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新八條”擲地有聲“三服務”破難攻堅,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多措並舉為企業復工“供暖添柴”


有這麼一組溼乎乎的數據,浸滿了監管者的汗水——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杭州市場監管系統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04萬人次,檢查農貿市場、商場超市、藥店等經營場所8.36萬家次,查處案件208起。

這組沉甸甸的數據背後,是根據疫情變化,以“新八條”創新政策為引領的線上線下落地實招:多措並舉服務復工企業商事審批、開闢民生保障綠色通道、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以“三服務”精神制定“一企一策”,杭州市市場監管局以最有力、最及時、最溫暖的舉措破解企業復工難、運輸難、資金週轉難等各類問題,全面打響經濟發展總體戰。

數字賦能 復工復產“網上辦”

在國家局“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十條”和省局“二十七條”政策基礎上,結合杭州實際,杭州市市場監管局於2月16日發佈“新八條”服務舉措,其中首條就是加大在線辦理和容缺辦理力度,目的就在於減少辦事窗口人員集聚,更好保障防控緊缺物資、基本民生消費品生產供應。

事實上,自2月3日起,杭州涉企商事登記事項就全面推行“網上辦、掌上辦、預約辦、郵寄辦”,開通綠色通道,優先重點保障抗疫緊缺物資生產經營企業“秒辦”審批備案事項。“此前,臨安區還進行了在線審批服務新嘗試。”臨安區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科科長鬍立新說,今年2月10日,杭州慕尚護理用品有限公司因計劃引進4條口罩生產線需辦理經營範圍變更登記,但企業其中一個股東因疫情管控無法回杭簽字,也不懂網上“全流程”申報操作,臨安區創新“遠程視頻+容缺後補”的“互聯網+”審批模式。由該股東自行錄製一段視頻,口述同意公司變更經營範圍、修改公司章程等相關內容,臨安區在容缺股東會決議簽字的情況下,當場為企業辦結經營範圍變更,核發營業執照。

通過“互聯網+”數字賦能,杭州市市場監管局進一步挖掘“一網通辦”、“食安慧眼”、“電梯智管”、“浙政釘”掌上執法等數字化治理的潛力,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解決生產經營所遇問題。

截至目前,已對227家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經營企業審批登記進行“特事特辦”,答覆電話諮詢25298個,完成網上審批9960件。另外,為更好服務“民轉醫”口罩和防護服生產企業,創新使用釘釘視頻會議形式組織線上培訓,邀請各領域專家網絡授課,為全市50多家擬申請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技術質量人員及監管人員提供指導服務。

一線“服務員” 破解復工難

線上“零見面”審批,線下“專員”三服務。近日,富陽區杭州華昌製衣有限公司在指派專員的幫助下,不僅第一時間完成經營範圍變更登記,且經專家遠程指導,企業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備案,幾乎在取得產品備案的同時完成生產備案。

“我們為生產經營防疫緊缺用品和基本民生消費品的企業開通預約辦理綠色通道。” 富陽區市場監管局許可科科長孫錚說,“專人負責”、“特事特辦”是“新八條”的特色之一。

放眼全市,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專員”無處不在。據瞭解,疫情期間,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建立工作聯動機制。成立4個工作專班,建立應急值守、重大信息報送、情況交流和信息互通機制,從608名黨員幹部中抽調110人組成6支“黨員突擊隊”第一梯隊,奮戰一線。

近日,在杭州市場監管局主要領導的帶領下,服務專員們對拱墅區29家復工復產企業開展服務指導,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124個,收集問題270個,並對江干、濱江、餘杭等地部分防疫緊缺物資生產經營單位開展指導工作。

同時,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立足職能,重幫扶、出實招,出臺了《杭州市專利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設立3000萬元的杭州市專利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用於補償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對中小微企業開展專利質押融資服務政策性擔保時產生的風險損失。

除此之外,“食品安全監管雲平臺”也積極發揮著監管以外的服務功能。在“三服務”走訪中,不少企業反應生產原輔料採購困難,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就利用“食品安全監管雲平臺”全國聯網的優勢,運用大數據分析,積極幫助企業尋找產品質量穩定的原輔料供應企業,並在其獲得原料供應方合格承諾後實施短期應急採購。

多線作戰 保障食品安全

企業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使得各類用餐需求持續拉昇,在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餘杭區市場監管局物流園區市場疫情防控工作組的工作人員開啟了24小時全天候極速運轉模式。

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也是全省最大的“菜籃子”和“米袋子”……疫情面前,農副產品“保供、保價、保質”成了艱鉅而重要的職責使命。

“2月4日開始,我們設立5個巡查組,每組6人入駐農副物流園區十大市場,對市場的疫情防控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現場督導檢查,針對園區交易主要集中在夜間的實際情況,又從局機關科室和下屬單位抽調年輕骨幹43人,增強力量通宵入駐各市場開展巡查工作。”餘杭區市場監管局農副物流中心市場監管所所長毛超逸介紹,目前,工作人員對不遵守管理要求的經營戶由市場方進行市場內部處罰。同時,主動約談物流園區內所有市場,確保市場方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

另外,西湖區、下城區等農貿市場和商品交易市場,已陸續推出減免攤位費的幫扶政策,這一政策幫助農貿市場和經營戶減少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復工復市。

保住“米袋”、護住“菜籃”的同時,餐飲單位也逐步“邁過寒冬”、恢復經營。圍繞“新八條”中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為確保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雙落實、雙到位,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四管齊下”全面助力復工復產。

在全省啟動臨時團餐備案工作後,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部署全市開展行動,僅用一天就完成了全部備案工作,特別是針對連鎖品牌餐飲單位,通過市級層面備案可實現全市通用,給企業提供巨大便利。

截至目前,全市已復工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數30家,佔全部持證集體用餐配送單位(46家)的65.2%,核定臨時團餐配送每餐最大供餐量達到201980份。

幾十萬份企業供餐背後的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對此,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充分利用“食安慧眼”,通過“眾食安”APP和“陽光廚房”智慧監管系統,開展線上線下監管,確保備案餐飲單位監管全覆蓋。

線下:在首批名單公佈後,第一時間將名單同步下發至各屬地局,並制定《疫情防控自查表》,由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做好巡查監管與服務指導工作。

線上:以“要求全覆蓋、重點式抽查”方式,推行“無接觸”監管,及時上傳各類電子臺賬,監管人員第一時間審核,實現“即傳即核”,指導並督促定期自查,排查問題隱患,線上及時反饋,指導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