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跡警察」劉光輝:讓無聲的證據擲地有聲

在打擊犯罪、偵查破案中,辦案民警經常要做的就是要通過抽絲剝繭,尋找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蛛絲馬跡,為案件的偵破“定向把脈”。因為任何一個細小的環境,都有可能成為破案的關鍵,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劉光輝,宜川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技術中隊民警,今年40歲,從他身上真正瞭解了什麼叫“細節決定成敗”。

“痕迹警察”刘光辉:让无声的证据掷地有声

劉光輝與同事們正在進行視頻分析研判(前一)

“有結果了,有結果了!信息比對吻合!快!通知大家,馬上鎖定犯罪嫌疑人蘭某!”安靜了十幾個小時的宜川縣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突然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劉光輝手裡拿著指紋和DNA檢驗報告,轟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神情激動地告訴大家……

在宜川公安隊伍裡,有這樣一群神秘的人,他們藏身幕後,靠著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為偵破案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面對殺人、搶劫、盜竊等各類惡性案件,總是能憑藉一雙“火眼金睛”,透過重重“迷霧”,準確捕捉到犯罪嫌疑人的蛛絲馬跡,為案件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和證據,讓撲朔迷離的案件水落石出。

劉光輝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員,從警十餘年來,他憑藉強烈的責任心和過硬的偵查技術,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抽絲剝繭溯正源,去偽存真探真相,累計破獲各類案件100餘起。

“痕迹警察”刘光辉:让无声的证据掷地有声

現場勘查的質量決定案件偵破的成敗

痕跡檢驗工作是刑事案件現場勘查的首要環節,任何一個細小的痕跡或物證都有可能改變案件的偵查方向。自進入縣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第一天起,劉光輝就一心鑽研痕跡檢驗業務,苦練基本功,探尋發現犯罪分子留下的蛛絲馬跡,為偵破大案、要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2017年2月至3月,宜川縣縣城部分小區和城鄉結合村頻發盜竊案件,被盜物品從手機到貴重物品,物雜而量大,一時間街頭巷尾言論四起,弄得人心慌慌。

案件發生後,宜川縣公安局立即抽調業務骨幹成立專案組,劉光輝被任命為專案組副組長,負責現場勘查及視頻偵查。劉光輝等人在對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作案特點等進行分析研判時,發現犯罪嫌疑人反偵察意識很強,作案地點均選擇在無安保、無視頻監控的小區和城鄉結合村,作案時進行偽裝:戴頭套、戴手套,通過翻牆、翻窗、撬門、撬鎖等方式進入室內進行盜竊,隨即將案件進行串並,展開偵查。

3月19日,犯罪嫌疑人再次使用同樣的盜竊手法對北窯村呼某某家進行了盜竊。接到報警後,劉光輝和專案組成員立即趕赴現場。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對現場一個多小時的詳細勘查,在案發現場護院牆頭上發現了一枚清晰的腳印,同時還發現被盜呼某某家窗戶一側有一小塊窗戶紙缺失,窗臺上有一個刀片。憑藉多年的偵查經驗,劉光輝認為這個刀片很可疑,遂將其提取並帶回。“物證出現的地方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在偵查中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疑點。”劉光輝這樣說。後經檢測在該刀片上提取到重要物證。

隨後,通過技術比對認定犯罪嫌疑人劉某某,案件得以告破。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劉某某交代了其在宜川、甘泉、安塞等地瘋狂作案30餘起,涉案金額13萬餘元的犯罪事實。

“痕迹警察”刘光辉:让无声的证据掷地有声

任何細小的物證都可能是破案的關鍵

百姓看公安,關鍵看破案。近年來,宜川縣公安局以“破現案、攻積案、壓發案”為主攻,完善命案偵破工作機制,深入開展以“偵破命案”為龍頭的系列嚴打整治專項鬥爭,維護轄區社會治安大局的持續穩定。2017年,劉光輝在對以往未破命案物證進行整理時發現2002年“1.07”王某某故意殺人案”物證保存完好,他憑藉自己多年來在技術崗位上的工作經驗,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案子通過應用技術偵查有偵破的可能性。以前辦案技術應用有限,信息不暢,多憑經驗,技術偵查在辦案中應用不足,導致很多案子成了懸而未破的積案,而“1.07”王某某故意殺人案”物證保存完好,為案件的偵破可以提供了必要的偵查信息。他將自己的這一想法告訴了大隊領導,大隊領導在聽取劉光輝的意見後,向局領導彙報後第一時間重組專案組,對“1.07”王某某故意殺人案”展開偵破工作。

