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请提价:限制扎堆排队抢购现象

近期,“老百姓”排队“抢购”茅台的新闻几乎刷爆了网络和朋友圈,上百人的队伍通宵达旦的排在茅台国酒专卖店的大门前,翘首以盼奋勇争先,其中更不乏大爷大妈们矫健的身影,他们拎着马扎,摇着蒲扇,坚守在抢购第一线。

相同的一幕,在济南、西安,郑州、上海等地频频上演,尤其是在武汉,400多人的抢购大军一度导致现场混乱,民警不得不鸣枪维持秩序。国内抢购,海外代购,已成为国人在国际上的笑谈,丢感十足。

那么,这些连夜排队抢购茅台的热切群众,究竟是茅台的铁杆拥泵和忠实消费者?还是另有想法和目的?

事情的起源还要从茅台在西安举行的会议说起,2018年1月10日,来自全国各省茅台联谊会长、大商代表齐聚西安,联名签署坚决执行终端1499元/瓶的铁腕新政策。会议对外宣传的口号是“居安思危,维护消费者利益,推动茅台持续稳健向好发展”。会议看起来很美好,但结果与部分行业专家预测的一样,完全取得了反面效果。茅台的市场价格不仅没有稳定在1499元,反而一路飙升到一千八百元以上。

8月份,茅台公司发布文件称,将开展夏季消费者优惠活动——原指导价格为1499元的飞天茅台,在8月6日至8日的三天中,每瓶让利100元,以1399元价格出售,每人凭身份证限购两瓶。于是,便出现文中开头的一幕,就此引发抢购热潮。

不可否认,抢购大军中不乏真正的“茅粉”,也有为了收藏或送礼的目的,但多数人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赚取差价也”。1399元买进,1800元出售,每天能赚800元,三天2400元,指导价和终端价的巨大差异让茅台成为一种谋利的工具。

有多家媒体发文称,茅台此行为是缓解茅台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事实真是如此吗?

以济南为例,近半年来,几乎在任何一个名酒专柜或大型超市,都见不到飞天茅台的身影,店员的统一答复是:没货!不过可以从其他店调货,但每瓶要加价几百元,问题是所有的店面答复一样,那么所谓的调货,货从何来?究竟是真正缺货?还是囤积炒作?

数据显示,2017年茅台产量为42771吨,一吨=2000斤,1瓶飞天茅台为1斤,42771吨等于8554.2万瓶。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13.9亿人,这样算下来平均每16人可以喝一瓶。

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特殊酿造工艺和不可复制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茅台的产能确实有限,再加上红色文化背景和“国酒”的光环,决定了茅台的稀缺性和特殊价值,这也导致购买茅台酒不一定都是为了喝,有的人买茅台酒是为了收藏,有的是为了囤积等价格上涨再出手赚差价,还有的人则是利用茅台酒的金融属性进行抵押、贷款等进行民间融资。

茅台各级领导人不断呼吁,不要推高茅台酒市场价格,让消费者真正喝起来。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表示,茅台市场价格波动小、涨幅小,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广大消费者,也有利于经济发展。基于茅台酒是用来“喝”和“储存”的,要理智对待价格,茅台酒不是用来炒的。

然而,茅台以“限价”名义实施的种种举措,不仅没有任何作用,反而把价格炒的更高。既然稀缺是本质属性,为何不让市场来决定其价值属性,而不是违背经济规律,频频通过企业手段来操控价格,最终演变成为“名为限价,实则变相涨钱”的笑谈。虽然茅台的口号是让普通消费者喝得起茅台,但事实上,茅台本就不是普通消费者喝的起的大众产品,而是权贵和精英阶层专属的高端奢侈品牌,即使市场价格达到三四千元,也绝不会影响其销量。因此,与其高姿态的限价,不如坦坦荡荡的放开,让市场来决定价格。这样,不仅守住了市场经济的底线。

大品牌应该有大品牌的样子,茅台提价不仅是在提升民族品牌的价值内涵,而且也可以有效阻止“老百姓”排队购买茅台的不雅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