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從明代以來,紫砂壺一直是茶人非常喜歡的泡茶工具,原因就在於使用紫砂壺泡茶有許多好處,包括提香、保溫等。同時,紫砂壺的使用也有許多講究和忌諱,只有用好了才能感受其中的樂趣。 雖然有很多的愛壺之人,但不是每個愛壺之人都懂得保護自己的紫砂壺的,紫砂壺的保養尤為重要,這關係著紫砂壺這個寶貝的使用壽命,因為它不僅有收藏之作,更重要的是要有實際的用處,所以要好好愛護你的紫砂壺。現在來簡單說說紫砂壺“怕”什麼。

一、怕摔

紫砂壺的材質介於陶與瓷之間,所以它與大多數的陶瓷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怕摔。對於陶瓷類產品來說,一旦摔壞就無法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即使是用鋦瓷或金繕等方式對摔壞的紫砂壺進行修復,留下的也只有殘缺美了。那麼如何防摔呢?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倒茶水時要將另一手指按在壺鈕或壺蓋上,動作不可過大。倒茶的過程中壺不離手,有很多時候掉壺蓋就是在倒茶的時候發生的。也有的人喜歡模仿賣壺商人玩的那些蓋不掉、蓋嘴倒立等小花樣,一不小心就把愛壺給毀了的情況都有的。儘可能放在高處、或櫃子裡,小孩碰不到的地方,更不要讓粗手粗腳的馬大哈類的人去碰壺。喝酒之後堅決別玩高雅,喝酒之後手沒輕沒重,更可怕的是喝多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沒喝多。

很多人喜歡用石茶盤等堅硬材質的茶盤,其實這在無意中埋下了安全隱患,最好用木質的茶桌、茶盤,木地板或鋪設地毯,這樣,就算一不小心失手跌落,也能儘可能減少壺破碎的概率。最好要做到“壺不離桌”。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有的人習慣在壺蓋與壺把之間用繩子綁起來,以為這樣可以降低蓋子掉落的概率,其實這樣更容易使蓋子與壺身在清潔或使用中發生磕碰,有的時候雖然只是一小點磕但已經破了相啦。還有當環境溫度很低的時候最好養成溫壺的習慣,因為溫差太大時有的壺會發生驚裂,特別是朱泥的壺。

所以,平時使用紫砂壺的時候除了輕拿輕放,還需要給紫砂壺找一個“安穩的家”;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遠離小動物和“熊孩子”。只要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你的愛壺是可以長命百歲的。

二、怕油

喜歡玩紫砂壺的人都知道,紫砂壺經過長時間使用之後,表面會有一層含蓄內斂的光澤,俗稱“包漿”。但需要明白的是,紫砂壺的“包漿”與我們平時所理解的“油膩”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且吸附性強勁的紫砂壺也十分害怕油煙,所以更不能為了讓紫砂壺看起來更有光澤而將其表面塗抹上各種油脂——紫砂壺的光澤,是養出來而不是抹出來的。

紫砂壺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發出“賊光”,易養出帶有花斑的壺。壺體的內外均不可沾染到油脂。每次茶事活動,都需淨手弄茶,一是使茶免受異味汙染;二是茶壺能得到良好的保養。在喝茶的過程中,用潔淨的手對砂壺摩挲、把玩是非常必要的。

還有一點:大多數人家裡,油煙最大的地方就是廚房;所以,要想讓紫砂壺越養越潤,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讓紫砂壺遠離廚房。

三、怕味

以上內容已經說過,紫砂壺的吸附性十分強勁;除了容易吸油,紫砂壺也很容易吸味。吸味功能強,對於泡茶、養壺來說,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是雜味、異味,則一定要避免。所以,紫砂壺一定要遠離廚房、廁所等異味較多的地方。

四、怕洗潔劑

強烈建議您不要用化學洗潔劑清洗,絕對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學洗潔劑刷洗紫砂壺,不僅會將壺內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會刷掉茶壺外表的光澤,所以應絕對避免。

