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克勞迪奧·阿巴多:2009,與大師在北京的日子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 網絡

文 | 潛韻婷

大學二年級上西方音樂史課那會兒,我整天陪著同學在校門口淘古典音樂的DVD。有一天,她拿著一套黑底的《柏林愛樂——貝多芬交響樂全集》衝我開心地叫道:哈哈,我終於買到阿巴多的版本啦。只見封面上一位消瘦的、雙眼充滿迫切表達欲的老爺爺,名曰:克勞迪奧·阿巴多。

那時我從不曾料想,四年後的2009年9月,我會作為陪同人員,與這位76歲的世界頂尖指揮大師在“琉森音樂節在北京”的活動中一起度過了精彩、難忘的17天。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 本文作者與阿巴多

01 園 丁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阿巴多特別喜歡植物,不管和誰聊天,他都會聊到家裡心愛的大花園,講他種植物的趣事。紫禁城和長城36年前他去過一次,這次他還想去看看。另外最想去的只有頤和園和北京植物園這樣如花園的古蹟名勝。

在意大利的家裡,他有一個超過9000平方米的沿海大花園,裡面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花、植物和水果樹,最高的樹超過20米,通常他會用一把可以伸縮至9米長的剪刀去修剪枯葉。龍舌蘭每20年才開一次花,但他卻培植到每年都能看一次。

他的花園已經有30多年曆史了,每年他都在不斷播種新的、收穫舊的。他最得意的是成功地在鹹溼的海風環境中種了一大片的香蕉樹,長得很高很健壯,羨煞他的朋友們。

平時有數個園丁幫助他照料花園,但最資深的,也像他那樣真誠熱愛園林的好幫手幾年前不幸去世了。最近雖然又找到一個技術不錯的園丁,可惜不再是那麼發自肺腑地喜愛花花草草了。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阿巴多剛到北京住在Aman酒店時,發現酒店院子裡的一棵小樹的葉子枯了,所以他特別打電話給即將抵京的瑞士工作人員,關照他們把他的花園剪刀帶到北京,並親手為酒店的樹做了修剪,讓酒店人員大為感動,特別找來一本精裝英語版的《中國四大園林》當禮物送給他。

但對他來說,其實只是想出手救一棵即將枯死的樹罷了。當我陪他去北京植物園的溫室參觀時,他對著沒人修剪和照顧的枯樹枝惋惜不已。

為迎接國慶的緣故,北京長安街兩邊修建了好幾個各種形式和圖案的碩大花牆,這讓阿巴多看了格外高興,因為這正是作為一個“園丁”的他近期研究的最新課題——在自己那大花園裡做花牆。具體做什麼圖案和造型他還沒想好,但目標是把他種的各種顏色的花藝術地、可持續性地種到花牆上。

02 登山運動員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阿巴多抵京後的第三天,想再去長城看看,由於他不喜歡長時間的車程,所以陪他去了離市區最近、設施又較現代化的八達嶺。下了纜車,原本以為高齡的他可能只走十幾個臺階就會返回休息,結果沒想到他健步如飛。跟著他走了兩段烽火臺後,我開始氣喘吁吁,他依舊矯健,並熱得脫下了毛衣。

他說他特別喜歡山,從小就跟著父親一起爬山,自己也經常住在歐洲的山間別墅。他教我爬山要走“之”字型,穿帶有紋路的皮鞋,多用前腳掌走。爬到一段相對最高的烽火臺後,他停下靜靜地凝望前方一片起伏的長城。

他說,36年前去的一段長城很低,這一次他覺得自己是到了長城的最頂端。雖然我不知道長城的最高點在哪裡,但是肯定不在八達嶺。但是看到老人家那麼開心,那麼有成就感,我想讓他留有“登上長城最高點”的記憶也不錯。

阿巴多離京的前三天,想去紫禁城再看一看,找尋36年前的記憶。他對於太和殿的雄姿記憶猶新,但對於現在不能進入每個宮殿近看有點失望。因為36年前,他和維也納愛樂的樂手參觀時,每一個角落都能走進去細看的。

出了紫禁城,剛想上車,抬頭看到了景山公園的白塔。於是他就問鳳凰衛視的一位化妝師,登上這座塔要多久?小姑娘憋了半天,好不容易說出一句“20分鐘吧”。大師望著白塔想了想說,上去看看,於是我就掐著表和他一起往上走。

雖然景山的臺階不高,但是很密,轉到半山腰的時候,我的腳已經酸得抬不起來,離他越來越遠,他回頭對我說:Come on!我就只好咬牙一路come on追著他到了山頂。一看錶:7分鐘。他得意得像個小孩,站在最高點的平臺俯瞰整個紫禁城的同時,向山腳下的鳳凰衛視攝像師用力地揮著手,對著話筒喊:7 minutes,7 minutes!