時間倒退到2002年1月7日,犯罪嫌疑人王某強利用給宜川縣高柏鄉趙村姐夫看門之際,竄入同村王某某家中盜竊。盜竊途中,遇到王某某10歲兒子王某放學回家,慌亂之際王某強將王某殺害後並溺於水缸。案發後,王某強迅速逃離宜川,躲開了宜川公安的追捕……

2011年“清網行動”以來,宜川公安多次重組專案組,對“1.07”故意殺人案件開展偵破工作,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但王某強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始終查而未果。

2017年5月,劉光輝將“1.07”王某某故意殺人案現場提取的嫌疑人作案時的血衣送到省公安廳做檢驗,經過10多天的等待,省廳傳來好消息,物證血衣上成功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並通過對比,將目標鎖定在山東省淄博監獄服刑人員“陳鵬”身上,認為“陳鵬”極有可能是殺人潛逃15年的王某強,在與山東警方進行對接後,宜川縣公安局赴山東進行核實,最終確定“陳鵬”就是王某強。

2017年7月20日,“1.07”故意殺人案犯罪嫌疑人王某強被押解回宜川,至此,歷時15年的故意殺人案成功告破,當年的受害者家屬終於得到慰藉。

“‘1.07’故意殺人案的成功偵破離不開高科技刑偵技術,尤其是現代刑偵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辦案人員快速鎖定犯罪嫌疑人。刑偵技術在案件偵破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也對我們從事技術偵查的工作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光輝說。

“痕迹警察”刘光辉:让无声的证据掷地有声

慢功細活,熬出個“痕跡專家”

在大案、難案面前,劉光輝是攻堅的能手,他有一股“不到黃河心不死”的犟勁,對於每一個案發現場,他堅信“凡有接觸必留痕跡”,衝著這股子執著勁,他所到過的案發現場,從來沒有“無獲而返”的時候。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和大多數做刑事技術民警的性格一樣,不管做了多少事他都不喜歡說。面對什麼樣的勘查處境都不會叫苦,卻唯獨怕一件事情:最怕的是因為自己工作上的不慎或失誤錯失關鍵性的線索與證據。刑事案件的現場大都是有時效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場留下的一些信息或者說痕跡會越來越少,技術人員的一個馬虎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與關鍵證據或線索失之交臂。”劉光輝說。

正因為如此,刑事技術人員在重特大案件現場,面臨的工作壓力與心理壓力都很大,所以幾乎每個刑事技術人員都會有自己解壓方法。對他來說,翻閱、查看案例是最好的自我解壓法:學習中解壓,解壓自我提升,與其不看心煩,不如煩中定神理頭緒。

近年來,劉光輝先後參與勘查各類案件現場2000餘起,錄入現堪系統的案件566起,出具痕跡檢驗鑑定80餘份,至今無一差錯。先後被宜川縣委、縣政府評為“2017年優秀基層政法幹警”、陝西省公安廳授予“2008年全省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優秀警務室民警”、陝西省公安廳刑偵局評為“2017年全省公安機關現場勘查優秀民警”、公安部第五局評為“2017年度全國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現場勘查優秀民警”等。2018年8月1日,劉光輝作為延安公安技術民警參加了北京公安部舉辦的“全國公安機關現場勘查技術教官培訓”,成為公安部在冊現場勘查技術教官。

在這些耀眼的成績背後,是劉光輝倍於常人的付出。每天一上班他就一頭扎進痕跡室,對著放大鏡分析研究,盯著電腦對比軌跡,工作量大而繁瑣,但他做起來往往就是一做一整天。

長期的高強度工作,使劉光輝患上了腰椎結核,2008年、2009年先後兩次手術後,他的腰間永遠留上一塊20釐米長的鈦合金和6顆鈦合金釘。“我每天工作一小時就得站起來走走,緩解腰椎的勞損,不然隔天就會疼的無法工作。”劉光輝從來不把這些職業病和其他困難掛在口上,更是從無怨言,沒有打過“退堂鼓”,勤勤懇懇、紮紮實實地奮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從初入職場的“菜鳥”到不惑之年的中年刑事技術民警,他從未畏懼退縮。劉光輝說:“探尋到蛛絲馬跡,將罪犯繩之以法,那種成就感,就如同打贏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也是我們始終追求的目標:還事實以真相,以我們的實際行動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司法公正。”

工作中的劉光輝

“痕迹警察”刘光辉:让无声的证据掷地有声
“痕迹警察”刘光辉:让无声的证据掷地有声“痕迹警察”刘光辉:让无声的证据掷地有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