五、怕拋光布或者鋼絲球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紫砂壺有汙漬時,不要用含金剛砂的拋光布或者鋼絲球清洗,雖然用這些東西清洗很快,但這樣容易破壞壺表面結構,留下劃痕影響美觀。最好的工具是粗硬的棉布和尼龍刷,即使用這些工具也不能用蠻力。有些花貨紫砂壺,壺身造型比較複雜,清潔的時候花紋不易處理,可以選用齒浪型牙刷進行處理。

六、怕溫差大

平時泡茶,一般是採用80至100度的水為主;另外,一般紫砂壺的燒製溫度是在1050至1200度之間。所以,正常情況下,紫砂壺的耐高溫性能都是非常不錯的。

但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如果遇到短時間內溫差過大(驟冷驟熱)的情況,有些紫砂壺容易產生爆裂現象(特別是薄胎紫砂壺)。所以,平時空閒不用的紫砂壺,不需要放入冰箱保鮮、更沒必要放入微波爐高溫殺毒,只需常溫放置就可以。

七、怕暴曬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紫砂壺平時在使用的時候,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冷熱變化非常大的狀態,但由於其結構比較通透所以一般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儘量避免把茶壺置放於陽光下暴曬,不然會對壺體表面的光澤造成一定影響。平時清洗之後的茶壺,也不需要拿去曬乾,更不能拿去烘乾,只需置放於陰涼的環境中自然瀝乾就可以。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鋦瓷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宋朝,距今已有上千年曆史,主要是採用金剛鑽在瓷器上鑽孔、然後用鋦釘抓牢修補——我們常說的“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正是來源於此。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鋦瓷 對損壞的紫砂壺進行鋦瓷修復,一般需要經過找碴對縫、定位點記、打孔、鋦釘、補漏等步驟。找碴對縫,即是將碎片進行拼湊、恢復原樣;然後,根據壺體結構確定鋦釘的位置和數量、作出標記,為下一步的鋦釘做好準備。確定鋦釘位置和數量之後,就可以用金剛鑽進行打孔;為了確保經過鋦瓷修復之後的紫砂壺還可以使用,所以打孔只打外層、裡面是不穿透的。在打好孔之後,便可開始鋦釘了。為了防止漏水,打好鋦釘之後,需要採用雞蛋清和陶瓷粉進行調和、對邊緣進行補漏處理;有些人為了讓修復好的紫砂壺更為美觀,也有采用包金工藝進行處理的。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鋦瓷修復好的紫砂壺 鋦瓷工藝不僅適用於修復紫砂壺,對其它陶器、瓷器的修復也同樣適用,修復工藝上大同小異,也都存在一定風險。當然,也不是所有損壞的紫砂壺都適合做鋦瓷修復——價格太低的沒有必要,因為鋦瓷修復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所以一般都價格不菲;如果是破損太厲害的紫砂壺,即使是在高明的鋦瓷師傅恐怕也無辦法。而修復紫砂壺的方法不僅只有鋦,還有鑲嵌和包錫、粘、文物修復等多種方式。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有些傳統的清代、民國的紫砂壺上,我們不難發現金、銀、銅、鐵、錫、玉在殘壺的身上等有著千變萬化的妙用。如果紫砂壺的嘴、身、把、底出現小碰傷,甚至壺嘴、把斷裂可以用鑲嵌或者包錫的方法修補。如果修補得好的話,不但對紫砂壺的使用沒有影響,對壺的美觀也沒有很大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升紫砂壺本身的藝術性,給人展現一種殘缺美。

鑲金邊:鑲金邊是在壺的口沿、嘴的流口、底的邊緣、蓋的周邊及紐等部位,以黃金薄片包鑲(也有用銅片包鑲),更顯富麗堂皇。

包錫:包錫就是錫包玉壺,這是朱堅所創制,壺外周以錫片包裹,再在錫包上刻畫詩文繪畫,嘴口、蓋紐及把均以玉鑲接。高雅別緻,不失為一種有特色的裝飾方法,可惜其技法後來失傳,但因為錫對人體有害,不建議泡茶使用。

