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管理之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點擊右上角【關注】,獲取更多客戶管理乾貨!從菜鳥到精英,教你玩轉管理!

最近小編的公司管理上出了一些問題,導致哦茂產品的推廣進程十分緩慢。思考了很久,才發現孔子在5000年前就已經給出瞭解決之道。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哦茂產品的推廣可算是一波三折,目前上層的計劃是,讓研發這款產品的安卓工程師負責全部的推廣。但問題在於,上面沒有給明確的文件指示,這位安卓工程師平時跟銷售、推廣玩的比較好,雖然是有很多的想法,但落地執行時,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是他不夠專業嗎?不是,他在公司研發過數十款的APP,在業內名聲很好。是他不夠威嚴、嚇人嗎?是他沒有管理的策略?都不是。

究其關鍵,應該是“名聲”出了問題。

  • 上面沒有明確的指示,你的位置不明,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 你自己知道你的定位嗎?你自己連自己是誰,自己要幹什麼都不清楚,又怎麼能安排下面的人工作呢?
孔子的管理之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孔子的九字管理真經

《論語·子路十三》: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仲弓作為季氏的家臣,請教為政之道。孔子說:先定職掌,赦免小過,選用賢才。仲弓問:“怎樣才能知道賢才而舉薦選拔呢?”孔子回答:“舉薦你所瞭解熟悉的。你不瞭解的,別人難道會捨棄他們嗎!”

1、首先建立制度

明確各部門的職能責任,使人人各司其職,各得其所。管理者事必躬親並不是美德,費力不討好,而且危害無窮。《呂氏春秋·審分覽》曾經生動地舉例說,人與馬一起走,人不如馬快,可是,人坐在馬車上駕馬,情況就不一樣了。不能任用部下, 事必躬親,就好比舍棄車駕而與馬同行,不僅不如馬快,而且還會壓抑、挫傷“馬”的積極性,使其失去作用。

更為嚴重的後果是導致各級職責混淆,領導不力,一片混亂,所以才有“丙吉問牛不問人”、“陳平不知錢穀之數”等著名的執政典故。“先有司”的好處,就是把制度職責流程確定了,大家都知道該幹什麼和怎麼幹,團隊的潛力自然就發揮出來了。

孔子的管理之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2、“赦小過”

強調大節,不揪小過,有利於調動工作積極性。所謂“大節”、“小過”,不是以事情大小來區分,而是以對團隊的影響來區分。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說:“原則比千軍萬馬還重要。”

如果大家養成了視制度規章如無物的風氣,整個團隊就渙散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事事苛察,求全責備,就像眼睛裡容不下一粒砂子一樣抓住別人的缺點錯誤不放,就無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孔子的管理之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懲罰錯誤是為了把事情做得更正確,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處罰就沒有意義了,如果寬容能達到這個目的,處罰就沒有必要了。懲罰是一種糾正偏差的管理手段,寬容是一種領導方法,都需要從利弊角度衡量如何運用。

3、重用賢人

重用賢人就是要重用德才兼備的人。孔子倡導的是民主、開放的用人之道,而“舉賢才”的前提,是“知賢才”。 作為領導,可以把自已對人的“知”,與他人的“知”相印證,互為補充。

假如某個人才幹不凡,卻沒人瞭解,必有其中原因,或是領導沒有識人之能,“水淺不藏大魚”,就留給別人去用吧;或是此人溝通能力不強,進取性不強;或是故意有所隱藏。這種人沒有在此共創大業的想法,最好不用。

那些真正德才兼備,具有勝任一個職位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具有相當的職業操守、能給下屬和同事發揮表率作用的人,才是可用的“賢才”。

孔子的管理之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雖然孔子生活在一個依靠乘馬傳遞信息的時代,但他的智慧對於前沿技術日新月異和市場全球化的今天,依然可以成為現代企業管理者靈感和領悟的重要來源。

如果您也面臨“客服日常工作管理難度大、客戶流失、復購率低、工作效率低”等問題,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申請免費試用哦茂客戶管理系統,助您業績提升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