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放大團結大保護的西藏 正在前所未有地擁抱世界

“關於西藏,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我想講的是,在社會主義新時代,西藏是一片正在崛起的熱土,是一片活力迸發的熱土,是一片投資興業的熱土,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在第四屆藏博會期間,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齊扎拉接受《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專訪時表示,西藏和平解放60年過去了,一個更加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正在崛起;改革開放40年過去了,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西藏新一輪更深層次、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正在開啟。大開放、大團結、大保護的西藏,正在前所未有地擁抱世界。

“西藏機遇”前所未有

《瞭望》:近年來,在全國各省區市中,西藏大開放、大團結、大保護的勢頭令人印象深刻。能簡單介紹一下嗎?

齊扎拉: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引領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下,西藏發展、穩定、生態等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首先是大開放。歷史上,西藏就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等大通道的重要節點。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藏從封閉落後的封建農奴制社會,發展成為充滿活力、兼容開放的社會主義新西藏,靠的就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極大發展了西藏,深刻改變了西藏。目前,西藏作為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內聯外接”的戰略樞紐,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正在成為祖國與南亞交往的重要門戶,祖國的民間貿易正在經西藏綿延至南亞、中亞、西亞等地。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將堅定不移地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不斷加大口岸建設,大力發展邊民互市貿易,以“環喜馬拉雅國際經濟合作論壇”“南亞標準化論壇”等成功舉辦為契機,以開放自信的姿態,敞開胸襟、擁抱世界、融入世界。

其次是大團結。西藏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一個多民族邊疆地區,西藏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西藏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慼與共,共同奮鬥創造了西藏的輝煌歷史和璀璨文明。2015年9月,在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題詞“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表達了對西藏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願。一直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把民族團結作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和諧,各民族之間情同手足,民族團結之樹早已深深根植於西藏各族人民心中,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我們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創業政策,出臺了就業、創業、見習、培訓等11個方面的政策,建成了6大類創新創業平臺,2017年落實了5.91億元就業創業扶持資金,鼓勵引導區內群眾到內地就業創業,吸引全國各地的客商來藏創業興業,以就業創業為載體,夯實團結基礎。去年以來我們累計從內地引進200多戶種養大戶、致富能手和80多家種養企業,吸引1000多名有一技之長的內地群眾與西藏3000多名群眾結成對子,有效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目前,西藏的社會治理體系不斷趨於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進入了持續和諧穩定的新階段。全區上下各級黨政軍警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求團結、盼富裕、謀發展、奔小康的願望十分強烈,合力畫出了同心同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同心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築牢,中華文化作為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託、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西藏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已深深紮根在各族群眾心中。

還有就是大保護。西藏是習近平總書記確定的“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珍稀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高原物種基因庫,是我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西藏的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影響的不只是我們自身,還有全國甚至全球。自治區黨委、政府把生態保護作為“三件大事”之一,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全面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深入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目前,西藏的水、土壤、大氣質量始終保持優良,是全球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西藏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推進“地球第三極”國家公園建設,全面建立河湖長制,讓雪域高原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物種豐、人居美,把西藏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高地。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空間發展佈局,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諧發展的“空間革命”,推動人口適度集中,積極穩妥將4800米以上高寒地區、自然保護區、生態脆弱區的群眾,逐步搬到海拔相對較低、發展條件較好、生態環境承載力較強的地區。減少人對自然保護區、生態脆弱區的影響,把這些地方還給原生態、還給野生動物,讓這些地方逐步成為真正的“無人區”、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

《瞭望》:今年以來,在多個重大場合,您一直強調“當前的西藏天地廣闊、機遇難得”,如何具體理解這句話?

齊扎拉:為什麼這麼講?就在於目前西藏面臨著前所未有、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首先是政治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論述,作出了“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的重要指示,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發來賀信,對那曲依靠科技種樹作出重要批示,親自給隆子縣玉麥鄉群眾回信,從十個方面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黨的治藏方略,把西藏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賦予了西藏“兩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的重要戰略地位。

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西藏謀劃未來,制定了一系列惠及全區各族人民的優惠政策,確定了“十二五”3305億元和“十三五”6576億元中央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這些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西藏人民的特殊關懷,為我們做好西藏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第二是政策機遇。中央先後六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出臺了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建立了中央關心、全國支援的工作格局,舉全國之力支援西藏,這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都是絕無僅有的,這也只有在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偉大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辦得到。特別是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西藏制定了一系列涵蓋財政、稅收、金融、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就業扶持、民生改善、對口援藏等領域的特殊優惠政策。

今年7月到8月短短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李克強總理、汪洋主席兩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後親赴西藏視察指導工作,給西藏人民帶來“大禮包”。這次藏博會,更是得到了中央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成功簽約合同類項目108個,總投資540.82億元。

第三是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補齊短板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處理好“十三對關係”為根本方法,重點圍繞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聚力發展“七大產業”,推動發展新態勢加速形成、發展新成果加速惠民、綠色發展新格局加速成型。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6年,是西藏發展最快、各族群眾得到實惠最多、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時期。國家統計局調查結果顯示:西藏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5年居全國前三,平均增長10.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4個百分點。5年減少貧困人口53萬人,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6%,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2年增長16%以上,位居全國前列。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年達到99%以上,7地(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率達95%以上,群眾對生活現狀的滿意度超過97%,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達97.3%。今年上半年,全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瞭望》:下一步,西藏主要還有哪些特殊困難和挑戰?

