目主要有三种模式:巡游、路秀、剧场演出,虽然在演艺设计中加入了与游客互动的环节,但整体上还是偏向于单向沟通的“演员演,游客看”模式,无法给游客带来更多的互动体验,与能给游客带来个性化和深度化体验的“沉浸式演艺”还有很大差距。

2这些剧目是"沉浸式演艺"吗


陕西的景区演艺离“沉浸式”还有多远


(大唐芙蓉园百艺荟萃)

说陕西没有沉浸式演艺,这话也不对。2015年,《长恨歌》就通过技术创新,让坐在观众席上的游客从视觉、听觉、味觉多方面全面感知舞剧的魅力,贵妃洗澡时游客可以闻到空气中飘逸的香气,安禄山兵变时游客可以明显感受到湖面上的熊熊大火,这种体感认知为陕西省诸多舞剧开创了沉浸式演艺的头。但这种类型的创新虽然提高了剧目的观赏性和体验性,却并未将游客真正融入到演艺现场,融入进剧目中。


陕西的景区演艺离“沉浸式”还有多远


(《长恨歌》—安禄山兵变)

但陕西景区对沉浸式演艺的追求可谓坚持不懈,从华清宫的《长恨歌》到白鹿原影视城的《黑娃演义》,都在不断地发力。《黑娃演义》让有意向的游客穿上民国的衣服,与主演们“融入一个时代”,仿佛看身边事一样观摩整个剧目的演绎。这和杭州宋城景区的《宋城千古情》有些类似,去宋城的游客们在景区都会穿上宋朝的衣服,站在古色古香的楼下等着主角抛绣球。与《宋城千古情》不同的是,去白鹿原影视城的游客虽然穿上了群演的衣服,但他们和主演的互动却是“零”,只是单纯的跟随主演们走一路,看一路,体验感较低。


陕西的景区演艺离“沉浸式”还有多远


(三国风云)

2017年开建的宝鸡蔡家坡水城· 三国小镇,推出的《三国风云》是陕西景区演艺的又一力作。该剧演出时,没有固定的舞台、固定的观众席,参观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行,从光影中穿梭徜徉于三国街道,置身战火纷飞的乱世中,与剧中人物一同感受时代命运倾轧,三国历史的风云变化,体会故事传奇的经典,感受三国场景的震撼,最终让游客通过对环境的真实感知,形成自己对三国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对陕西沉浸式演艺而言,是一次进步。

3陕西景区如何打造"沉浸式演艺"


当下,由于多媒体技术、VR技术和机械装置等新科技在舞台上的应用,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观看感受,使得演艺的观演关系也产生了巨大变化。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坐在台下边看边鼓掌的观演模式,希望沉浸于演艺之中的呼声越来越高。曾在上海演出的经典剧目《Sleep No More》屡屡创造一票难求的火爆现象,其核心吸引力就是沉浸式,上演的地方是一个废弃仓库改建的饭店,里面有超过100多间装潢细致的房间,还有酒吧,精神病院,树林等等场景。观众进入必须带上白色面具,可以随意穿梭在各种剧情之中。


陕西的景区演艺离“沉浸式”还有多远


(sleep no more)

《Sleep No More》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悲剧《麦克白》,剧情丝丝入扣,场景设计与剧情发展高度切合,每一位参与者在进入房间之前都必须带一面白色面具,整个剧情线索由十来名戏剧演员分头展开,演员们在五层楼的宾馆各个房间奔波、交谈、打斗、暧昧,而观众们戴着白色的鬼魅面具四处游走。在场景中,你可以见证谁是凶手,也可以是主演,也可以是群演,也可以是阴谋的见证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故事结果,这就要求剧目导游对于剧情发展有高度把控,同时对表演者临场应变要求也更高。

回归到陕西的景区演艺,《长恨歌》刺激了游客的感官,除了带给游客听觉、视觉上的享受,也带来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全方位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结合了技术手段的前沿艺术呈现形式。

《黑娃演义》和《三国风云》则打破演出者与观众的传统观演关系,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舞台和观众区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演员在景区中移动表演,观众可以随着自己的步调自由地穿梭在剧情中,选择自己的所到之处和所见之景,获得独特的观剧体验。

从演艺的发展道路上看,《长恨歌》是靠优质的表演内容吸引游客,然而随着游客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沉浸式方面创新也必不可少,沉浸式演艺也会成为景区演艺追求的高阶模式。如何实现沉浸式演艺呢?综上所述,最基础的有三点:

首先,重新定义表演者与观众的关系,剧目演艺不能再受舞台的局限,表演者与观众要形成一种合作、共演的模式,让观众融合到剧情发展中,对剧目演艺有新的认知,获得独一无二的观剧体验。

其次,全方位感官刺激令观看者更有趣味的参与,传统剧目演艺只停留在视觉和听觉表演方面,在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并未带给游客全方位感知,全方位多立体互动沉浸式体验演出带给人们五位一体的超自然感受将会大大提高游客在欣赏剧目时的趣味性。

最后,创意式内容是关键,沉浸式演艺,对于故事内容创意的重视度较高,不管是从剧本内容还是剧情发展,创意永远都是第一位,利用情境、沉浸、角色、气氛、情节、节奏的设计来让观众融入故事本身当中来。注意故事线索,创意式演出,通过创意故事线索将观演把观演关系置于流动的时空之中,以一个故事为开端徐徐展开,让观众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不同的时空选择产生不同的故事线,让演出更具有吸引力,调动现场观众 的积极性。

当下旅游形式正在发生变化,新技术的产生也让旅游演艺可以跨越多重空间进行创作,沉浸式演艺将成为观众感知的新型模式,而这变化对于陕西省各大景区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对于舞剧创造者和运营者而言,也需要更高的艺术水准。陕西省在沉浸式演艺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