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信看社會關係進入個人空間後造成的價值觀裂痕

自己不是追求時尚的人,對新事物並不拒絕,但也不追捧,所以很難成為第一波嘗試新媒介的人,只能等到某個平臺使用的人足夠多、普及了,才會去使用。玩微博時就比身邊的朋友晚了一年多的時間,使用微信也是如此。

當時之所以註冊微信,還是因為身邊用的人太多,如果沒有微信,在許多公私事物上確實不便。到現在雖然使用時間也很久了,但從個人角度來說還是偏愛微博多一些。當然在具體事物和功能上,微博微信還是會有所偏重和區分。

從應用上來說,微信逐步開通的錢包、支付、繳費、遊戲等功能還是十分方便,且使用頻率也是極高的。而且微信與QQ好友以及手機等通訊錄的捆綁,讓剛註冊微信時,可以快速地添加朋友,建立基於現實社會關係的“朋友圈”。所以開始使用後,倒是很快上手(當然也意味著個人隱私的洩露)。

微信雖有眾多便利,但是一些硬傷,也讓用戶諸多反感和牴觸,不知道這算不算探索過程中的必然問題。比如盛極一時的微商,在微信中已經達到氾濫的程度。一方面很多朋友在微信中推銷各種商品,另一方面也會有各種陌生人加你,或是推銷產品,或乾脆就是詐騙。讓人十分反感,最後只能屏蔽好友,拒絕添加陌生人。

還比如以公眾號為代表的信息過載。開始時註冊的人少,所以公眾號相對的關注度高,閱讀轉化率也高。但隨著關注度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註冊公眾號,信息開始大大過量。而為了博取眼球和點擊量,則標題黨、圖片黨、抄襲等行為不斷衝破下線,什麼深度文章、最XX、世界X大等等標題衝入眼簾。大量粗製濫造的內容,也引起了讀者的審美疲勞。最後公眾號大量死亡,閱讀轉化率也逐步走低。

微信最核心的硬傷,就是把價值觀差異的分歧,從社會領域引入了個體私域,這造成了個人人際之間不可彌合的裂痕。微博常常被大家比喻為社會的縮影,而微信只是自家的小花壇。微博就是社會,而微信則不是。微信不過是基於血緣、朋友、同學、同事、工作夥伴等所謂的社會人際網建立起來的一個圈子。這個圈子建立之初是基於人與人之間在現實之中的關係,但這個關係絕大部分是基於價值觀之外的社會關係。所以當微信越用越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微博讓現實中彼此不認識的人相識、相交,成為現實中或是一種精神層面神交的朋友。而微信則讓現實中的人際關係坍塌,彼此疏遠,分道揚鑣,甚至轉化為仇恨。價值觀相對於基於血緣和社會利益關係的人際網,在現代社會中更有趨同性。現代社會讓每個個體從經濟到社會地位都更趨獨立,個體被從原始農耕文明社會的人際架構中解放出來。這時候,原有的基於血緣、宗族、同窗、共事的社會關係開始淡化,而基於價值觀認同的社會關係會得到強化。在微信這個平臺中,把個人的價值取向暴露在大家面前,最後基於價值觀的趨同,自然會有所取捨。在這個取捨過程之中,與原有的社會關係、人脈網難免會有衝突和決裂。每一次社會熱點事件的發生,朋友圈基本都會發生一次清洗與過濾。

使用微信越來越多,屏蔽掉人也越來越多。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家都沒有時間去關注幾百個人的私人世界。另一個就是價值觀差異,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沒有必要去看自己不想看的信息,不喜歡的思想及內容。而且在屏蔽他人的同時,還會設置許多人對自己空間的瀏覽權限。沒有意義的評論,沒有共同價值觀的討論都沒有必要,讓別人看不到,彼此也都落個清淨。

微信固然有他的便利性和優點,但其在價值觀撕裂層面造成的硬傷也很難彌補。時代和技術發展太快,新事物層出不窮,發展的腳步稍微慢下來一些,就會被追趕、淘汰。微信雖已佔得先機,但未來走向如何,誰也不敢給出結論。

從微信看社會關係進入個人空間後造成的價值觀裂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