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字源识字-教师节(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07.字源识字-教师节(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07.字源识字-教师节(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教师节,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让千千万万的教师明白这个职业的含义!

不少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干了一辈子教育和教学工作。可能还不知道“教”的本义,就会影响对“教”的全面的理解。就容易在工作中荒腔走调,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表现在师生关系恶化,经常出现学生顶撞老师、打老师;表现在父子之间的关系上,不孝顺,甚至出现杀父弑母这种极个别的极端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偏离道统而造成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的片面理解的结果。

教(校) 要想正确理解“教”的本意,我们先来分析“教”的结构和形状。左边是“孝”,是老和子的结合,产生的字,上面是老的一部分,就是老的省形;下面是儿子的子。从字的结构来看,是老子在上,儿子在下,以“儿子扶持老人”为背景画造的这个“孝”字。

107.字源识字-教师节(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当造完这个字后,孝的意义还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不光表现在行动上,动作上,还要发自内心的,听家长的话,按老师家长指导行事,就像武术老师在台上表演动作,学生在台下模仿、效仿,上行下效。首要是仿效父母老师的德行,所以,借“效”之音来完善这个背景画的意义。这就是这个字音的来历。也就是为什么读“效”的原因。“百事孝为先”。儒家的伦理道德把孝放到首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一位教育管理者或教师首要的工作是怎样教会学生孝顺长辈。也是最起码的工作。教的起点是尽孝,教的终极目标是知恩图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再看“教”右边的“攵”(攴 ),在放羊的“放”和牧羊的“牧”中都有这个部首。它是由“攴(去横点)--攴----攵”这个演变过程。(展示这个教(繁体)---教(繁体)---教;攴(去点)---攴---攵)第一个是又上是“丨”(棍gun),手持棍子。在过去旧的教育理念中,奉行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现在还有的家长教育子女,还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旧教育理念。后来演变为攴,“攴”(朴pu)持敲朴(教具—教鞭:短为敲,长为朴)。教鞭要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不能往死里打,伤害学生。对所教问题要启发学生回答。最后,

变形为“攵”,“攵”是由“丿”、“一”和“乂”会意而成。“丿”表示向下、向内,引申轻柔,用力要小,不能向死里打学生;“一”表示水平、横向、东西等,这里表示教训学生要掌握平衡,公正;“乂”表示适宜、得宜,这里表示教训学生要场合环境要适宜。表示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指导而思考,而行事。作为施教者要讲明道理,做出榜样,让学生有师法的标准。所以“教”也是与时俱进的,是发展的。不能停留在那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旧的教学理念上,靠体罚学生,是达不到教的目的。

教(校)由孝和攵组成“教”这个字,即不读孝也不读攵,而读jiao。说明仅从这两个字还不能诠释教的含义。从结构上看,不论听从教命,还是上行下效,都是为了使学生或子女走正道,人心向善。可是,人易产生不良思想行为,校正学生和子女的不良行为,长其善救其失,也是教育的目的。为了完善教的字义,借了“校”的声音。教的初级功能就是“校”,校正人的不良行为,否则不校发展下去就会违法犯罪。但“校”不可滥用,只有学生思想行为出轨的时候才及时校正;正常的思想行为用不着去“校”,校之过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父母校之过甚也容易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校要有尺度。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就是对“教”的音形义的通解。

师(是)是由“一”和帅会意而成的字。帅(率)是由帥简化而来。“”(阜的上部读“队”)是由撇点“”、两“口”和竖“丨”会意而成,撇点“”是撇“丿”的变形,指示向下、向内,这里指示率领的下属官兵或学生;“口”表示圆,这里圆形的队伍,就团队,两口指多个团队;竖“丨”表示纵向,表示团队有上下隶属关系;“(阜的上部--队)”表示引领多个团队的官兵或多个集体的学生;“”(阜的上部)简化为“刂”,竖“丨”表示上下一致的团队;“丿”表示引领自己团队的人;巾表示古代将领的装束,肩披的大氅,类似现在的风衣,强调将帅的特殊装束。帅借“率”声表示可以率领多个团队的将才。帅加一横“一”为师。“一”表示帅应只有一个,号令统一,方向一致,思想统一。师借“是”声表示帅是指引方向的典范,引导团队走向正确道路的人。

卩(阶jié)在汉字中作为部首存在的。它是描述竹子的竹节特征。竖“丨”指示竹子纵向垂直向上生长;横折弯钩“”是横、折、弯、钩的合体笔画,横指示竹节横断竹子的纵向,折表示竹节的圆形,弯指示竹节向外增粗,钩指示各竹节相对增长。借“阶”声指示竹节一节一节的像台阶。卩作偏旁部首的有卫、叩、印、卵、卯、却、即、卸、卿等。

卩繁化为節,再简化为节。汉字的发展也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把竹头“⺮”改为草头“艹”是发现竹子草本植物,不是木本植物。繁体節下面的“即”是描述竹子的两个特征,一“卩”表示竹节,二是“”表示竹笋,“”是艮的省形,竹的根部不发达,基本上只有垂直下的主根,挖出的竹笋是白色尖状,“”又写作“皀”,即表示竹笋即竹子的幼芽可食,一经长出地面立即就砍下作为一种蔬菜,长大成竹就不能食用了。节 [jié]是節的简化字,只保留了竹节特征和它的草本属性。

节的同本义为竹节。引申1.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2.骨节、节骨眼、关键,如节病(弊病、破绽);3.节日、纪念日,如节下(节日期间)、节仪、节朔(节日和朔日);4.气节、节操,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5.节令,节气,如节序、节分(季节的分际); 6.礼节,有礼貌的行为,如节文(礼节、仪式);7.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节镇(即节度使);8.节拍,节奏,如节调(节拍和音调);9.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如:章节、音节、时节;10.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如节鼓;11减省,如节简(节俭简朴);12.节制、管束,如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13.调节,如“节其流,开其源”;14.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三节课;15.高峻的样子,如“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祝全国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107.字源识字-教师节(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107.字源识字-教师节(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