包銅:包銅是將整個紫砂壺壺身,以透雕有紋樣的銅片包裹起來,紋樣有蝙幅、龍、壽字等,同時壺口沿、蓋周邊也用銅片包鑲,這類裝飾的紫砂壺多為軟提樑。這時候如果這些部位出現破損,使用以上方法,不但於紫砂壺的整體效果影響不大,許多經過修補和修飾過的紫砂壺呈現出來的是另一種味道的華貴。如果能重拾這項技藝,經過一些演變和改造後,用於紫砂壺的裝飾上,或許能設計和塑造出別樣風味的紫砂壺。這種修復方式成本相對較低,在千元左右,比較適合紫砂壺的小傷,修復效果給人展示殘缺美,增加壺的藝術性。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鋦壺”作為紫砂壺修復或紫砂壺殘品復原的一項手工藝,現在不是很多見了。如果紫砂壺壺身的裂痕較長,可以請一些專門修補紫砂壺的專業人員進行鋦補,不過在這之前我們要保存好裂壺的碎片,不能經常拿著玩,兩個碎片接觸會碰掉瓷的,紫砂壺壺蓋掉點瓷無所謂,要是壺的話,就算鋦好了也會漏水。要鋦的紫砂壺有缺瓷的地方,或者碎片很小無法在其上打眼的,都要用火漆固定防漏。假如你的愛壺不小心碎了,不要丟棄,每一個碎片都要找到,鋦匠會用火漆黏上。

壺裂紋了,最好在裂紋的地方鋦上,以免受力裂紋延長。壺蓋碎了,找不到鋦匠,可以用火漆黏上,也不影響日後再鋦。紫砂壺如果不缺瓷,在鋦的時候就不用火漆固定。鋦子有很多種規格,“米粒鋦子”大小如米,形狀如米,“柳葉鋦子”比“米粒鋦子”長,鋦子兩端略窄,“菱形鋦子”最大,一般鋦大型瓷器用,鋦紫砂壺用不上。鋦紫砂壺是有講究的,一般1釐米有3個鋦釘最為適合,鋦釘要根據茶壺的裂紋形態來打製,最小的銅釘只有2毫米,鋦釘的大小、排列及鑽孔的深淺都有嚴格的講究,一般鋦匠都有3~4種規格的鋦釘,有些紫砂壺的質量不好,壺壁不一樣厚,最薄處只有1毫米,釘眼的深度就要控制在0.7毫米,有時可能會被打穿,不過沒關係,只要把鋦釘的腳加長,在壺內鉚上,這樣既不漏水,還增加了鋦釘的抓力。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紫砂壺是泥土燒成的,脆而易碎,弄碎後形狀不一,還經常出現像刀口一樣的斜叉斷口,為了避開壺壁的最薄的斷口,就要增加鋦釘的長度。修補古玩或者其他珍貴瓷器,鑽眼是不能鑽透的,要鑽兩分留一分,把鑽好眼的瓷器拿起來映著燈光一看,可以看出鑽好的眼是透光的但又不透氣。而留下的一分是保證鋦瓷器的銅釘不至於穿透瓷器,這是鋦活的規矩,鑽的眼比掩口要大,這樣在瓷器上掮銅釘的時候,用手錘輕輕一掮,眼內的釘頭被掮脹,就永久地固定在瓷器上了。

紫砂壺鋦好後,還要用鐵末或石灰(石膏或油灰)抹縫,這樣是為了增加鋦釘的牢固程度和堵一些缺瓷的裂縫,以防漏水,不過只要茶壺沒有缺瓷的地方,就不用抹,畢竟鐵末和石灰(石膏或油灰)影響茶壺的整體美觀。茶壺有一點漏水或滲水,也不用抹石灰,泡上一段時間的茶,茶鏽自然就會把滲水的地方堵上,這樣茶壺上的裂紋,就會讓茶鏽加深,反而增加了美感。特別是老紫砂壺,也有人在紫砂壺沒有破損的情況下,找專業工匠在壺身上鋦小銀釘。

