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展望:以“人”为尺度,还是以“钱”为尺度?

区块链展望:以“人”为尺度,还是以“钱”为尺度?

未来世界,究竟是以技术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

技术进化在持续加速,永远比你想象的要快,区块链、算力、AI将重新定义人类之存在——当技术统领人性,机器更加智能,人类的田园时代是否会从此终结?

量子学派创始人罗金海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人即货币》。在这篇文章里,他指出:

未来,人类文明最有用的数据都会在区块链上运转,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将被绑定在一个数字钱包上,你的人生轨迹将被复刻在区块链上,你的一切行为都将被“估价”,最终以数字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

这样的未来世界,究竟是人主导下的技术进化,还是技术绑架了人?

尽管在罗金海的设想中,这将意味着“人本身成了衡量一切的价值标的”,但我们必须指出:当一切人类活动都被换算为货币,标上价格,所谓的“人币一体化”,恐怕并不是以“人”为尺度,而是以“币”为尺度、以“钱”为尺度!

区块链展望:以“人”为尺度,还是以“钱”为尺度?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数据上链是大势所趋,区块链正在加快人的数据化进程,试图阻止这一进程并不现实。那么问题就在于,如何在数据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让数据服务于人性,而不是让人性被数据捆绑。

为解决这一问题,正确引领未来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急需更为合理的算法。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合理的算法,意味着合理的社会结构。

能不能找到正确的算法,将决定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未来,人类社会很可能会分裂成两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以货币为尺度,人类将被Token绑架,世界也将被庸俗价值观统治;

第二个世界,以人为尺度,对抗技术异化,避免人类本性的迷失,并进入全新文明模式。

这两个世界,你怎么选?

区块链展望:以“人”为尺度,还是以“钱”为尺度?

答案显而易见。理想的算法,必须是以人为尺度、以人为中心的算法。

怎么理解?什么样的算法才是“以人为中心的算法”?

首先,这种算法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同时又以每个人为中心。为每个人赋能(Engine to Everyone),连接每一个人并在每个人之间传递价值(Everyone to Everyone),通过点对点的去中心化变革社会生态结构(Ecology to Ecology)——对于人文互联网创投平台“梦想未来”,这3个“E2E”将成为这场算法革命的底层原则。

其次,对人的认知不能再仅仅聚焦于人的劳动力要素,人应当变得越来越复合,真正成为完整的人。通过梦想未来主导的“E2E算法革命”,每个人都将成为“E2E人联网”的一个中心,借助整个生态系统背后的资源链接,人将实现自我超越,成为“社会超人”。

最后,“E2E人联网”是共享社会、共享经济理念的落地,并将颠覆现有生产关系。基于区块链,从阶级到去阶级化,传统社会的精英结构必须被打破。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对人的价值进行充分肯定和挖掘,将最大限度释放人类潜能,促进生产力的极速发展;将线性价值链生产关系聚合为“核状”,并从“核心”网络状辐射出去,完成价值链的瞬时裂变。

区块链展望:以“人”为尺度,还是以“钱”为尺度?

总而言之,基于E2E算法革命,人类社会将完成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并极大激发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促使人类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自下而上地自发形成无阶层、无差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将是一场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文艺复兴”,是对人的重新发现。

2018年7月,梦想未来首批孵化的双平台——新型社群电商平台“我茂”及新型社群社交平台“我鸽”将正式上线,这也将是E2E算法的首次实践落地。“我茂”“我鸽”作为充满人文情怀的电商新物种、社交新物种,将成为领先时代理念的创新型产品,成为“互联网文艺复兴”的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