齊扎拉:我想從歷史、自然和現狀三個方面分別談一下。

首先,從歷史來看:西藏是從封建農奴制社會一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的起點非常低,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好。

其次,從自然條件來看:西藏是全國唯一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特高海拔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條件惡劣,平均相對含氧量不到內地平原地區的70%,建設成本高,保護環境的成本更高。西藏是全國自然災害易發多發省(區),乾旱、雪災、洪澇、冰雹、地震等自然災害和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易發多發。據《中國民政年鑑》統計,近現代以來,西藏發生過除火山和海洋災害以外的幾乎所有的自然災害,僅1978年至2011年間,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102.74億元。

最後,就是形成了西藏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後,與內地發展差距很大的現狀:西藏是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整體處於深度貧困狀態,74個縣(區)都是貧困縣,44個縣是深度貧困縣。西藏是全國基礎設施最滯後的地區,進出藏通道保障能力低,運輸成本高,二級以上公路僅佔全國總里程的1.9%;4個地市沒有通火車;人均用電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西藏是全國基本公共服務最薄弱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質量、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大,教科文衛等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

問題和差距的另一面,往往就是潛力所在、希望所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藏有政治優勢、制度優勢、體制優勢、政策優勢、資源優勢,我們有信心、有決心破解這些困難和挑戰,揚長補短,把問題轉化為希望,把差距轉化為潛力。總之,我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西藏發展起點低、發展挑戰多、發展動力強、發展步伐快、發展潛力大。

“富民興藏”前所未有

《瞭望》:西藏靠什麼“富民興藏”,闖出一條發展大道?

齊扎拉:宏觀層面我們要靠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放管服”行政體制改革;微觀層面要靠吸引和壯大優秀企業振興西藏。

企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最主要推動力,特別是大企業、龍頭企業是推動發展的主力軍、主載體和主引擎。西藏今後發展靠什麼?必須靠企業。為此,我們提出了央企、區內國企、區外民營企業、區內非公經濟“四輪驅動”的發展思路,堅持本土培養和區外引進並重,大力培育市場主體,不斷增強西藏發展內生動力。

西藏今後的轉型發展,還是要靠企業家來推動。自治區黨委、政府將一如既往、堅定不移地大力支持和推進企業發展,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企業、尊重企業家的濃厚氛圍,要求各級政府始終牢記以促進發展為己任,以服務企業為己任,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創業、舒心生活。

《瞭望》:具體在做好服務企業發展方面,下一步重點部署是什麼?

齊扎拉:一是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我們將像珍視生命一樣珍視營商環境,集中力量打造好這一“生命線”工程,營造優惠政策實、政府服務優、投資環境好的共贏幹事氛圍,營造“護商、助商”的良好社會環境,營造企業家們熟悉的、喜歡的、認同的生活環境,讓到西藏投資興業的企業家朋友們安得下心,扎得下根,發得了財。

二是全力推動“雙創”工作。我們已經有配套完備的一套政策體系。下一步,我們將對配套政策再細化,對一些政策再完善,儘快出臺眾創空間等“雙創”載體的考核辦法和資助標準,建好15家試點“雙創”示範基地,7市(地)在2019年12月底前都要建立1家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74個縣(區)都要建設“雙創中心”。

三是精準提供“親商”服務。我們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逐步探索實行投資審批“一口受理”“容缺受理”“綠色通道”“代辦服務”等制度,設立“全天不打烊”的24小時辦事大廳或窗口。對重點簽約企業,由7市(地)市長(專員)提供“保姆式服務”,即:設立一個服務專班,簽約後由服務專班組長立即召集一次落地對接會;服務專班梳理出一張落地流程清單(明確項目落地各項任務、責任人、時限);服務專班必須第一時間響應企業求助電話;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每季度、縣政府每月召集一次有合同簽約企業參加的項目落地調度會。

四是主動提供最優政策服務。上半年我們已經出臺了《西藏自治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若干規定》,涉及稅收、金融、土地、就業創業政策等方面。這個文件的“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特別是與周邊省份相比,可以說綜合政策達到了最優。比如,最低9%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比全國貸款基準利率低2個百分點的貸款利率等等。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兌現落實工作。

《瞭望》:對於當前社會廣泛關注的營商環境,自治區政府將有怎樣的舉措?

齊扎拉: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的發展,如果沒有良好的環境、活躍的市場、健康的機制、井然的秩序作保障,不僅很難達到要素聚集的目的,還很容易造成已有的要素和優勢流失。

我們將把“合作發展、互利共贏”作為主導理念,堅持企業發財、地方發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對產業發展統一規劃、招商政策統一制定、信息資源統一整合、落地項目統一佈局,在全區形成合作共贏、優勢互補“一盤棋”格局。

我們將拿出最好的政策、最好的服務、最大的誠意,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著力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開放包容文明的人文環境、務實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

我們將帶著對西藏高質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責任、帶著為330萬西藏人民謀幸福的感情招商引資,以感情鏈延伸產業鏈,像保護心臟一樣保護我們的企業,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企業家。凡是簽約落地項目,在不違背政策、法律的前提下都一路開綠燈。凡是吃拿卡要,人為設置障礙的,依法依規堅決處理,絕不姑息遷就。(轉載自《瞭望》新聞週刊2018年第40-4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