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馬拉松陪跑員:視障跑者的「眼睛」

看不見,意味著什麼?儘量不出門,一輩子無法感受奔跑的樂趣?有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太原馬拉松陪跑員:視障跑者的“眼睛”

9月8日,2018年太原國際馬拉松準時開跑。來自太原市盲校的十名孩子在手繩牽引下,和他們的陪跑團隊小明健樂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一起緩緩跑過起點拱門,體驗馬拉松氛圍。成為本次馬拉松賽道上特殊的風景,為爭創文明城市增添了力量。“在我們的生活中,能看到不少幫助盲人的公益項目,但是社會對於盲人運動層面的關注卻少之又少。當跑步運動在城市中風靡,視障陪跑志願的公益理念也開始萌芽生長。讓熱愛並擅長跑步的愛好者成為專業的志願者,陪伴盲人跑步鍛鍊,創造無障礙的運動環境,不僅能夠緩解其健康隱患,更能幫助其走進社會。”小明健樂志願服務隊發起人李明介紹。

太原馬拉松陪跑員:視障跑者的“眼睛”

“我們常常低估了盲人們的能力,其實他們比我們想象的厲害得多。”盲人眼裡沒有一絲光亮,而心裡卻有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別看很多盲人眼睛什麼都看不見,可他們也會用手機,上QQ、玩微信,開電腦,他們能上網、搜索天下新聞。一個完全看不見世界的人,卻讓我們許多明眼人不敢想象,或許你也會驚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但確實有許許多多個這樣的他存在。

其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針對有跑步愛好的盲人,都有相應的陪跑、領跑志願者提供志願幫助,所以在很多世界馬拉松的賽場上,也可以看到領跑員領著盲人參賽者在賽道上奔跑。而在中國,有跑步需求的盲人,或者說有跑步能力的盲人群體數量很大,然而,陪跑志願者的理念和模式還停留在萌芽階段。但可喜的是,就在這兩年,中國一些大城市裡的跑步愛好者們正在進入陪跑志願者的角色。

太原馬拉松陪跑員:視障跑者的“眼睛”

正因如此,小明健樂志願服務團隊帶著10名盲童完成了一場4.2公里的迷你馬拉松。10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組成愛心團隊,他們兩人一組通過綠絲帶手牽手帶領太原市盲校的盲童在奔跑中體會迎風拂面的感覺。接受採訪的一位愛心人士帶著自己10歲的孩子一同來到了賽場,她介紹說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自己和孩子都曾與牽手的盲童進行過兩次配合訓練,她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兒,“尤其是對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的愛心非常好。”

“盲人是殘疾人群體中面臨生存、難題最多的一個群體。”市盲校的任麗琴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多數盲童出於怕摔、怕麻煩家人的考慮,常年呆在家裡,生活既枯燥乏味,又缺乏樂趣。學校有開展盲人門球、盲人籃球、盲人足球等運動項目,得不得名次倒在其次,就是希望給盲童一個“走出家門、參加運動”的機會。這樣的陪跑活動很有創意,讓盲童們通過參加體育運動,多交朋友,開拓視野,和正常人一樣,享受充滿陽光和快樂的人生。”

盲童需要的不僅是“眼睛”,更需要一種力量。陪跑志願者相當於運動員的“眼睛”,引導盲人從起點向終點進發。但是要做盲人的“眼睛”,門檻也不低。僅僅有火熱的公益之心是不夠的,首先你自己必須是一個比較熱愛跑步的人。對於要帶領盲人跑馬拉松的陪跑者來說,要求自然就更高了。

太原馬拉松陪跑員:視障跑者的“眼睛”

小明健樂志願服務隊已經持續做了三年,每學期都會組織志願者進學校,組織陪跑、趣味運動會。讓更多的人能夠陪伴盲童,條件成熟後帶出來一起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等。踐行文明行為,促進文明社會。

本報記者瞭解到,此次陪跑盲童參加馬拉松,小明健樂志願服務隊不僅為盲童提供賽前申請,還負責組織訓練、後勤保障、物料管理、現場補給、接送服務等,更顯公益機構的專業性。也歡迎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和組織能夠參與進來,爭創文明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