老紫砂壺有古韻,而用來鋦壺的銀釘也有藏銀般古樸的味道,兩者相得益彰,鑲上銀釘的老壺更增添了年代感,而且銀釘本身的價值也為老紫砂壺添加了貴氣。當你把一把新鋦的紫砂壺,養到鋦子和茶壺融為一體的時候,看到壺上的鋦子,不再是獨立多餘的時候,而就是壺本身一部分的時候,那時的鋦釘給紫砂壺所平添的幾分古樸,在心中的感覺,別有一番韻味。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現代紫砂壺修補的傳統手藝已經很少了,很多時候喜歡的壺破損了卻無法找到人來修補只好扔掉,這也與近年手工修補價格高甚至超過了壺本身有關,所以除非很貴重很有收藏價值的紫砂壺,一般不建議對紫砂壺進行修補。

首先用清水粗洗灰塵,再用牙膏和水洗潔洗油茶垢及,斷裂碴口。用刷子、小刀等手工清洗。有些帶些紫砂清洗不掉的。可先用漂白粉等溶液浸泡大約兩過小時就可以了。對於曾修復過的紫砂壺要進行拆洗重修者,處理的方法是加溫或浸入熱水中,加少許鹼,即能軟化拆洗。

粘接修復瓷器粘接劑的選擇是關鍵。由於有些紫砂壺破損嚴重,對粘接劑的性能要求就高,只有選用粘接強度高、耐老化力強,而且固化時間適中的粘接劑才能夠修復出質量高的紫砂壺。一般選用國產的環氧樹脂粘合劑,環氧樹脂粘接劑種類很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很多種膠可用於修復紫砂。但選擇時要考慮到既無色透明又粘結強度高,而且耐老化,在室溫條件下便於操作的樹脂膠。目前粘接紫砂壺大多用AAA超能膠,這種膠的優點無色透明,固化速度快,即在AAA膠中加入與釉色相同的顏料塗在斷裂處,進行對接。粘接是修復紫砂壺中難度較高的工序,操作時要按照事前定的方案照顧到上下左右,碎的較多的可以從底部開始拈,有些可從口沿開始粘,但必須做到每粘一塊不能有絲毫的差錯。如果一塊錯位,最後將無法合嚴。粘接時還要注意不要塗膠太多,要將膠塗在紫砂片中心,合對時一定要加壓,並用白布帶捆綁好,流出的膠馬上用丙酮擦淨。

打底子經過粘接的瓷器會留有一條條粘接細縫。要用顏色填平,即為打底,也叫刮膩子。要選擇附著力強的塗料並加上適量的填充料,調製成填補料。然後用小牛角刮刀一層一層地刮塗上去,每刮塗一層要等待其乾燥後用細水磨砂紙打磨一次,一直刮塗到細縫填平為止。最好用細砂紙慢慢打磨,打磨到以手觸摸接縫處感覺光滑修復出來的紫砂才能以假亂真。

紫砂壺怕什麼,壞了該怎麼辦?

為了提高藝術性,有的時候會在粘合處描金或者抹上金粉,讓這把壺的殘缺美體現的淋漓盡致。這種修復方式成本相對較高,比較適合開裂的紫砂壺,修復效果給人展示殘缺美,增加壺的藝術性。

文物修復因為方法比較高端,師傅們不可能把所有方法都講出來,最基本的一個做法是:用牛奶和醋、雞蛋清相互拌勻之後,再加入生石灰攪拌成石膏裝,再對紫砂壺修復。這樣的方法比較適合一些已經斷開裂開,需要粘貼在一起的紫砂壺。黏合好的時候,記得用微火烘乾、使其冷卻定型。這種修復方式成本很高,不是幾萬元以上的壺,不建議用此方法修復,但是修復的效果非常好,幾乎與原壺一模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