下山時,他又一次童心大發,讓鳳凰衛視的主持人和我一左一右勾著他的手,如同跳四小天鵝舞那般,一路跑下臺階!

03 不同尋常的乘客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因為北京糟糕的交通,大師決定每晚搭地鐵去國家大劇院舉辦音樂會。這個哭笑不得的任務,使得國家大劇院每晚都特派一名便衣安保人員隨行,以保護大師的安全。而我和我的同事Ben,以及大劇院的芳芳,則負責每天在沒有空調的北京一號線內那擁擠的下班高峰人群中,擠出一塊空間,把大師包圍在當中。每次看著一號線頂部的電風扇把大師蓬鬆的白髮吹得向上飄揚時,我都會覺得特別可愛和真實。

大師對於每天搭地鐵樂此不彼,自從決定直接從10號線轉乘1號線後,我們還要奮力和他比賽在轉乘通道中賽跑。因為每次他都在擁擠的人流中快速地穿梭前行,所以我們不得不以飛快的速度趕在他前面,為他殺開一條路。和大師一起搭過地鐵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大汗淋漓地抵達劇院的。我和他笑說,因為有了你,每天我都做了一次運動,比在上海時還健康。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幸運的是,搭地鐵的群眾基本上與聽古典樂沒多大關係,所以幾乎沒有人在搭乘地鐵的過程中認出阿巴多,一切非常順利。有趣的是一次搭乘一號線的過程中,恰逢北京的禮讓日,擁擠的車廂內連續有兩位年輕人站起來為大師讓座。有點驚訝的他,或許覺得自己看起來還算精神、強壯,不知為什麼會有人給他讓座。不過他的確有很好的平衡能力,大部分時候他不拉任何扶手,只是左手拉右手。

由於坐地鐵的緣故,每次他都必須從國家大劇院的正門進入,也就是同所有的觀眾從同一入口進。原本擔心會有瘋狂粉絲在門口進行堵截,幸好由於天色已黑,當門口大部分觀眾尚未察覺大師從他們身邊經過時,我們一群人已經風風火火一路免安檢把他護送向後臺了。

04 音樂的魔法師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 網絡

阿巴多不喜歡別人叫他“大師”。因為他覺得每個人一定都有精通於別人的領域,並被稱為“大師”,所以他更希望被叫做克勞迪奧。音樂節結束後的四天假期裡,每當我順口叫出大師時,他都會假裝生氣,然後認真糾正“Claudio”。

阿巴多回憶說,在他9歲的時候,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根棍子,輕盈地揮舞,如魔法般地創造出了非常美妙的音樂。當天晚上回家,他就在自己的本子上寫道日後他也要成為這樣的人。當時,他還不知道什麼是指揮,只稱其為:音樂的魔法師。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2009年的9月,阿巴多的確創造了魔法。據劇院工作人員描述,在他訪問北京的第三場音樂會現場,有一名坐著輪椅的觀眾被推著進入會場聆聽他的音樂會,由於行動不便,他直接坐在輪椅上聽完整場演出。

當馬勒《第四交響曲》終了,觀眾起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時,這位觀眾突然出人意料地應聲而起,站著鼓掌。謝幕完畢後,他徑直走出了劇場,再也沒有用輪椅。劇院的工作人員驚詫不已。可能,大師的音樂魔法那天真的應驗在了這位愛樂者的身上。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 網絡

關注《音樂愛好者》公號

獲取更多雜誌信息 →

- 點擊文字瞭解你想看的文章 -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微博:@酌樂古典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長按二維碼讚賞我們

追忆克劳迪奥·阿巴多:2009,与大师在北京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