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隆裕太后表示:“餘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這裡的爾就是袁世凱。12月28日,全國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召集慶親王奕劻、袁世凱等王公貴族和國務大臣共商國事。

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至此,清帝遜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公元1912年2月12日,是歷史上極具意義的一天。當日,紫禁城養心殿中眾臣彙集,即將迎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次朝見儀式。攝政王載灃已經退居下位,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以生病為理由並未出席,遂派出了自己較為信任的胡惟德出席儀式,與之出席的還有眾多清朝重臣。其中,絕大多數大臣都是清朝最後一批官員,同樣,也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批官員。

儘管,當日天氣依舊,但是,所有人仍能感覺到氣氛的不同尋常。每位大臣一如往常頭戴翎頂,身著蟒袍,冠帶一新,及早便候在乾清宮旁邊待命。空氣中寒意凜然,大臣們捧著熱茶低頭不語,眼睛不時掃向一旁,似乎各有心思。仔細看去,可以看到每個人表情呈現不一,胡惟德、趙秉鈞、梁士詒淡然中帶著一絲欣喜之色,似乎將要迎來什麼好事一般。

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反觀清朝其他臣子,要麼面帶怒意,要麼便是面帶悲色,一副悵然若失的模樣。清朝的司法大臣沈家本則表情冷漠,無喜無悲,似乎一切都與他無關,事不關己的模樣。就在這時,一道聲音打破了這壓抑的氣氛:“太后已到,請各位大臣上殿內!”這是隆裕太后身邊小太監的聲音。大臣們聞此後,遂放下手中茶水,整理下自身衣帽,便依次向著養心殿走去。

一行人趕到養心殿時,並沒有看到隆裕太后,偌大的一個養心殿,唯有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在此等待。在其身後,則是表情嚴肅的皇家侍衛,一如往常守衛在養心殿左右。少許,殿外傳來小太監傳旨聲音:“太后駕到!”眾臣轉身,便看到隆裕太后牽著六歲的小皇帝溥儀緩緩走來,經過眾多大臣,進入殿中。待隆裕太后正中做定後,大臣們才跟隨入殿。

這是清朝最後一次朝見,規矩已經不同以往。 昔日上殿都是皇帝主持,隆裕太后垂簾聽政,然而今日時代已變,隆裕太后親自出來主持最後一次朝見,在禮節上,大臣們也無需再行三叩九拜之禮,而是由胡惟德領頭,向隆裕太后及溥儀皇帝彎腰三鞠躬,便算行過大禮。這是清廷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隆裕太后尋遍眾臣,卻沒有看到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的身影。

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胡惟德一步向前,啟奏道:“奏請太后,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因病而未能起身,特委託臣前來向太后與皇上請安。”隆裕太后聽聞後,點頭道:“袁世凱為國家盡忠職守,費心費力,真是難得忠臣吶。清朝皇室之所以還能繼續存在,離不開袁世凱的力保,想想他的壓力也不小。今日我就按照最初的議和條件,頒佈退位詔書,其他事情都交給袁世凱處理吧。”

隆裕太后在說到“退位”二字時,眼眶紅了一圈,似乎隨時都要掉下眼淚。其實,也是能夠理解,祖宗留下的偌大基業,說讓就讓,隆裕太后心中苦楚萬分。但時代早已更變,形勢催人急,為了皇室成員的安全,隆裕太后只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殿下的清朝大臣聽完這些,心中也是空空落落,到底還是拱手相讓了,大清就此終結了。

這些臣子都是對清朝忠心耿耿的老臣,他們能夠體會隆裕太后的心情,但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呢,外部軍閥勢力對清室虎視眈眈,或許唯有退位,方是最佳保全之計。作為袁世凱的人,胡惟德自然對清室沒什麼情感,但見其他人都面帶憂傷之色,他也不好多說什麼。一時間,大殿陷入沉寂之中,空氣中瀰漫著壓抑的氣氛。

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正在這時,御前太監站出,將準備好的退位詔書送到隆裕太后面前。

隆裕太后打開詔書,看了幾頁後,多年來的內心積怨在這一刻爆發,兩行眼淚奪眶而出。此刻的隆裕太后,再也顧不得太后威嚴,當著眾多臣子面前,抽泣不止。從大清建立至今,走過了二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沒想到還是迎來了終結,且還是斷送在自己手裡,隆裕太后如何不痛惜。她越哭越痛心,由抽泣不止變得嚎啕大哭,口中還不斷哭喊道:“我對不起祖宗啊... ...”

