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三大死法:大企业死于政商关系,中企业死于集资,小企

点击右上角【关注】,获取更多客户管理干货!从菜鸟到精英,教你玩转管理!

民营企业有很多“两院院士”,一进法院、二进医院。我们时常想起他们为什么会牺牲,除了他们自己不注意身体,更多的是因为其他的社会原因、制度原因、体制原因。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本来也该坐在车里,但是却只能在“彼岸”休息。我们对这些民营企业除了缅怀,还要反思一下他们的死因。因此我们总结出他们的死因,大体上属于三种:

死法一:政商关系

中国企业三大死法:大企业死于政商关系,中企业死于集资,小企

由此造成的死亡率是第一位的,特别是那些规模大、影响力比较大的企业。当年关于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到底上什么课,他本人提了一个建议,大家都很赞成,就是研究民营企业的死亡。把死亡研究清楚了,剩下的都是光辉的前程。而其中被研究最多的就是政商关系。做企业的首先把政商关系这种死亡陷阱避开了,就至少能多活五年。

我们分析政商关系,它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1、企业经营与外部体制环境的关系

2、你的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关系

如果资本的地位不平等,那么混合经济对民营企业来说就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如果这种混合经济想成功,那么国有资本的属性就应该和民营资本一致,应该淡化它的意识形态特征,淡化它的超经济特权,使它回归于普通资本,这样才有可能把它混合好。

3、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关系

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可以叫政治家,大大小小的老板也都被叫做企业家,政商关系就演化成领导和老板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应该怎么处呢?《论语》里面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就是在说,关系太近或太远都不行。

如果上面这三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在治理结构上就会体现出一个特点,那就是资本的权力过于集中,一个人完全说了算,这样的公司出问题的概率高。如果是透明的上市公司,死亡的概率反而不会太高。治理结构非常重要,在治理结构上适当地改善、增加透明度,再加上你自己的自律,同时处理好和外部的法律关系,这样的企业就可以避免这一类的死亡。

死法二:集资

民营企业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资源尤其是资本的资源非常短缺。因为国有经济占了大部分的信贷资源,所以民间资本没有来路,于是就出现了集资。

中国企业三大死法:大企业死于政商关系,中企业死于集资,小企

民间资本获得资源有以下三种形式:

1、靠权力杠杆来配置资源

这种人不集资,他们的行为方式是诡异、低调和贪婪。这一类民营企业家配置资源的效益特别高,能量也相当大。

2、用市场的方法配置资源

比如有些上市公司,这一类民营企业家比较中调,甚至是高调,他们愿意和媒体沟通,也不用集资。

3、靠地缘、亲缘和血缘关系集资

真正在集资上死掉的大部分是草根民营企业家。他们不懂发行股票,只能靠地缘、亲缘和血缘关系集资。这种集资方法非常粗糙和简单,也忽视了基本的法律约定。如果你没有配置资源的特权,又没有市场配置资源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就只好走民间的集资路线,那么当法律过于严苛的时候,就容易出状况,被冤死或者误伤,于是走向彼岸。

死法三:商业竞争

中国企业三大死法:大企业死于政商关系,中企业死于集资,小企

前两种死亡是有中国特色的死亡,而这种死亡是正常的死亡。小微企业的这种死亡率特别高,存活五年以上的企业不到7%,十年以上的企业不到2%,存活率可以说非常低。

我们希望后面的企业家能避免前两种死法,但对于第三种死亡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在每个制度下它都可能死。我们研究先烈们的死亡规律,

发现越大的企业越死于政商关系,中等企业多死于集资,而微小企业则往往死于商业竞争。当我们从他们的安息地前走过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想一想,怎么能够避免死亡。

这个车队如果继续往前走,我们会发现车上幸存的大体上是三类民营企业家:

第一类是纯草根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很能干,是非常有力量的赚钱机器;

第二类是红顶商人,又做民营企业,又在政协人大有头衔;

第三类是彻底市场化的民营企业家,比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他们就做产品和服务。

生一场病,晓得以中医的眼神对企业望闻问切,掐准了上面三脉,大抵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你要让我把你看得清楚”——情场如此,商场亦复如此。

如果您也面临“客服日常工作管理难度大、客户流失、复购率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申请免费试用哦茂客户管理系统,助您业绩提升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