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环保政策梳理分析(2)

实施范围为汾渭平原,包含山西省晋中、运城、临汾、吕梁市,河南省洛阳、三门峡市,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以及杨凌示范区。

实施焦化钢铁等行业产业升级改造。加大现有焦化、钢铁企业整合力度,提升产业装备水平,大幅减少企业数量,2018 年 12 月底前,山西省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焦化、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淘汰和压减工作,列入去产能的钢铁企业,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全面启动炭化室高度在 4.3 米及以下、运行寿命超过 10 年的焦炉淘汰工作。

实施焦化行业深度治理。2018 年 12 月底前,基本完成精煤、焦炭等散状物料储存和输送密闭改造,区域内焦炉炉体安装高清红外视频监控装置,焦炉烟囱、装煤地面站、推焦地面站、干法熄焦地面站等主要排放口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运输,对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制定错峰生产方案,于 2018 年 10 月底前完成。错峰生产方案要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并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

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一刀切”方式。企业未按期完成 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改造任务的,纳入错峰生产方案中,实施停产治理。对涉及重大民生保障不予错峰生产的,各地要严格审核,坚决杜绝以保障民生为由规避错峰生产要求。错峰生产清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未经备案或擅自调整的,按未落实错峰生产处理。

“汾渭平原”为今年新增的大气污染重点治理区域,工业企业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一刀切”方式。汾渭平原的减排目标为“ 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6%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 6%左右”, 两项均为“2+26”城市的两倍, 有望成为今年秋冬季限产区域的重心。焦炭供给中心汾渭平原限产或将比焦炭消费中心“2+26”城市限产更为严格。

按照惯例,纲领性的文件没有划出“底线”,容易导致地方政府政策文件严格但执行较松的结果。但在此文件中,明确了要“坚决杜绝以保障民生为由规避错峰生产要求”,要求“错峰生产清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赋予了限产文件以刚性,有利于焦炭供给收缩的演绎,只是节奏变得更难把握,需要紧密地跟踪各地焦化行业开工情况变化。

(3)生态环境部 6 月 7 日印发《2018-2019 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督查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二阶段(2018 年 8 月 20 日至 2018 年 11 月 11 日),共 6 个轮次。对“2+26”城市、汾渭平原 11 城市开展全面督查,排查工业炉窑、矿山治理、小火电淘汰、“公转铁”落实、扬尘治理及秸杆焚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督促各项任务及措施落实到位。第二阶段的督查仍在进行中。

第三阶段(2018 年 11 月 12 日至 2019 年 4 月 28 日),共 11 个轮次。重点督促“2+26”城市、汾渭平原 11 城市、长三角地区落实秋冬季减排措施,排查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各项应对措施落实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