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细节解密》之 水浒中的知府们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支持!本期第六十六回!

咱们的水浒细节解密,最近一直在分说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诸多宋代官职,因此也一直自称在讲述《水浒传》中的官道,也就是白道。上一期我们讨论了《水浒传》中最高的官员职务——太师,本期大锤要说的,是《水浒传》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地方官员职务——知府。

《水浒细节解密》之 水浒中的知府们

《水浒传》中有多个知府在重要情节中出没,比如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上梁山故事中出现的青州知府慕容彦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等人闹江州故事中出现的江州知府蔡德章(太师蔡京的九儿子),小旋风柴进、入云龙公孙胜战高唐故事中的高唐州知府高廉。这些都是戏份非常多的、专门与梁山好汉作对的坏分子。

此外,《水浒传》中还有一些顶着其他官职帽子出没的知府,比如双枪将董平故事中的东平府太守程万里,以及朝廷招安故事和童贯、高俅征讨水泊梁山过程中的济州太守张叔夜等等,这些人担任的其实都是当地的知府。《水浒传》中除了这些显性和隐性知府之外,还有职务功能跟知府接近的知州出没,这就是浪子燕青泰山争跤时出现的泰安州知州。不过,按照北宋官制,知府的权力地位还是要比知州高一点的。

《水浒细节解密》之 水浒中的知府们

在北宋时代,为了纠正中唐以来一直蔓延到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武装割据、节度使尾大不掉的军政局面,在地方设置了三级的行政体系,最高级为“路”,下设府(同级近似的还有州、军、监等),基层则为县。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宣和年间,因为名义上收复了燕云部分地区,增设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因此当时北宋治下的“路”达到了鼎盛,天下共分26路。

当然,《水浒传》中经常提到的大宋治下“四百座军州,七千余县治”这个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属于一种夸大的虚指,实际上,北宋时代的军州一级行政单位,数量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350个,县治也只有1200个上下。《水浒传》之所以会多次出现类似说法,实际来自于其故事母本宋元话本中约定俗成的说法,比如在元曲大家关汉卿的作品中,我们就能找到这类词汇的踪迹。

《水浒细节解密》之 水浒中的知府们

知府在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在北宋初年是作为限制节度使权力的重要举措出现的,当时北宋初年为了阻止藩镇割据再度出现,就把各地的节度使都召集在京城居住,用高官厚禄富贵温柔窝困住这群武夫,然后再从朝廷派遣朝臣分赴各州军主持政务军务,这就是北宋一朝知府知州知军们的历史来源,他们作为地方长官,主管一地的户籍、治安、司法、钱粮、教化、农桑等等业务,尤其是宋代部分地区的知府是有权限节制驻扎属地的朝廷军队、出兵平定地方盗匪的。

这一点在《水浒传》中也有体现,无论是慕容彦达还是高廉,都曾经部署或者亲自带领属地兵马与梁山好汉作战。而且慕容知府他们几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京官背景(慕容知府有慕蓉贵妃的关系,蔡德章他爹是太师蔡京,高廉则是太尉高俅的叔伯兄弟),从常理上推测,这几个人到任的途径可能是空降,这也符合宋代关于知府从朝廷委派这样的惯例。

《水浒细节解密》之 水浒中的知府们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类名为“太守”的知府,这个称谓的来历,值得大锤在这里单独说一说。太守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可以上溯到秦朝的郡守,作为正式官职,太守在我国汉代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鼎盛,等到了隋朝统一之后,伴随着存州废郡,太守退出了正式官职行列。

到了梁山好汉活动的北宋末年,应该说,已经有山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太守这么个官员职务了。不过尽管如此,《水浒传》中仍旧出现了很多的太守,比如督促何涛进剿晁盖的济州府太守、华州府的贺太守、东平府的太守程万里等等。这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弄错了吗?

《水浒细节解密》之 水浒中的知府们

其实《水浒传》这种把知府知州称为太守的情况,有两个源头。

首先是历史源头,其实在我国古代,一直有把当地州郡长官尊称为太守的习俗这个习俗在文人阶层尤其流行,并延续到了梁山好汉活动的北宋时期。比如,在北宋名臣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他就称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又比如北宋文豪欧阳修在担任滁州知州期间作《醉翁亭记》,文中就自称为“太守”。

还有苏轼苏东坡在贬谪黄州时与当地知州徐君猷[yóu]交往,在此期间,苏轼有多首提到徐太守的诗歌传世,这都是把当地行政长官的知府知州尊称为太守。这种长期存在的文人风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浒传》对太守的用法。

《水浒细节解密》之 水浒中的知府们

另外一个源头就是《水浒传》所依据的宋元话本及杂剧。在这些水浒诞生前的文艺作品中,频繁出现“太守”作为当地州郡长官的代称。之所以在这类大众作品中,“太守”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因为宋元话本杂剧的创作者们也受到了文人的影响,同时这种约定俗成的称呼,也方便读者特别是听众观众的理解。

《水浒传》中出现的太守们,实际正是《水浒传》发端于宋元话本杂剧的一个例证。而且《水浒传》也不是这类太守用法的终结,在《水浒传》之后的明清小说中,太守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代称,继续出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