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武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沉澱了中國深厚的哲學思想。它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整合了中國的優秀文化。武術作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文化現象,同中華民族文明的產生是同步的。

孕育於中華民族厚重文化沃土之中的傳統武術幾千年來一直脈脈相傳,但是現狀是武術流失快於傳承,武術傳承落後於發展,尤其是一些有名的老拳師相繼離世,致使一些拳種青黃不接,後繼乏人,許多拳種已經到了失傳的地步。

傳統武術整體進入高齡時代、銀髮時代,老拳師們一個個地走了,人老藝亡。

韋馱捧杵

八字步正身直立;兩掌上收胸前合掌,兩臂成環狀,指尖高與鼻尖平;靜心調息,共做36息(一呼一吸為一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獨立金剛

1.接上勢,合掌於胸前不變;左腿獨立支撐,右腿緩緩屈膝提起。做好姿勢後,靜心調息,共做18息。

2.換右腳獨立勢,與左腳獨立相同,唯方向相反;靜心調息,共做18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降龍勢

1.左弓步站立,上體向左轉約90度,成右插步勢;同時,左掌向臀左後方撐出,掌心向後,指尖向下;右掌向右上側撐出,虎口向下,指尖向左;頭左轉,目視左掌。姿勢做好後,開始調息,兩臂和兩掌左右撐左右撐緊,共做18息。

2.接著做右弓步勢,動作與左弓步勢相同,唯方向相反。靜心調息,共做18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伏虎勢

1.左半馬步蹲立;兩掌成虎爪,屈肘舉臂於左右側上方,掌心向上,爪尖向上,兩虎口遙遙相對;目視左前方。姿勢擺好後,靜心調息,共做18息。

2.接著,換做右半馬步,與左半馬步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靜心調息,共做18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天地躉勢

兩腳開步比肩寬,腳尖外擺成八字,腳前掌、腳趾撐地,腳跟提起;雙掌合於胸前。

重心緩緩下沉,雙腿屈膝蹲成馬步,臀部儘量下坐;姿勢擺好後,靜心調息,共做38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虎坐勢

1.左半馬步蹲立,身體重心落於右腿;兩手成虎爪垂於身體左右側,掌心向下,虎口均向左前方;目視左前方。姿勢擺好後,靜心調息,共做18息。

2.接著,換做右半馬步,與左半馬步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靜心調息,共做18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龍吞勢

1.右弓步站立,上體略左轉,面向正前方,左膝略成跪步狀,小腿與地面成30°角,左掌垂於襠前,掌心向前;右掌護於左肩前,虎口向下,指尖向左,屈臂平直於胸前。目視前方。姿勢擺好後,靜心調息,共做18息。

2.接著,換做左弓步勢,與右弓步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靜心調息,共做18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御風渡江勢

1.八字步正身直立,合掌於胸前,同“韋馱捧杵勢”。右腳略橫置,左腳前順成丁字步狀,勢如“達摩一葦渡江”之神態,目視左前方;姿勢擺好後,靜心調息,共做18息。

2.只將兩腳互換位置,成右丁字步勢;靜心調息,共做18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回回指路勢

1.左插步站立,右膝屈蹲,左膝略跪,上體右轉;右臂屈肘,肘尖對右腰側,前臂平腰,右掌成劍指,虎口向上,指尖向右後側方;左掌護於右肋側,掌心向下;目視右手。姿勢擺好後,靜心調息,共做18息。

2.接著,換做右插步勢,與左插步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靜心調息,共做18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觀空勢

1.右半馬步蹲立;兩掌屈臂成託物狀,略高於頭部,兩掌心向上,指尖分別向左右;仰頭目視空中。姿勢擺好後,靜心調息,共做18息。

2.接著,換做左半馬步勢,與右半馬步勢相同,唯方向相反;靜心調息,共做18息。

10式易筋經,動態武術教學!韋陀捧杵,金剛怒目,具顯深厚功力!

武術成為具有一種獨特的內外兼修、蘊含深刻的哲理傳統文化。

中國古代哲學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寶庫,是中華思想文化大花園中一枝鮮豔奪目的花。

中國古代哲學有著豐富的內容,包括了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道家哲學、儒家哲學等許許多多的分支,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文化中與中國傳統哲學、民俗等相互滲透、相互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