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东漂在上海的犹太人的故事——犹太人为何强大

欢迎来到奇迹,这是一个让思维碰撞擦出火花的地方。

松雅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到上海,战争结束后不久去世,松雅在上海一家铜厂当女工,她结婚后生了三个孩子,后来又和丈夫离了婚。1992年中以建交,松雅辗转回到以色列,但从小在上海生活的她已经不会希伯莱语,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她什么都不会,窘迫的她一面苦学希伯莱语,一面在街头摆摊卖春卷。

第二年松雅把三个孩子从中国接回以色列,但在这里中国式的教育受到不少人的批评,中国人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这种观念让其它人无法接受。有一天,三个孩子坐在炉子边等着妈妈做饭时,一个邻居过来对老大说:你应该学着去帮你的母亲,而不是坐在这里看着,你表现的像个废物一样。松雅还没来得及辩解,邻居又对松雅说:不要以为你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不要把中国那种落后的教育带到以色列来。

一个东漂在上海的犹太人的故事——犹太人为何强大

松雅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还是对孩子说:没事的,妈妈不累,你们太小,做不了这些。老大却说:妈妈,我不能让别人看不起,让我帮你做点事情吧。

第二天放学后老大就开始学做春卷,他把馅放在春卷里包好,然后放进油锅炸,开始的时候动作很慢,但到后来越来越熟练。然后,三个孩子每天上学时带20个春卷去学校卖,放学时会把赚到的60块钱全部交给松雅,松雅觉得有些心酸,要让孩子们这么小就开始帮助家里解决生计,但孩子却觉得挺愉快。

犹太人觉得赚钱要从娃娃抓起和中国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孩子从小在家就没有免费的食物,只有学会赚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松雅虽然觉得这种方式有些残酷,但决定改变中国式的生活,在邻居的帮助下,她制定了一些规定,比如在家吃顿饭孩子要交200块钱,洗一次衣服要交100块。在赚孩子的钱的同时,松雅把春卷按一个60块钱批发给他们,然后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卖出去,赚到的钱自由支配。

一天结束后,孩子们都赚到钱了。

老三按100块一个卖给同学,赚了800块钱。

老二去找到了学校的餐厅,在批发价上加价全部卖给餐厅,虽然只赚了400块,但餐厅让他每天送100个春卷。

老大和老三、老二都不同,他在学校里举办了一个“带你认识中国”的兴趣班,参加兴趣班的同学不旦可以听他讲的中国见闻,而且可以吃到中国的正宗美食:春卷。老大把一个春卷分成了10小块,然后向每个加入兴趣班的同学收取20块服务费,结果一共有200个同学参加,除去交给学校的场地费,他还赚3000。

一个东漂在上海的犹太人的故事——犹太人为何强大

三个孩子的转变大大超出松雅的意料,他们不但没有影响到学习,为了想法赚到更多的钱,他们更认真的学习和思考,以色列的老师并不会让孩子们讲奉献精神,而会问:当遇到异教徒袭击,必须逃命时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如果孩子回答宝石和钱就被告之是不对的,因为宝石和钱一旦被夺走,就会失去。老师会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是知识,因为只要人活着,所学的知识就不可能被人夺走。

松雅发现,孩子们的进步很快。有一天,老大学到了移民法后,回来对松雅说按照当前的家庭条件可以去移民局领取一笔安家费。松雅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去试了一下,结果竟然领到了12000块。

老大又说应该给他10%的信息费,松雅犹豫了一会还是给了老大1200块。

老大拿到钱后,给全家每一个人都买了一份礼物,然后用剩下的钱从中国批了一批文具拿到学校卖,然后用赚到的钱再次进货。1年以后,他除了日常的花销还存了4000块。

老大虽然很会赚钱,但老二的方法更像一个犹太人。犹太人赚钱的共同点是喜欢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其它人不做的工作和做投资,让钱生钱。

老二虽然才14岁,但却跑了几家媒体,然后在一份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16000块。

老三喜欢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中国红茶,然后配上她自创的中西合一的独特口味的点心和一家人分享。当然,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每人都要交钱。