此情此景,令人感傷無比,底下的大臣們也是老淚縱橫,他們都是陪伴先皇走過數十年風雨的老臣,只嘆清廷衰敗,到了今日已經無力迴天,他日新人勝舊人,清朝終將成為過去。胡惟德見眾臣都在哭泣,他也有模學樣的乾哭了幾聲,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還是儘快完成儀式才為重要。

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當即,胡惟德故作哽咽道:

“太后,如今天下已定,希望您能看開一些,保重貴體啊。世人皆知太后心懷萬民,掛系皇室,今日作出此等恩德,定然為百姓所讚頌。如今對於皇室優待已經許諾,還請太后寬心。”隆裕太后聽了胡惟德一番話,反而哭的更加傷心。這誰都知道,胡惟德是袁世凱的人,袁世凱可謂是不安好心,表面看似處處為清廷著想,實則是另有目的。

隆裕太后想到這不由將退位詔書死死攥住,淚水不斷嘀嗒,皆落在退位詔書上。眼看詔書要被打溼,趙秉鈞幾人坐不住了,紛紛向胡惟德示意,讓其利落些,將那退位詔書拿來。胡惟德百般為難,清廷雖衰,但是,在眾多割據勢力眼中,還是極具號召力的,自己此刻如果不顧上下尊卑,妄圖奪取詔書,很可能會引火上身。

正在胡惟德內心思索之時,恰好看到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和內務府大臣世續,他頓時有了主意,何不讓這兩位清朝重臣出面呢?為了引起兩位大臣的注意,胡惟德一直拋眼神,想要得到回應,然而,兩位大臣都是深諳政治的老狐狸,早就看透了胡惟德的把戲,索性頭一偏,裝作沒看見。這可把胡惟德氣的不輕,但在朝堂之上,也不便發作。

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眼看現場陷入僵局,胡惟德靈機一動,掏出了藏在袖中的電報,故作慌張的模樣啟奏道:“太后,先不要悲傷,臣這裡有一份來自南方革命黨的緊急電文,請太后過目。”隆裕太后一聽“革命黨”三個字,內心一怵,不禁止住了哭泣。她看著胡惟德,哽咽道:“革命黨說什麼,是不是想要變卦?”

胡惟德一見“革命黨”鎮住了太后,欣喜往外,不過他神色依舊保持嚴肅,打開電文念道:“南方伍廷芳代表電:經參議院同意,如若清廷不願遵守退位條約,則取消優待,此布,即轉北京。”隆裕太后臉色一變,果然,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此刻她也顧不得擦淚,趕緊起身將退位詔書遞給了胡惟德,連稱:“我們願意遵守條約... ...”

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胡惟德這招還挺管用,隆裕太后交出詔書後,還急忙命徐世昌蓋上玉璽印章,唯恐超過時間導致優待條件作廢。待印章蓋好後,胡惟德拿起詔書審視了一遍,而是當著滿朝眾臣的面,高聲念道: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

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高輟於途,士露於野。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惡因一姓之尊榮,拂萬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諮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內欠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胡惟德話音落下,清王朝最後一次朝見儀式正式終結。胡惟德將詔書收好,在殿中與眾位大臣一同向隆裕太后、溥儀皇帝三鞠躬,而後,走出了養心殿。從這一刻其,胡惟德也便不是清朝官員身份,或者說,天下再也沒有清朝的存在。

僅是少許,偌大的大殿再次空空蕩蕩,隆裕太后坐在高座上,眼睜睜看著這些清朝臣子離去,心中五味雜陳,嘆息不斷。六歲的溥儀皇帝,並不知道剛剛一幕意味著什麼,趁著人們散去,他便在大殿中追逐嬉鬧。隆裕太后見狀,上前將溥儀抱在懷中,遂走向殿外... ...

許是憂勞傷體,隆裕太后剛出殿外差點一個趔趄摔倒,嚇得一旁太監趕忙上前扶住。最後,在太監們的攙扶下,隆裕太后領著小皇帝愴然還宮。並且,隆裕太后在下詔遜位後,畢竟,心中難以釋懷,鬱鬱寡歡,終至染病。1913年,隆裕太后的“萬壽日”之後,她就一病不起了。

因她生前做了一件偉大的事,這個中國女人死後,外國人紛紛降半旗

最終,於同年2月22日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 ...

『《清史稿》、《辛亥革命》、《隆裕太后被氣死?清末的隆裕太后》、《清帝退位詔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