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走山西——農耕社會的幸福莫過於親人的歡聚

1、中秋節的氣氛越來越濃了,不僅月餅大賣,中山路上的棗糕、綠豆糕小店門前也排起長龍,來來往往的人們步履匆匆,似乎在和節日賽跑。中國人最看重的兩個關於團圓的節日——春節、中秋節——皆被睿智的先人放在豐收之後,看來是頗費了一番心思:有物,有錢,還須有閒,農耕社會的幸福莫過於親人的歡聚啊!

2、假期去哪兒?三天,不能太遠也不要太近,那就去山西的靈石吧,那兒有靜升古鎮,有氣勢恢宏的王家大院,還是春秋時期晉國“割股食君”的名士——介子推的葬身地。雖然年代久遠,已沒有太多的古風古蹟可尋,但漫步其中遙想古代仁人志士的風範,仍然是很有趣的雅事——不能同時生,卻可以跨越時空神交也!

3、唯有出發,方知路上風景正好!中秋,最好的團聚是一起出遊,在路上,去遠方,融入天地山川,追尋古人足跡,享受交流與溝通的快意。美,在前方;樂,在車上;久違的,不是親情,而是親情帶給的幸福。哲人說,重要的不是你是誰,而是你和誰在一起。生為人子,長為人父,此刻,你會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4、太行山的景色略顯斑駁,層層綠裝中星星點點冒出片片金黃與褚紅,像人過中年的滄桑容顏,憔悴,衰敗,遲暮,彷彿剛烈的漢子向命運低下了頭!古人云,塞下秋來風景異——所謂“異”,不僅是“大有不同”,還隱含著“詫異”、“驚奇”之意。人啊,最難看清楚的正是自己。睹景思人,情景交融,豁然開朗矣!

5、遊覽位於靜升古鎮的“王家大院”,最讓人驚歎的並非其規模之宏大,而是背後隱藏的官商攫取民脂民膏的能力!亦官亦商,人丁興旺,乃“王家大院”不為人知的秘密。300年的建築過程,123個院落,1118間房屋,恰是明清以來中國官員腐敗的生動證明。官員富,百姓苦;家財巨,國必衰。官商之害猛於虎,嗚呼!

6、墓稱“林”者,源自介子推,後代“孔林”、“孟林”、“關林”,皆效法“介林”也。“介林”牌坊有對曰:“生前潔身功成身退辭厚祿,死後惠民願遂民悅享高香”、“青山藏焚骨年年寒食祭忠烈,故土埋鄉賢歲歲清明發思情”;可謂對這位追隨晉公子重耳流亡19年、功成歸隱田園為母盡孝的士大夫的至高評價。

7、介休,千年古縣,得名於春秋時期的介子推——介子功成身退,陪老母躬耕故里,又被焚於此,故曰“介休”。介休在綿山腳下,亦屬黃土高原之一隅,千溝萬壑如阡陌縱橫,又似滄桑老者額頭的皺紋,令人浮想聯翩。在起伏跌宕的大地上行走,想象著介子決然遁世的面容,為這樣一位古人啜泣,更為這片土地嘆息!

8、城中有城,堡中有堡,地上建築呼應天文,地下工事疏密有致:上下三層,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連洞,真洞套假洞,縱橫交錯,陷阱密佈,迷宮一般,辨不出方向,不知身處何方——不到張壁古堡親眼所見,你絕對想象不到1600年前的古人如此睿智,硬是用雙手在黃土高坡打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軍事堡壘,奇蹟!

9、車到邢臺境內,天色已晚。聽說邢襄古鎮挺好,便從龍泉寺下高速直奔而去。燈籠高懸,喜氣盎然,到古鎮的路坦蕩如砥,一轉彎就看到遠方燈火通明,身上的疲倦頓時消減多半。及至古鎮,恍然發現人跡難覓,周遭如鬼影一般。好容易找到保安,卻告知無休憩之處,遂悻悻然而去。有名無實,贗品古鎮末日不遠也。

10、一早離開邢襄,離開這個雅號“臥牛城”的地方,一分留戀,九分遺憾。書上說,這兒有3500餘年的建城史和600餘年的建都史,乃郭守敬的故鄉,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有“鴛水之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的美譽。只可惜,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就算達活泉仍在,流水卻成絕響,不看也罷!

11、關於中秋節,緣何少了感慨?一話答曰,非不為也,實不能也。普天之下的團圓,哪個人不是用百分之百的時間與百分之百的心情認真對待,每一分每一秒皆洋溢著幸福的色彩。所謂團圓,無外乎父母在,兒女在,親人在。在歡聚一堂的時刻,沒有什麼語言生動描述,找不到任何詞彙準確形容:境由心生,相由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