就这样几年下来,最开始虽然松雅一个人在以色列过着窘迫的生活,但在她们全家的努力下,一家人存的钱越来越多,过了两年,一家人经过讨论决定一起合资开一家中国餐厅,松雅占40%的股份,老大占30%,老二占20%,老三占10%。

一个东漂在上海的犹太人的故事——犹太人为何强大

开餐厅很不容易,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松雅却越来越出名,她不仅学会了希伯莱文,再加上从小学习中文和在上海的生活经历,她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松雅再次全家回到中国。

没多久老师让松雅去一趟学校,到了学校,老师对松雅说三个孩子在校学校里卖以色列的商品,从小饰品到特色服装甚至连子弹壳都卖,她告诉松雅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管教一下孩子。

松雅对老师说,她无权干涉孩子的行为,而且她已经不会给他们交学费,这是他们赚取学费的方式。老师认为这种行为对学习不利,而且非常不理解像她这样月薪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为了赢得老师的理解,松雅请老师去她家做客,拿出老三做的小点心请她品尝,并告诉她这个小点心2块钱一块。

三个孩子马上要上大学了,老大进入了旅游专科学校,他说他将来要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到中国的旅游项目。

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的前提下赚钱。

老三说她想学习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一个东漂在上海的犹太人的故事——犹太人为何强大

西方人常说:世界上的财富在美国人口袋里,美国财富装在犹太人口袋里。全世界1500万犹太人只占人口比例的0.3%,经济学家,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是全世界第一,控制世界60%的财富。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爱因斯坦、奥本海默是犹太人,马克思,弗洛依德是犹太人,索罗斯、格林斯潘都是犹太人,迪斯尼、斯皮尔伯格、基辛格、JP摩根、巴菲特都是犹太人。在金融、商业、甚至是科学、哲学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有一些大鼎鼎大名的大神站在浪尖乘风破浪指引着人类前进。

松雅的故事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犹太人在经历了那么多次浩劫后仍然能重新建国、重拾希伯莱语和贡献出最多的诺贝尔奖。而我们几千年来不是视金钱为粪土就是把钱看成是一种肮脏的东西,是不是也该重新思考一下对金钱和财富的态度?


犹太人的一天是以太阳落山时开始的,他们认为将黑夜做为开始的人,最后才是光明,以此教育孩子人生要先吃苦,后享受。

如果问时间一般人会说快11点了。而犹太人会说现在是10点35分35秒,犹太人时间观念极强,讨厌不守时。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犹太人就会把蜂蜜滴在书上,让不认字的孩子去翻书舔蜂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从小就觉得书是甜的,然后教育孩子喜欢书,喜欢学习。

每个犹太人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受到迫害,你会带着什么逃跑。答案是知识,因为财产可以被夺走,但知识不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知识比财富和地位重要,学者比国王和富翁伟大。

孩子三岁时,犹太人会让孩子从高处往下跳然后接住,在孩子非常高兴的第三次往下跳时大人不会去接,让孩子摔在地上嚎啕大哭,以此教育孩子对任何人都要存有戒心,不可完全放松自己,就算是自己的父母也不会一直帮助他。

犹太人从小就会教育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他们认为赚钱并不是要到一定年龄才能做的事情。3岁时要认识钱币,7岁时要能认清商品的价格,11岁就要从广告看出商品的缺点。

犹太人最爱讲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叫希勒尔的人很穷,他拼命工作,然后把收入的一半给学校的看门人放他进入学校听课,后来他连面包都没钱买,看门人也不让他进学校,他就悄悄爬上教室的围墙听课,结果一天下来希勒尔已经冻僵了。如果遇到不好好学习时他们就会说,你比希勒尔还穷吗?你比希勒尔还缺少时间吗?

犹太人的另一句谚语是:不做背着书的驴子。他们非常注重学习和创新,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学习的过程应该多思考和怀疑,思考越多,问题就越多,怀疑就越多。弄清楚这些问题,人才能得到提高,单纯的看书不带任何思考,只会像一只背着书的驴子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