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靈魂!記錄人類悲喜瞬間

記者是社會這艘大船上的瞭望員,看到前方好的或者不好的信息,都要傳達給船長和乘客,讓他們安全航行。

——約瑟夫·普利策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在不同場合看到過下面這張照片,它或許被重新賦予了諸如“重逢”、“喜悅”、“慶祝”之類的標題。

而這張照片背後的歷史背景實際是在二戰結束後的美國。

直擊靈魂!記錄人類悲喜瞬間

時代廣場的勝利日

當時,戰爭結束的喜悅促使許多人聚集到時代廣場上。照片中的兩人或許是久別重逢的戀人吧。歡慶的幸福喜悅充盈著整個畫面。

但在40年後的照片人物徵集後人們才得知,照片中的兩人當時並非情侶,此後的人生也並無交集,促使他們相擁的共同的對於勝利的喜悅

這也許是新聞類攝影的有趣一例,也恰恰體現出這類攝影作品的特點。對於事件的親歷者來講,畫中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而觀者對於它的解讀卻又重新定義著畫中的世界。

直擊靈魂!記錄人類悲喜瞬間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些普利策獎的獲獎作品來重新還原一下新聞攝影背後的現實吧!

普利策獎,作為美國新聞界的重要獎項,每年都會評選出最佳的新聞攝影作品,而這些作品,或是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渺小瞬間,將它濃縮為永恆;又或是定格了一個事件中的人物,讓他走進大眾的視線。

1

直擊靈魂!記錄人類悲喜瞬間

飢餓的蘇丹

這張名為《飢餓的蘇丹》的作品,是1994年獲得普利策新聞攝影獎的作品。

圖中的女童因為飢餓而倒地不起,在不遠處的禿鷹正虎視眈眈地等待著女孩嚥氣後分食之。

人類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在此情景中卻不可避免的成為了食物鏈上被欺凌的一環。女孩的無助,也喚起觀者內心的無限悲涼

攝影者卡特在以此作品獲得普利策獎不久後,便因為無法承受媒體的壓力和公眾的譴責而自殺身亡。

由此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新聞人究竟是應置身事外的還原事件本來的真實,還是要出手相助將事件引導到積極的方向的討論。

2

敘利亞內戰

圖中展現了2012年的某個敘利亞戰爭現場,兩名反叛軍士兵蹲守在狙擊點。他們所在的掩體的牆壁已經彈痕累累,一束束光透過彈孔射進掩體。

戰爭題材的作品是新聞攝影中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赤裸裸的展現戰爭中困苦的難民,或是曝光戰火中的激戰瞬間,都會給觀者帶去直接的心靈震盪

而這幅作品,卻在靜謐中帶給人不寒而慄的恐懼。此時的光束並不是希望的化身,而是一次次死亡的威脅留下的軌跡。

3

洪都拉斯男孩

種族問題,國家、宗教問題

也是大大小小新聞報道的焦點。2003年的獲獎作品就將鏡頭對準了一群特殊的移民。

小小的偷渡者坐在火車上,一路向北。他只是眾多從中美洲到北美洲的冒險者中的一員。

鏡頭一路延伸到遠方,前方的光亮隱沒在迷霧之中。火車行駛的盡頭既是有著未知挑戰的地方,也是蘊藏著隱隱希望的地方

4

生命之吻

作品攝於1967年。電路維修人員在工作時不小心觸電暈厥。他身後的同伴在危急之時,在半空中為他做人工呼吸,隨後把他背下電線杆。傷者最後也得以轉危為安

這一幕並非特定的事件,也非特定的時間,它遠遠超出了一般人所能預期的情景。而這樣的瞬間能被記錄下來,也體現了

新聞人迅速抓取事件、臨場反應的能力。

5

一位母親的旅程

攝影師蕾妮用一年的時間貼近一對母子的生活。記錄下患病的兒子與母親共同面對病痛與死亡的一個個瞬間。

畫面中的兒子因患病而清瘦的讓人心疼。眼窩也深陷,帶有淤青。這張照片並非展現了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溫柔的母親

攝影師並沒有捕捉母親輕吻或是耐心呵護兒子的瞬間,而是完完全全地還原了母親照顧兒子的真實場景

它傳達給觀者的,不再是簡單的溫情,或是神聖化的母愛。而是實實在在的血肉之軀的痛苦與無奈,以及當事人在痛苦之時的堅守所表現出的堅韌。

直擊靈魂!記錄人類悲喜瞬間

許許多多的學子或許都有過一個想成為新聞人的夢想,或是一份將真實傳達給世人的激情。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情懷已經漸漸淡去。

又或許,你就是那個還在一直堅守著,希望成為新聞人的青年,那麼這些書或許可以讓你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角度,給你在通往新聞人的道路上助力。

世界圖書日

直擊靈魂!記錄人類悲喜瞬間

新聞文化

斯圖亞特艾倫(Stuart Allan);方潔 北京大學出版社

直擊靈魂!記錄人類悲喜瞬間

總編手記 修訂版

梁衡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直擊靈魂!記錄人類悲喜瞬間

當代媒體新聞寫作與報道(第七版)

伊圖爾,安德森,賈陸依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