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爲何將長子劉封殺掉,卻讓軟弱無能的劉禪繼位?原因錯綜複雜

劉備為何將長子劉封殺掉,卻讓軟弱無能的劉禪繼位?原因錯綜複雜

古時候有句話叫,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因此每任君主在選擇繼承人時總是慎之又慎,畢竟稍不小心選錯了人,可能就會帶來亡國之災,而在三國時期,一向有識人之明的劉備卻選擇了個軟弱無能的繼承人,在大家看來,劉禪甚至可以說是沒心沒肺,國家被滅之後居然還能說出樂不思蜀這樣的話,也因此被大家笑話,說他是扶不起的劉阿斗,蜀國也是在他治理期間被魏國滅掉的。

所以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劉禪很無能,劉備選他當繼承人真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還不如選劉封呢,劉封雖然是他的養子,可武藝高強,在入川之戰中隨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打仗,攻無不克,屢立戰功,後又協助孟達攻下了上庸三郡,看起來比劉禪強多了,為何劉備不選他甚至還將他殺了,這是為何呢?其實劉備做出這樣的抉擇是有很多原因的。

劉備為何將長子劉封殺掉,卻讓軟弱無能的劉禪繼位?原因錯綜複雜

一、親疏有別,嫡庶不同

首先,劉封只是劉備的養子,劉備投靠了荊州的劉表時,年紀也小了,但還沒兒子,所以就將劉封收為養子了,一開始的確帶在身邊好好培養,可是自從劉禪出生以後一切就不一樣了,劉備有了新的選擇,而且還是他的親生兒子,有血緣關係,自然和劉封不同,誰不想把自己的基業傳給親生兒子呢,劉封畢竟是個外人,所以在選擇繼承人時劉備私心裡肯定是偏向劉禪的,其次,除去個人私心外,還要考慮封建傳統,嫡庶有別,傳位也是傳嫡不傳庶,劉備把皇位傳給劉禪是理所應當,可若是傳給劉封,必定會引起動亂,所以不管是從個人還是大局考慮,都是選擇劉禪。

劉備為何將長子劉封殺掉,卻讓軟弱無能的劉禪繼位?原因錯綜複雜

二、劉封並不適合當君主

劉封雖然武藝高強,軍事能力不錯,當他絕不適合當君主,例如他在駐守上庸時,因個人恩怨,聽信他人挑撥,不出兵援助關羽,後來又與孟達不和,屢次欺凌孟達,還搶了他的樂隊,結果孟達便率兵投降魏國了,並與魏將徐晃一起反過來攻打上庸,勸劉封投降,這時劉封雖然據死不降,可是卻遭到了申耽的背叛,導致兵敗,回到成都後,劉備雖然氣憤,可也沒打算殺他,但諸葛亮卻說,劉封性格剛烈勇猛,怕劉備死後再無人能壓制他,勸劉備將他除去,劉備只好下令讓他自盡。通過這些事情,我們可以發現,劉封這個人性格太傲,不會維持人際關係,而且還容易聽信小人之言,根本不是當君主的料。

劉備為何將長子劉封殺掉,卻讓軟弱無能的劉禪繼位?原因錯綜複雜

三、劉禪並非無能

其實劉禪並非我們想的那樣無能,要不然他怎麼能做了四十一年的皇帝,你要說是諸葛亮的輔佐之功,可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不還做了二十九年麼,肯定是有些能力的,只不過性格過於平和,諸葛亮在世時,他能夠全權放手,信任諸葛亮,諸葛亮去世後,他廢去了丞相一職,任命蔣琬為大司馬,費禕為大將軍,分別主管行政和軍事,又互相牽制,避免再次出現一人獨掌大權的情況,而且他寵信黃皓,可能也是為了制衡姜維,畢竟當時蜀國的情況的確不適合不停北伐了,可惜他終究還是被黃皓這樣的小人矇騙了,其實蜀國滅亡是必然的,並不能只怪劉禪,而劉禪在蜀國被滅之後寄人籬下,他樂不思蜀的表現,又何嘗不是一種保命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