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雲一個村莊裡的中國,7年已過故鄉已有改觀,她在慢慢生長

最近看了一本南開大學熊培雲教授的書,《一個村莊裡的中國》,說看了,其實只是看了一部分,關於農村古樹被賣到城市做綠化樹的一部分,筆者對於鄉村題材的書籍是特別感興趣,再加上熊培雲是江西九江人,離筆者的老家也並不遙遠,更加顯得親切。《一個村莊裡的中國》,這本書成書於2011年,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7年,但是,他描述的鄉村中很多生活,猶如發生在筆者的周圍一樣,他對於中國鄉村的思考,是比較深刻的。其實焦波也做過一部記實片,《鄉村裡的中國》,兩個人都想管中窺豹,焦波描述的是魯中的一個小山村,而熊培雲記錄是江西九江的一個小山村。

熊培雲一個村莊裡的中國,7年已過故鄉已有改觀,她在慢慢生長


熊培雲一個村莊裡的中國,7年已過故鄉已有改觀,她在慢慢生長


關於鄉村老樹被內外勾結賣到城市中做綠化樹,這種現象,在前幾年的江西,確實是很多村莊都經歷過。只不過這些老樹的用途可能有些不同,有的是賣去做綠化樹,而有的是被賣去做傢俱。焦波的電影中,同樣是有過一段這樣的鏡頭,鄉村中的古樹被樹販子賣掉了。說明這種現象,不但江西有,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熊培雲在裡面描述了一個村民口裡說出的道理,“我自己站出來反對,那就是我和村長結私怨,而村長賣數,並不是和我一個人結私怨”。這個道理很好的詮釋了鄉村中的很多讓人反感的事情,卻沒有人站出來公開反對。

熊培雲深愛他的老家,對於老家的很多描述,有時候讓人感覺痛心,有時候又感慨萬千,但是,他的任何描述,其實都充斥著對於老家的熱愛。異鄉遊子,讀他的書,有些沉重,但是,時間過去了7年,鄉村中今日的很多現象,也有改觀。可能有時候我們感覺故鄉在淪陷,但是,故鄉在悄無聲息的發展,這一點,不能否認。

熊培雲一個村莊裡的中國,7年已過故鄉已有改觀,她在慢慢生長


熊培雲一個村莊裡的中國,7年已過故鄉已有改觀,她在慢慢生長


​筆者的老家離熊培雲教授家並不遙遠,甚至有很多風俗都相近。這些年,老家的快速發展,還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江西是一個重要的勞務輸出省份,這也決定了她的很多經濟來源,要依靠外出務工人員。今日的老家,家家戶戶都起了小洋樓,那些起不起小洋樓的農戶,政府也在著力扶貧,今天,住瓦房的人家已經很少了。鄉村中擁有小汽車的人家也越來越多,有些村莊上,已經達到了每戶人家都擁有私家車的水平,有的人家,甚至擁有了兩三部小汽車。前些年,有些人家熱衷於縣城買房,這幾年,去縣城買房的年輕人也多,但是,很多人,他們並不會把自己的戶口移民到縣城去,也說明了他們對於農村生活的認可。現在很多村莊用的都是自來水,電力方面,農網改造基本上完成了,現在農村停電的概率,已經很低。物質方面,村民手中能用的餘錢也越來越多,物質條件,應該說比過往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只是,年輕人基本外出務工,留在鄉村中的老人和小孩比較多,在精神方面,可能過的不是那麼充實。小孩教育方面,去縣城讀書的小孩越來越多,雖然說明了村民對於教育的重視,但也間接的反應了鄉村還需要更好的教育條件。

熊培雲說的:“我看到鄉村在淪陷,也看到鄉村在生長”,他書中擔憂的一些鄉村問題,有些繼續存在,但是有一些也得以解決。7年過去了,我想,熊培雲教授,可能對於過往書中提出的一些問題,也慢慢的得到了釋懷。但是,作為中國的公知,他深入鄉村,寫下這些問題和思考,也是有必要的,他喚起了很多人的鄉愁,也讓我們在城市生活的忙忙碌碌中,也花一些心思去回味,去感受,去思考我們的鄉村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